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

B . 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向来是讳莫如深,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但谁也不愿意正视现实。

C . 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但从中可见如诗在唐朝,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D . 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惜。

2. (2分)(2018·揭阳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有关专家已经意识到银行服务网点存在着诸多短板问题,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B . 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C . 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D . 如何吸收西方绘画中的营养,使中国画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精神,是中国画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缺一不可,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同样,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______。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______没有使群众受益,______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 . 枉然熏染不但/而且
B . 枉然熏陶不仅/反而
C . 惘然熏陶不但/而且
D . 惘然熏染不仅/反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
4. (6分) (2017高三下·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

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

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

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
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

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

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作者冯天瑜,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制度、行为、观念等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 . 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C . 中华文化元素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

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开掘并弘扬之意义重大。

D . 中华文化元素并不是一个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华文化元素是指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熔铸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文化成分。

B . 日常所见的诸多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与中华文化元素共生共存,须臾不可分离。

C . 从象形走向拼音,是世界上文字进化的基本趋势,而汉字则是唯一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文字。

D . 汉字创发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联、福字、窗花,象征吉祥如意的红灯笼,以“孝”为载体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B . 汉字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如以“电”为词干可组成电灯、电话、电脑等词语,可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概念。

C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都是中华文化元素经典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D .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

5. (18分) (2016高一上·普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可爱的冤仇人
吴念真
我很讨厌那个警察。

从外表就开始讨厌起。

秃头、凸肚,还有……狐臭。

他的制服从来没有平整过,而且不是少了扣子就是绽了缝。

有一次,我妈好心地要他脱下来帮他补,他竟然穿着已然发黄而且到处是破洞的内衣,腆着肚皮和一堆矿工在树下喝起太白酒配三文鱼。

听大人说他和主管不合,所以不但老是升不上去,而且分配的管区就是我们那个从派出所要走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的小村落。

他没有太太,据说是在基隆河边淘煤炭时不幸淹死了;不过,有个女儿低我两个年级,她应该像妈妈吧,因为没她爸爸那么胖,而且长得还算好看。

这个女儿经常是我们那边的人送他礼物的好借口,比如春末夏初,我妈会到隔壁村落挖竹笋,看到他就会给一袋,说:“炒一炒,给你女儿带便当。


过年全村偷杀猪,那种没盖税印的肉,我父亲甚至都会明目张胆地给他一大块,然后一本正经地说:“这块‘死
猪仔肉’,带回去给你女儿补一补。


父亲这辈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好赌。

每年至少总有一次妈妈会因赌博这件事和父亲吵到离家出走,不是呛声要“断缘断念”当尼姑,就是要去台北帮佣“自己赚自己吃”,而最后通常都是我循着她蓄意透露给别人的口信,去不同的地方求她回来。

有一次我受不了,把这样的事写在日记上,老师跟我说可以写一封检举信给派出所,要他们去抓赌;老师特别交代说:“要写真实姓名和地址,不然警察不理你。


不知道是老师太单纯还是我太蠢,我真的认真地写了信,趁派出所的服务台没人的时候往上头一摆,然后快跑逃开。

两三天后的一个周末,下课回到家,我看到那个警察正开心地跟父亲以及其他叔叔伯伯在树下喝酒聊天,他一看到我就说:“应该是他写的吧,没想到小小的个头文笔却那么好!”
他竟然把我那封检举信拿给半个村子的人观赏!
我被父亲吊起来狠狠地打,叔叔伯伯还在一旁加油添醋地说:“这么小就学会当抓耙子①,该打!”
最后拦阻父亲并且帮我解下绳子的虽然也是他,但,从那时候开始到我离家到台北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再也没正眼看过他一次。

再看到他是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事。

那时父亲因矽肺②经常住院,有一天我去医院探视,才打开病房的门就闻到一股浓烈而熟悉的狐臭味,不用说就知道坐在父亲床边的那个老人是谁了。

他笑着问我说:“还认得我吗?”
我心里想说:“要忘掉你还真难咧!”
他得意地跟我说:“刚刚我还跟你多桑③讲,我眼光真的不错,小时候就看出你文笔好,你看,现在不但在报纸上写文章,还‘写电影’写到这么出名。


