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空间设计》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为200mm; 仅当写字用时,最佳宽度为400mm; 工作面板的厚度一般不超过50mm,以便保证大腿的
容膝空间。
35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二)作业范围 (1)水平作业范围
图12-3平面正常范围和最大范围,以及斯夸尔斯提出的正常范围/cm
36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2)垂直作业范围
11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三)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
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特点决定了总体作业空间内 的设备布局,
再根据人机关系,按照人的操作要求进行作业场所 设计及其他设计。
12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度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
(三)人的行为特征
1.个人心理空间
表 12-1人际交往心理距离/mm
接触类型 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 社交距离 公共距离
心理距离 ≤450
450~1200 1200~3500 3500~9000
图12-2人身空间区域
32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2.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
人的捷径反应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贪图方便,采 用最便捷的途径,直接指向目标的行为倾向。
(二)作业范围
图 12-13 立姿作业的作业范围/㎜
9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二)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10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min
平 20 均 15 执 行 10 时 间5
0
频率 重要性
功能 使用顺序
低
中
高
原则的适用性
图12-1面板布置原则与作业执-3 容膝空间尺寸/mm
尺寸部位 容膝孔宽度 容膝孔高度 容膝孔深度
大腿空隙 容腿孔深度
最小尺寸 510 640 460 200 660
最大尺寸 1000 680 660 240 1000
40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四)椅面高度及活动余隙
(1)座椅的椅面高度一般略低于小腿高度,以便使全部 脚掌着地支撑下肢重量,方便下肢移动,减少臀部压 力,避免椅子前沿压迫大腿。
(2)座椅放置空间的深度距离(台面边缘到固定壁面的 距离),至少应在810mm以上,以便作业者起身与坐下 时移动椅子。
(3)座椅放置空间的宽度距离应保证作业者能自由的伸 展手臂,座椅的扶手至侧面的距离应大于610mm。
41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五)脚作业空间 脚作业空间一般范围较小。
图12-8 脚作业空间 42
表11-2 坐着工作时推荐的工作面高度/mm
工作类型 精密工作 轻作业 用力作业
对男性的推荐高度 对女性的推荐高度
900—1100
800—1000
740—780
700—740
680
650
34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面宽度视作业功能要求而定: 一般若单供靠肘之用,最小宽度为100mm,最佳宽
25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工作体位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1.作业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 2.作业负荷的大小和用力方向; 3.作业场所各种仪器、机具和加工件的摆放位置; 4.作业台高度及有没有容膝空间; 5.操作时的起坐频率等因素。
26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工作体位
3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作业空间是完成一个独立工作的三维空间。
安全距离 最小距离
障碍物距离作业者的尺寸范围
作业者在工作时所必须的最小 范围。
4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作业空间
人、机器设备、工装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 (2)个体作业场所 图1 (3)总体作业空间 图2
人眼适应性与人眼的高度及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有关。 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的要求。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眼 高的范围约为(1470~1750)m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 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两组数据 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必 须适应的眼高范围。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图 12-9蹬力较大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 图12-10蹬力较小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
43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 比立姿肘高低1~5cm
图 12-11工作面调整的高度
44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表12-4 西方国家推荐的立姿工作时工作面高度/cm
28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工作体位
(2)立姿作业的缺点
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不易转换操作;立姿时肌肉 要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长期站立容 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对于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工作地的控制装置布置分散, 需要手、足活动幅度较大的作业;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台 旁作业;用力较大的作业;单调的作业,应采用立姿操作。
17
图12-2 人的水平视野和垂直视野
返回18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主要视力范围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1.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中心视力范围1.5º~3º,其特点是
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2.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º,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 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3.有效视力范围,视角30º,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 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5
图1
6
图2
7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2.作业空间设计
1) 设计工作岗位,使作业者安全、舒适、高效地 工作。
2) 设计生产现场,合理布局,给人、物等确定最 佳的流通路线、占有区域,提高系统可靠性和 经济性。
8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一)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30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人的行为特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空间要大于操作空间要求。当人的 心理空间要求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反应或 回避反应。因此,在作业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人的社 会和心理因素。 1.个人心理空间 2.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
31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14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视野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 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 来表示。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 布状况有关,正常人两眼的视野大致相同。
15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视野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60º以内的区域,辨 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º~20º;分辩字母的视线角度为 5º~30º,在各自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模模糊糊,趋 于消失。对于特定的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为30º~60º。 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º的范围内。
22
23
24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四)视觉运动规律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
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 限最差。视区内仪表的布置应考虑这一点。 (5)两眼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 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 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 野为设计依据。
图12-4坐姿作业时手的垂直作业范围/mm 37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3)立体作业范围
图12-5 坐姿上肢运动范围
图12-6坐姿立体作业范围(㎜)
38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坐姿工作面的适宜高度与座椅高度的关系
图12-7坐姿人体尺寸和工作面高度、 座椅高度的关系示意图
