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及《劝学篇》,不言革命的革命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之洞及《劝学篇》,不言革命的革命家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进士。

早年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内阁学士等职,曾是著名的清流党人。

光绪七年(1881年)补授山西巡抚,开始由清流党向洋务派转化。

光绪十年(1884年)署理两广总督,正式展开洋务建设。

中法战争期间,竭力主战,并起用老将冯子材,奏请唐景崧率师入越,会同刘永福所辖黑旗军抗法,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

光绪十五年(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

此后在督鄂及暂署两江总督的近二十年间,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筹建芦汉铁路,兴建各类学堂,大量派遣留学生,组训江南自强军、湖北新军,造成一种耸动朝野视听的格局。

张氏长期坐镇的武汉,继上海、天津之后,成为又一洋务基地和实力中心,张氏的势力亦“由武昌以达扬子江流域,靡不遍及”(《张文襄公大事记·张文襄在鄂行政》)。

清朝晚年,灾难深重的中华出现过三大改良:一是洋务运动;一是戊戌变法;一是清末新政。

张之洞既是洋务主将之一,也曾同情和支持过变法,又是新政的参与者,为清末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教育及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劝学篇》就是张之洞参政议政的思想理论纲领。

张之洞《劝学篇》的主旨,是以中学为内学,以西学为外学,以中学治身心,以西学应世事,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其变法思想是,除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不能变,儒学纲常伦理不能变之外,其他的如经济、教育制度等,都可以变,并且都应当变,尤其是应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改变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这是比较典型的折衷主义主张。

但也正是因为张之洞的思想的调和色彩,才被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所容忍和接受,致使其许多的改革主张,得以贯彻实行。

也正是这不彻底的改革,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线生机,并酝酿成了后来的辛亥革命。

张之洞的《劝学篇》先后译成英、法文出版,1900年纽约出版的英文本,易名为
《中国的唯一的希望》。

张之洞也因此被孙中山称为不言革命的革命家,并为毛泽东所称道,张之洞《劝学篇》虽以教士造民为出发点,但其内容广涉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诸多领域,它既是研究晚清社会的必读之书,也是改革者可借照的一面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