最后一次看到他是在父亲的告别式上。

那是一个台风天,跟大多数人一样,他全身湿透;不过比较特别的是,他还没拈香就先走到我的面前,嘴唇颤动了好久才哽咽地说:“要孝顺你妈妈哦,你爸爸跟我说过,说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妈妈……”
不知道是现场线香的味道太过浓烈还是怎样,虽然靠我那么近,近到可以清晰地看见泪水顺着他深深的法令纹流到下巴,我却没闻到他身上有任何让人不舒服的异味。

几个月前,我去一个大学演讲,结束的时候一个孩子过来问我认不认识某某某?说那个人是他的外祖父,就是当年害我被父亲吊起来打的那个警察。

他说,外祖父常放《多桑》④的DVD给人家看,然后跟人家说:那个警察就是我啦!那个吴念真记得我哦!
他说,他外祖父死了,两年前的冬天。

说出殡的前一晚,他们把《多桑》的DVD在他的灵前又放了一遍,因为外祖父曾经说,电影里的那些矿工都是他的至交,“万一那一天……他们一定会来帮我带路,跟我做伴”。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2013年第5期)
【注】①抓耙子:原意是抓痒的工具,引申义是告密者、打小报告的人。

②矽肺: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所引起。

③多桑:日文台湾在地话对父亲的称呼。

④《多桑》:发行于1994年,是台湾电影中第一部触及战后日本殖民主义效应的作品,是由吴念真自编自导的一部个人色彩浓厚的传记式电影。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大家常常以各种借口给那位警察送礼,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警察的畏惧。

B . 那位令人讨厌的警察,相貌丑陋,有狐臭,并且不注意外表,穿着大大咧咧;这些是“我”讨厌他的重要原因。

C . 当“我”被父亲吊起来打时,叔叔伯伯还在旁边加油添醋,体现了人们对这种背后告状行径的反感,也能反映出人们亲情的淡漠。

D . 当父亲病重及父亲去世时,都能看到那位警察的身影,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警察虽然外表令人讨厌,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内心。

E . 我最终走上写作之路,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天赋,那位警察对我的鼓励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那位警察的形象特点。

(3)
小说中多次提到“狐臭”,请结合全篇分析其作用。

(4)
有人说最后一段在全文是多余的,可以删除,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探究。

6. (18分)(2017·凉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生大使
岳南
早在1935年12月27日夜,胡适在给王世杰的一封长信中就表达了对时局的认识与战略构想,并精辟地预言中国需要一个长时期的杭战过程,方可促成英、美在太平洋与日本开战的可能,信中说:“我们必须要准备三四年的苦战。

我们必须咬定牙根,认定在这三年之中我们不能期望他国加入战争。

我们只能期望在我们打得稀烂而敌人也打得疲于奔命的时候,才可以有国际参加与援助。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可以促成那不易发动的世界二次大战。

”这一奇崛的战略构想,无疑在他的,‘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并成为面对未来的希望所在。

1938年10月5日,胡适正式以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的身份开始了外交活动生涯。

当此之时,虽然罗斯福出于对世界大局的考虑有援助中国遏制日本之心,但美国国会中仍有一部分议员,一如既往地坚持孤立主义,而唯利是图的财团也力图与日本保持经贸关系,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缠,罗斯福授意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暗中研究可能的援华方案。

胡适与中方代表陈光甫共同选定桐油作为抵钾品。

桐油是美国紧缺的军需物资,如果得以出口,那些反对援华的孤立派就失去了反对的理由。

在新任大使胡适的紧密配合下,中方很快与美方财政部就桐油货款事宜达成了秘密协议。

10月25日,中国重镇武汉失陷,国民政府几乎弹尽粮绝,已没有一个完整正规师可以应战,情势万分危急。

当晚,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专门邀请胡适与陈光甫到家中做客_宣布贷款批准一事。

10月31日,胡适将一张照片送给陈光甫,照片旁侧有自己的题诗:
偶有几茎白发,沙睛微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正是这个“过河卒子”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真诚的情感和高超的外交手段争取到了货款,给中国的杭战输送了维持生命的血液。