39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16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视野
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º基准,则最大视区 为视平线以上50º和视平线以下70º。颜色辨别界限为视 平线以上30º,视平线以下40º。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一般状态下, 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º,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º; 在站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º,在坐姿松弛时, 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º。最佳观看展示物的视区在低于 标准线30º的区域里。
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设计
教学要点
1. 作业空间概念 2.坐姿、立姿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 3.工作场所设计原则。 4.工具设计原则。 5.座椅设计。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四节 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五节 座椅设计
(二)工作体位
2.立姿作业 立姿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300时所保持的姿 势。立姿作业的优点及缺点如下: (1)立姿作业的优点 可活动的空间增大;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立位比频繁 起坐消耗能量少;手的力量增大,即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 作力;减少作业空间,在没有坐位余地的场所,以及显示 器、控制器配置在墙壁上的情况,立姿更好。
21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四)视觉运动规律
(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 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 因此,很多仪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 运动。所以仪表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 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而水平式仪表的误读率(28%) 比垂直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
的尺度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4)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值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
13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
19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主要视力范围
此外,视力范围与被观察的目标距离有关。目标在 560mm处最为适宜,低于380mm时会发生目眩,超过 760mm时,细节看不清楚。
当观察目标需要转动头部时,左右均不宜超过45º,上 下也均不宜超过30º。
20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眼高
29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工作体位
3.坐、立交替的作业 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既可以避免由于长期立姿操作而引 起的疲劳,又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活动以完成作业,同时 稳定的坐姿可以帮助作业者完成一些较精细的作业。 坐、立交替作业的作业面按立姿作业设计,座椅面高度应 与作业面高度相匹配,因此应提高座椅高度。一般使人坐 在椅面上双脚刚好着地。该类座椅一般设计成可调的。
当发生危险时,人类也有一些共同的躲避行为。人的这 种行为倾向在作业过程中常常是引起事故的原因,因此, 在设计总体布局、通道、机器、堆放物时就应该提前考虑 到。
33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和宽度 作业面高度主要由人体参数和主要性质决定。 一般作业面高度应在肘部以下5~10cm。
1.坐姿作业 坐姿作业具有以下特点: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身体 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业;脚蹬范围广, 能正确操作。 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坐姿作业。对于以下作业应采用 坐姿作业:精细而准确的作业;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施力 较小的作业;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
27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工作类型 对男性的推荐高度 对女性的推荐高度
精密工作 轻度工作
重工作
100-110 90-95 75-90
95-105 85-90 70-85
45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110
作 105 业
面 100
高
度
95
90
85
80
150
185
身高
图12-12 作业面的高度与身高的关系/cm
46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容膝空间。
35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二)作业范围 (1)水平作业范围
图12-3平面正常范围和最大范围,以及斯夸尔斯提出的正常范围/cm
36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2)垂直作业范围
11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三)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
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特点决定了总体作业空间内 的设备布局,
再根据人机关系,按照人的操作要求进行作业场所 设计及其他设计。
12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度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
(三)人的行为特征
1.个人心理空间
表 12-1人际交往心理距离/mm
接触类型 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 社交距离 公共距离
心理距离 ≤450
450~1200 1200~3500 3500~9000
图12-2人身空间区域
32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2.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
人的捷径反应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贪图方便,采 用最便捷的途径,直接指向目标的行为倾向。
(二)作业范围
图 12-13 立姿作业的作业范围/㎜
9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二)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10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min
平 20 均 15 执 行 10 时 间5
0
频率 重要性
功能 使用顺序
低
中
高
原则的适用性
图12-1面板布置原则与作业执-3 容膝空间尺寸/mm
尺寸部位 容膝孔宽度 容膝孔高度 容膝孔深度
大腿空隙 容腿孔深度
最小尺寸 510 640 460 200 660
最大尺寸 1000 680 660 240 1000
40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四)椅面高度及活动余隙
(1)座椅的椅面高度一般略低于小腿高度,以便使全部 脚掌着地支撑下肢重量,方便下肢移动,减少臀部压 力,避免椅子前沿压迫大腿。
(2)座椅放置空间的深度距离(台面边缘到固定壁面的 距离),至少应在810mm以上,以便作业者起身与坐下 时移动椅子。
(3)座椅放置空间的宽度距离应保证作业者能自由的伸 展手臂,座椅的扶手至侧面的距离应大于610mm。
41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五)脚作业空间 脚作业空间一般范围较小。
图12-8 脚作业空间 42
表11-2 坐着工作时推荐的工作面高度/mm
工作类型 精密工作 轻作业 用力作业
对男性的推荐高度 对女性的推荐高度
900—1100
800—1000
740—780
700—740
680
650
34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面宽度视作业功能要求而定: 一般若单供靠肘之用,最小宽度为100mm,最佳宽
25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工作体位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1.作业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 2.作业负荷的大小和用力方向; 3.作业场所各种仪器、机具和加工件的摆放位置; 4.作业台高度及有没有容膝空间; 5.操作时的起坐频率等因素。
26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工作体位
3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作业空间是完成一个独立工作的三维空间。
安全距离 最小距离
障碍物距离作业者的尺寸范围
作业者在工作时所必须的最小 范围。
4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作业空间
人、机器设备、工装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 (2)个体作业场所 图1 (3)总体作业空间 图2
人眼适应性与人眼的高度及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有关。 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的要求。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眼 高的范围约为(1470~1750)m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 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两组数据 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必 须适应的眼高范围。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图 12-9蹬力较大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 图12-10蹬力较小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
43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 比立姿肘高低1~5cm
