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绮丽(yǐ)仓廪(lǐn)垂涎三尺(xián)方兴未艾(ài)
B.翘首(qiáo)愀然(qiǎo)载歌载舞(zài)熠熠闪光(y ì)
C.不啻(chì)炽热(zhì)休戚相关(qī)锲而不舍(qiè)
D.慰藉(jiè)脊梁(jǐ)惴惴不安(zhuì)按捺不住(nài)【答案解析】B
A.绮qǐC.炽chìD.捺nà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爱戴殴打蜇居不卑不亢
B.开销煤炭报酬弱不经风
C.渲染厮杀肿胀百尺竿头
D.怄气延伸按摩变换莫测
【答案解析】C
A.蛰居
B.弱不禁风D.变幻莫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这场拔河比赛,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了。

C.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都觉得话费“明降暗升”。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答案解析】D
A.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B.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C.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C
A.“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
B.前后对
应不一致,应是“不仅对粮食数量安全,而且对粮食质量安全”;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⑤④⑥C.⑤②④⑥①③D.⑤④②①③⑥
【答案解析】C
⑤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其他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

②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④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⑥①③三句联系较为明显,⑥是说史铁生的创作,①是说创作的艰辛,“文
章”与“一个个字”相照应,③是对史铁生用生命创作的“文字”的赞扬。

6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士大夫之族族:类
B.举酒属客属:嘱咐
C.七月既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D.而绝江河绝:横渡
【答案解析】B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7
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⑥徘徊于斗牛之间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④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答案解析】A
8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隅:角落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一组是(2分)
A.草树众而泉石嘉则其心洒然而醒
B.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滁州之西南
C.自为记,以见其名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D.使目新乎其所睹其出人也远矣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串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分)
▲▲▲
(3)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3分)
▲▲▲
(4)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3分)
▲▲▲
【答案解析】8.B(2分)(滋,滋生,蔓延)
9.D(2分)(代词他的、他们,A并列,连词/修饰,连词;B代词,这件事/助词,的;C连词,表目的/介词,凭、靠)
10.C(2分)(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可知这不是欧阳修之乐。


11.(1)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没有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非……者,寄托各1分)
(2)我学习道理(以道为师),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小呢?(师,庸各1分)
(3)这真能算得上善于从山泉之间找到乐趣了。

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他更擅长的了!(状语后置,名,善各1分)
(4)而我,又能够用文章把我的名字放在先生文章的后面,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次,幸,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滁州的西南,泉水的边上,欧阳先生(欧阳修)担任太守的第二年,建造亭子叫做“丰乐亭”,并亲自写了记文,来宣扬它的名字和意义。

后来又在丰乐亭的东边几百步远,在山的顶上,建造了亭子叫做“醒心亭”,让我来写文章记下来。

凡是欧阳先生和本地的宾客出游,必然到丰乐亭饮酒。

有时喝醉而且感到疲劳,必然到醒心亭眺望,来观赏群山相环,云烟相连,旷野无边,草木众多而且泉石美观,所看到的使眼睛明亮,所听到的使耳朵灵敏,因此他的醉意就会突然醒过来,更加打算长时间停留而忘记了回去,所以根据亭子形成的原因来命名它们,抄写了韩退之(韩愈)《北湖》的诗句回去。

啊!这真能算得上善于从山泉之间找到乐趣了。

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他更擅长的了!
虽说如此,欧阳先生寻找的乐趣,我能写出来。

我们的长官在上面悠闲游玩无为而治,我们的百姓在下面自给自足而没有缺憾,天下的学者,都有才能而且品德好;少数民族、鸟兽、草木的生存,都各自得到了自己的方便,这才是欧阳先生的乐趣。

一座山的角落,一眼泉水的旁边,难道这是先生的乐趣所在吗?其实是先生在这里表达胸臆罢了。

像欧阳先生这样的贤能,韩愈死后几百年才出现。

如今一同出游的宾客,还不知道遇到先生非常难得啊。

往后上百年、上千年,有倾慕先生的为人的,看到先生出游的足迹,想要见到他,就会产生遥不可及的感叹,然后才知道遇到先生是多么难得呀。

所以一同出游到这里的人,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而我,又能够用文章把我的名字放在先生文章的后面,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①
王禹稱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称于太宗淳化二年(991)从开封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写的。

(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历来为人传诵,请你分析这两句为人传诵的原因。

(4分)
▲▲▲
(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5分)
▲▲▲
【答案解析】(1)(4分)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山峰山沟这些无情之景写得充满灵性;(2分)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动静结合,使得山村显得越发沉寂。

(2分)(2)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

前三联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感情变化2分,分析3分)
10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沁园春·长沙》)
(2)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3)▲,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4)师者,▲。

(韩愈《师说》)
(5)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6)▲,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7)▲,焉得虎子?(《后汉书》)
(8)水至清则无鱼,▲。

(《汉书》)
【答案解析】(1)浪遏飞舟(2)而神明自得(3)骐骥一跃(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泣孤舟之嫠妇(6)寄蜉蝣于天地(7)不入虎穴(8)人至察则无徒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丰子恺
①我惦记起我杭州的别寓来。

②在那里有我自己的什用器物,有我自己的书籍文具,还有我自己雇请着的工人。

比较起借用旅馆的器物,对付旅馆的茶房来,究竟更为自由;比较起小住四五天就离去的旅馆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