这是书生大使胡适走出书斋为国家荣立的第一次大功。

在胡适的活动与中国政府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美国社会典论渐渐从“不干预”转向同情中国,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东京《日本时报》对胡适在北美各地巡回演讲极表愤怒,指责胡适以大使身份到处演讲,很可能将美、日带进战争之中。

据美国新近解密的资料透露;1941年9月,美日两国政府开始秘密谈判,日方谈判代表是野村和来栖大使。

胡适闻讯,立即在美国总统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两位决策者之间展开攻势。

但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决定和日本妥协。

此时中国与日本血战已达四年之久,“苦撑待变”几乎达到胡适所说的极限,若无外力介入,很有可能真的在大流血中走向死亡。

9月24日,由于胡适的坚决请求,赫尔约见了胡适等中、英大使,极不情愿地出示了临时妥协草案的美方定稿。

胡适看罢,极为震怒,当场提出严正杭议,并立即求见罗斯福总统,同时请求英国方面共同对于这一决策提出杭议。

英国首相丘吉尔经过反复权衡,最终采纳了胡适的建议,致电罗斯福总统,指出:“中国如果崩溃,英、美必处于危机之中。


1941年12月7日,罗斯福紧急约见胡适。

胡适匆匆来到白宫,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胡适,那两个家伙(指日本特使野村、来栖)刚离开这里,我把不能妥协的决定告诉他们了,你可即刻电告蒋委员长。

可是从此太平洋上随时有发生战争的可能。

”胡适离开白宫刚到使馆,就接到罗斯福打来的电话,对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胡适,方才接到报告,日军正在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相关链接】①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糜,安徽绩溪上庄村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百度•胡适简介)②美、日之战本可以避免,可是罗斯福总统为了维护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不幸上了那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胡适的当,才导致日军偷袭珍珠港,最终将美国施入了可怕的二战。

(参见美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理•比尔的《罗斯福总统与大战之序幕》)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1935年6月27日胡适给王世杰的信,充分暴露出自由知识分子的历史局限性,对于抗战,他不是寄希望
于中国人民,而是寄希望于欧美等外部势力的介人。

B . 胡适自题:“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一方面表达自己为了抗战的胜利只能勇往直前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含有自谦的意思。

C . 文章着重记叙了胡适外交上的两件大事,一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为国家争取到第一笔贷款;二是通过各种努力阻止了美国对日本的妥协。

D . 东京《日本时报》指责胡适以大使身份到处演讲,很可能将美、日带人战争之中。

从反面证明了美国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胡适的外交活动是原因之一。

E . 丘吉尔在关键时刻采纳了胡适的建议。

阻止美国与日本达成妥协。

表现了他对与日本血战已达四年之久,“苦撑待变”已至极限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2)
作为驻美大使的胡适面临哪些外交困境?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3)
胡适在外交上做了那些努力?效果怎么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清代黄景仁《杂感》中说:“十有九人堪自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而“书生大使”胡适却不仅有用,而且是有经世济时的大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一下·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

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

永平中,补南行唐长。

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

迁博平令。

收考奸臧,无出狱者。

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则。

后坐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

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

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

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

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

纡闻。

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

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

”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

”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

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

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

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

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

免归田里。

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

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

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

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

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

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

七年,迁将作大匠。

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

②寺:官署。

③铃下:指属下。

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州内所则则:准则
B . 后坐杀无辜坐:因犯……罪
C . 案夏阳侯瑰案:同“按”,按照
D . 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幸:幸运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周纡“刻削少恩”的一组是()
①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②收考奸臧,无出狱者③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④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⑤二人被掠生虫⑥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纡年轻时就喜欢韩非子的法治方式,任南行唐长,一上任,就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B . 周纡担任勃海太守时,廷掾想煞其威风,弄尸体立于官署门前;周纡通过观察问讯,很快破案,自此再无人敢欺骗周纡了。

C . 周纡担任洛阳令时,手下官吏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D . 周纡因其“严酷,专任刑法”而多次被免官;但因其“廉洁”“公正”,不但未被仇人加害,而且朝廷多用之。

(4)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②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①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抗疏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

(1)
“稚子就花拈蛱蝶”一句写得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6高三上·顺德期中)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用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

②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的经验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3分)(2017·河东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从①________就能看出来。

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

读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②________。

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

的确,③________。

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