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
本卷为闭卷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下表对应的方框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计50分)
1.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 粟
B. 水稻
C. 白菜
D. 芥菜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
所以答案选A,BCD选项排除。
2.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A. 元谋人和半坡人
B. 元谋人和北京人
C. 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
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3.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 盘古开天
B. 炎黄传说
C. 禅让传说
D. 大禹治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
黄帝时期发明了衣服、舟车、文字、指南针、音律等。
炎帝时期发明了农业、养殖、农历、医药等。
“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开拓和创新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标志,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
因此,可以说,龙的精神,也就是炎黄的精神;炎黄的精神,也就是龙的精神。
故答案选B 。
4.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上图年代尺中的内容,①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②给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③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代纣,建立西周的时间,④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由此可知,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
5.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长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 选项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位于成都平原,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B 选项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时,为了运送粮草也修筑的一条人工运河;
C 选项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筑的;
D 选项长城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筑的防御工事。
故答案选A 。
6.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该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孙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我们国家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孔子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认为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故B正确;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A;孙子是兵家学派创始人,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主张,排除C;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
故选B。
7.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所以答案选B。
8. 2014 年12 月4 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 “非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所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故本题选D。
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南朝
D. 北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朝代是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这就改变了过去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图片反应的正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示意图,所以A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 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 。
10.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
A. 城濮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
因此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
选项D 符合题意;选项ABC 与“破釜沉舟”不符;故选D 。
1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
被称作高祖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
12.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高祖时期
B. 汉文帝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D. 汉景帝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 符合题意;汉高祖时期经济衰退,没有达到鼎盛时期,A 不符合题意;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但是没有达到鼎盛局面,B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形成恶性循环主要是在
A. 秦朝末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中期以后
D. 黄巾起义以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当时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所以太后重用外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依赖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4.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初开通于明朝
B. 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C. 起点在今新疆
D. 开通功劳最大的是班超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故选B。
15.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 驻藏大臣【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
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A项。
16.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 造纸
B. 炼铁
C. 纺织
D. 制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汉代”,再结合给出图片中的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制作流程可知,图中展现的是东汉时期的造纸术。
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这种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7.《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桂陵之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于208年的赤壁之战。
故选B。
1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的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往,故选D。
19.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
改革的主要内容?()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忽必烈改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下列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书法是由汉字的书写而发展来的艺术。
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故C 项正确;A是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排除A;B属于篆书;D是楷书,均排除。
故选C。
二、判断题(本大题有5小题,对的请在括号填“正确”;错的请在括号填“错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
21.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题表述正确。
2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2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东汉时约3000年的史事。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本题表述错误。
24.历史上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洛阳定都。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东晋灭亡后,我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的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选:C。
25.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拔部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故本题正确。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40分。
)
26.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1)东:齐国(2分)南:楚国(2分)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
(任答两点即可)(4分)(3)秦国(2分)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2分)
(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
(符合题意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七雄位置口诀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所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南的诸侯国是楚国。
(2) 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各国纷纷变法。
(3)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
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4)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秦王扫六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如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意义?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答案】(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
(3)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
(4)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可知是秦始皇;目的:依据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可知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匈奴;看法:依据材料一“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从修长城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进行评价。
(2)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和所学围绕内迁的少数民族从匈奴、鲜卑、羯、氐和羌等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可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依据所学的内容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回答。
(4)变化,依据材料一“击退了游牧部落”和材料四“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回答。
28.我国古代有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科学家是谁?生活在哪一朝代?他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2)图二中的作者是谁?他对农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本科学著作有什么意义?
(3)图三中书的作者是谁?这部书有何重要性?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祖冲之;南朝;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1000年。
(2)贾思勰。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就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对后世农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借鉴作用。
(3)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等内容的重要参考资料。
(4)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积极实践的精神等。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图一的人物可知是祖冲之;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生活在南朝时期;第三小问成就,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1000年。
(2)第一小问依据图二《齐民要术》可知作者是贾思勰。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该书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以及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第三小问意义,依据所学从该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以及对后世农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借鉴作用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图三《水经注》可知作者是郦道元;第二小问重要性,依据所学从《水经注》是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以及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等内容的参考作用回答。
(4)依据材料图片人物的优秀品质可以从勤奋好学、博学多才以及积极实践的精神等回答。
一、作文汇编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
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以“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 5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等。
2.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團腿感到害羞。
——《契诃夫手记》请你仿照示例,以“某某动物,走!(撞/飞……)在哪里,它/她/他想做什么”为开头,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具体的描写和叙述,创写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
3.题目二:
色彩是季节的服饰,是生命的体现。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色彩。
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
请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记叙类文体为主(不得写成诗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不少于600字。
4.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_______________,我想悄悄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感而发,说真话、诉真情;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用“七(×)班,×××同学(老师)”(或用化名)代替。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5.发挥想象,根据下面这幅图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路与阳光同行,能让冬日严寒变得温暖如春;一路与朋友同行,朋友的影响让我们受益匪浅:一路与书籍同行,书籍的溢养让我们获取真知,提升品位;一路与拼搏同行,拼将的历程让我们砥砺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一路与___________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具体,具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注意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
请以“我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8.题目:越长大,越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个;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9.下面几句涉及“交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管宁割席断交华歆,曰:予非吾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