图 12-11工作面调整的高度
44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表12-4 西方国家推荐的立姿工作时工作面高度/cm
28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工作体位
(2)立姿作业的缺点
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不易转换操作;立姿时肌肉 要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长期站立容 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对于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工作地的控制装置布置分散, 需要手、足活动幅度较大的作业;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台 旁作业;用力较大的作业;单调的作业,应采用立姿操作。
17
图12-2 人的水平视野和垂直视野
返回18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主要视力范围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1.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中心视力范围1.5º~3º,其特点是
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2.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º,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 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3.有效视力范围,视角30º,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 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5
图1
6
图2
7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2.作业空间设计
1) 设计工作岗位,使作业者安全、舒适、高效地 工作。
2) 设计生产现场,合理布局,给人、物等确定最 佳的流通路线、占有区域,提高系统可靠性和 经济性。
8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一)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30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人的行为特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空间要大于操作空间要求。当人的 心理空间要求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反应或 回避反应。因此,在作业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人的社 会和心理因素。 1.个人心理空间 2.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
31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14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视野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 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 来表示。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 布状况有关,正常人两眼的视野大致相同。
15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视野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60º以内的区域,辨 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º~20º;分辩字母的视线角度为 5º~30º,在各自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模模糊糊,趋 于消失。对于特定的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为30º~60º。 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º的范围内。
22
23
24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四)视觉运动规律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
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 限最差。视区内仪表的布置应考虑这一点。 (5)两眼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 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 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 野为设计依据。
图12-4坐姿作业时手的垂直作业范围/mm 37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3)立体作业范围
图12-5 坐姿上肢运动范围
图12-6坐姿立体作业范围(㎜)
38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坐姿工作面的适宜高度与座椅高度的关系
图12-7坐姿人体尺寸和工作面高度、 座椅高度的关系示意图
39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16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一)视野
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º基准,则最大视区 为视平线以上50º和视平线以下70º。颜色辨别界限为视 平线以上30º,视平线以下40º。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一般状态下, 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º,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º; 在站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º,在坐姿松弛时, 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º。最佳观看展示物的视区在低于 标准线30º的区域里。
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设计
教学要点
1. 作业空间概念 2.坐姿、立姿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 3.工作场所设计原则。 4.工具设计原则。 5.座椅设计。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四节 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五节 座椅设计
(二)工作体位
2.立姿作业 立姿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300时所保持的姿 势。立姿作业的优点及缺点如下: (1)立姿作业的优点 可活动的空间增大;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立位比频繁 起坐消耗能量少;手的力量增大,即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 作力;减少作业空间,在没有坐位余地的场所,以及显示 器、控制器配置在墙壁上的情况,立姿更好。
21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四)视觉运动规律
(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 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 因此,很多仪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 运动。所以仪表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 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而水平式仪表的误读率(28%) 比垂直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
的尺度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4)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值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
13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
19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主要视力范围
此外,视力范围与被观察的目标距离有关。目标在 560mm处最为适宜,低于380mm时会发生目眩,超过 760mm时,细节看不清楚。
当观察目标需要转动头部时,左右均不宜超过45º,上 下也均不宜超过30º。
20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眼高
29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工作体位
3.坐、立交替的作业 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既可以避免由于长期立姿操作而引 起的疲劳,又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活动以完成作业,同时 稳定的坐姿可以帮助作业者完成一些较精细的作业。 坐、立交替作业的作业面按立姿作业设计,座椅面高度应 与作业面高度相匹配,因此应提高座椅高度。一般使人坐 在椅面上双脚刚好着地。该类座椅一般设计成可调的。
当发生危险时,人类也有一些共同的躲避行为。人的这 种行为倾向在作业过程中常常是引起事故的原因,因此, 在设计总体布局、通道、机器、堆放物时就应该提前考虑 到。
33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和宽度 作业面高度主要由人体参数和主要性质决定。 一般作业面高度应在肘部以下5~10cm。
1.坐姿作业 坐姿作业具有以下特点: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身体 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业;脚蹬范围广, 能正确操作。 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坐姿作业。对于以下作业应采用 坐姿作业:精细而准确的作业;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施力 较小的作业;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
27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工作类型 对男性的推荐高度 对女性的推荐高度
精密工作 轻度工作
重工作
100-110 90-95 75-90
95-105 85-90 70-85
45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110
作 105 业
面 100
高
度
95
90
85
80
150
185
身高
图12-12 作业面的高度与身高的关系/cm
46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