因此,我睡在旅馆的眠床上似觉有些浮动;坐在旅馆的椅子上似觉有些不稳;用旅馆的毛巾似觉有些隔膜。

虽然这房间的主权完全属我,
我的心底里总有些儿不安。

住了四五天,我就算账回家。

这所谓家,就是我的别寓。

③当我从南京的旅馆回到了杭州的别寓里的时候,觉得很自在。

我年来在故乡的家里蛰居太久,环境看得厌了,趣味枯乏,心情郁结。

就到离家乡还近而花样较多的杭州来暂作一下寓公,藉此改换环境,调节趣味。

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

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

我现在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④因此,这寓所犹似我的第二个家。

在这里没有作客时的拘束,也没有住旅馆时的不安心。

我可以吩咐我的工人做点我所喜欢的家常素莱,夜饭时间放学归来的一子一女共吃。

我可以叫我的工人相帮我,把房间的布置改过一下,新一新气象。

饭后睡前,我可以开一开蓄音机,听听新买来的几张蓄音片。

窗前灯下,我可以在自己的书桌上读我所爱读的书,写我所愿写的稿。

月底虽然也要付房钱,但价目远不似旅馆这么贵,买卖式远不及旅馆这么明显。

虽然也可以合算每天房钱几角几分。

但因每月一付,相隔时间太长,住房子同付房钱就好像不相联关的两件事,或者房钱仿佛白付,而房子仿佛白住。

因有此种种情形,我从旅馆回到寓中觉得非常自然。

⑤然而,寓所究竟不是我的本宅。

每逢起了倦游的心情的时候,我便惦记起故乡的缘缘堂来。

在那里有我故乡的环境,有我关切的亲友,有我自己的房子,有我自己的书斋,有我手种的芭蕉、樱桃和葡
萄,比较起租别人的房子,使用简单的器具来,究竟更为自由;比较起暂作借住,随时可以解租的寓公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

我在寓中每逢要在房屋上略加装修,就觉得要考虑。

每逢要在庭中种些植物,也觉得不安心,因而思念起故乡的家来。

牺牲这些装修和植物,倒还在其次;能否长久享用这些设备,却是我所顾虑的。

我睡在寓中的床上虽然没有感觉像旅馆里那样浮动,坐在寓中的椅上虽然没有感觉像旅馆里那样不稳,但觉得这些家具在寓中只是摆在地板上的,没有像家里的东西那样固定得同生根一般,这种倦游的心情强盛起来,我就离寓返家。

这所谓家,才是我的本宅。

⑥当我从别寓回到了本宅的时候,觉得很安心。

主人回来了,芭蕉鞠躬,樱桃点头,葡萄棚上特地飘下几张叶子来表示欢迎。

两个小儿女跑来牵我的衣,老仆忙着打扫房间。

老妻忙着烧素菜,故乡的臭豆腐干,故乡的冬菜,故乡的红米饭。

窗外有故乡的天空,门外有打着石门湾土语的行人,这些行人差不多个个是认识的。

还有各种商贩的叫卖声,这些叫卖声在我统统是稔熟的。

我仿佛从飘摇的舟中登上了陆,如今脚踏实地了。

这里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归宿之处,我的家。

我从寓中回到家中,觉得非常安心。

⑦但到了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回味上述的种种感想的时候。

又不安心起来。

我觉得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仍不是我的真的归宿之处,仍不是我的真的家。

四大的暂时结合而形成我这身体,无始以来种种因缘相凑合而使我诞生在这地方。

偶然的呢?还是非偶然的?若是偶然的,我又何恋恋于这虚幻的身和地?若是非偶然的,谁是造
物主呢?我须得寻着了他,向他那里去找求我的真的本宅,真的归宿之处,真的家。

这样一想,我现在是负着四大暂时结合的躯壳,而在无始以来种种因缘凑合而成的地方暂住,我是无“家”可归的。

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家”。

上述的屡次的不安心,都是我的妄念所生。

想到那里,我很安心地睡着了。

(节选自丰子恺《家》,有删改)
15.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分)
▲▲▲
16.请概括本文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4分)
▲▲▲
17.如何理解第⑦段“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家’”这句话?作者心中的“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8分)▲▲▲
【答案解析】15.用夸张的感受渲染了我在旅馆里的不安情绪(2分),为下文写自己结账离开和比较叙写别寓生活作铺垫。

(2分)
16.惦记别寓(1分);想念缘缘堂本宅(1分);再度迷茫(1分);彻底领悟,四海为家(1分)
17.作者找不到真正的“家”内心茫然之后的一种自我解脱;作者人格的最高体现,一种大度:以天下为“家”;(4分)“家”的特征是:一种责任的寄托;一块自由的场所;一片快乐的领地;一个恒久的归宿。

(4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独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

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

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

科学被卷进了政治。

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

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

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终生不再回德国。

爱因斯坦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

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

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

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
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

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

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

他对自己造成的这种现象困惑不解。

他说:“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

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

”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

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

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

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

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

卡门为他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

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后来他同爱尔莎结婚。

她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

他的回答往往是
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了了!”爱因斯坦并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宁静的思考,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

他差不多独自生活在小阁楼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结合为一体。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18.根据文意分析,爱因斯坦为什么是一个“孤独者”(6分)
▲▲▲
19.本文开头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20.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叙写爱因斯坦的很多怪癖?(6分)
▲▲▲
【答案解析】18.(1)科研上的独特成就和反战的立场,使得他受到了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

(2)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性等,使得他不为世人理解。

(3)淡泊名声、工作痴迷等让他变得与世俗格格不入。

19.(1)总领全文,表明本文写作的中心,引用传主言论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3分)
(2)由传主提出“孤独”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
的思考:“这样一个世界级名人为什么还是孤独的?”(3分)
20.(1)符合本文的主旨“孤独”;(2)大量的“怪癖”描写有助于表现爱因斯坦鲜明的个性,使得爱因斯坦的形象更真实、可靠;(3)这些怪癖的描写跟他大科学家的名声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他完全痴迷于自己的研究中。

(每点2分)
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或爱物……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

不经意间,给予我们以鼓励,以智慧,以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与我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