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三三模试题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模拟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
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
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对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
中国古人由于没有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指导民众的抗疫实践,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治理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
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史上,疫灾对人类各方面产生过巨大危害,主要因为它常常与水、旱、蝗等灾害叠加。
B.受病原体不断进化等因素影响,虽然人类抗疫取得积极成效,但疫灾流行的威胁未彻底消除。
C.古人对疫灾形成机理有困惑,官府对防控不作为,使古代大疫总伴随着人心惶怕,谣诼纷飞。
D.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既有对医疗、民众、政府的实践意义,又有促进相关学科融合的理论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明确了何为疫灾,引出后文关于历史疫灾研究的当代意义的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从历史上疫灾对人类的危害与推动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C.文章先分析疫灾的历史影响,又论述了疫灾的当代意义,评古论今,立足当代,纵横开阖。
D.对于历代疫灾研究的三个当代意义,文章都是先分析现象,然后由之得出结论,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处的“大疫”指的就是由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疫灾。
B.《伤寒杂病论》和《瘟疫论》的出现,说明疫灾固然带来了危害,也酝酿了进步的契机。
C.疫病的传播与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关,只要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就可以控制疫灾的发生。
D.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是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疫灾研究也应该以学科融合为重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传统的农村旱厕严重影响环境和人民身心的健康,旱厕早已成为了农民心中的一块心病。
“80%以上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与粪便有关的疾病就有30多种,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蛔虫疾病等”,安徽省来安县舜山镇卫生院院长说。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旱厕改造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旱厕改造的好处很多,能有效消除粪便污染、减少疾病传播,对于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卫生和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也有很大作用。
“厕所改了,孩子也愿意经常回来看看了。
”舜山镇三湾村羊场组贫困户周玉梅说,“你看,天热散发的臭味没有了,苍蝇也没有了,现在多干净,水一冲,一点异味都没有。
”
农村旱厕改造折射出的是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民生短板的不断补齐,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深化,以及对贫困人口的关爱。
旱厕改造就是要把民生工程延伸到最角落里,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选自《旱厕改造助力精准扶贫》,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一安徽频道)
材料二:骆驼湾村的脱贫,是众多老区脱贫的缩影。
在骆驼湾村,公路边有一幅特别醒目的标语,就是“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村民们自豪地说,这句话是总书记在座谈时讲给他们听的,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现在真的灵验了。
县、镇的同志介绍,抓老区的脱贫攻坚,首要的是立志鼓劲,激发起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战斗激情,他们为此反复动员,促膝引导,还设立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把村民引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境界。
顾家台村经全体村民同意,将村头路改名为“圆梦路”,将村前广场命名为“圆梦广场”。
一些村民向我们展示自己手机里干部发来的短信:“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现在,村民中有等靠要思想的人少了,主动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的人多了。
最让我们感慨的是一些老人们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干就有的赚!
阜平是用烈士鲜血染红过的地方,骆驼湾村还有老八路。
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干部群众充满自豪,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党员、老村民更是情不自禁。
今昔对比,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当年党领导人民干革命、建边区、打日本鬼子,为的是咱中国人活得有尊严,让老百姓当家做主人,没有党就没有人民的翻身和解放;今天党领导人民脱贫攻坚,派干部、给资金、送科技、帮项目,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的是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活得更体面,同样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摘编自特约调研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脱贫调查》,《新华社每日电讯》2019年9月12日第1版)
材料三: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仍有9899万人,这一部分贫困人口或是由于地处封闭的偏远山村,或是因为缺乏充分的教育和就业资源,或是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在中国现存贫困问题中尤为“顽固”,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精准扶贫”在于因人因地施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
中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每年减贫人数保持在1000万以上,其成功取决于严格、量化和透明的程序。
在扶贫过程中,中国政府综合使用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得到行之有效的帮助。
为了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扶贫的故事,我花了很长时间,走遍中国各地,深入扶贫项目,同贫穷地区村民、官员、扶贫干部交流,许多被派往贫困村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地方官员,一干就是数年。
我也看到,许多扶贫不力的地方官员被严肃追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还将扶贫领域出现的一些腐败问题向社会公开,表明中国绝不允许在扶贫工作上伪造数据、挪用扶贫资金的态度。
2018年末,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
尽管剩下的都是最难以攻克的部分,但我相信中国有望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
想要真正理解中国史无前例的扶贫成就,就必须认识到这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强大动员能力有直接联系。
没有这一点,中国似乎不可能实现其扶贫目标。
(摘编自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精准扶贫,最有力的中国故事之一》,《人民日报》2019年9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的舜山镇实行旱厕改造,意义多元,影响广泛,可谓“小厕所,大民生”。
B.标语、口号等所含蕴思想、理念,群众一旦掌握了,就可能转化为奋斗的精神力量。
C.骆驼湾村村民相信只要能拿出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激情,老区彻底脱贫指日可待。
D.库恩基于自己周全的调查,认定中国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其扶贫目标定能达到。
6.中国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我们对此很有信心,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根据上述材料信息,简要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
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
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
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
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
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
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
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
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
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
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
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
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
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
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
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
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
父亲在孤岛上守
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
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
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
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
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8.小说写到了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9.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
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李靖荐于帝,擢中书舍人。
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
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
帝善之,赐帛三百段。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帘。
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
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
帝每称其忠谨。
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日:“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事陛下。
”帝乃止,但诏五日一参东宫。
每进见,太子答拜。
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日:“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
”有来庆者,辄日:“今日受吊不受贺。
”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日:“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
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故口未尝言家事。
弟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日:“卿弟多过,朕将出之。
”文本日:“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
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
帝忧日:“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
卒,年五十一。
是夕,帝闻夜严,日:“文本死,所不忍闻。
”命罢之。
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日宪,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岑文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
/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B.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C.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D.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B.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合称“三元”。
C.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文中的“嫡庶”指嫡子与庶子。
嫡庶的差别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
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
又称“春宫”“青宫”“储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岑文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出众。
他上的两道奏章均文辞华丽;在草拟诏令时能口述给多人记录而不遗漏意思。
B.岑文本贵而不奢,注重孝悌忠义。
他身份显贵后,住所依然简陋;他孝顺母亲,善待弟侄,待人谦和,得到皇上称赞。
C.岑文本不攀权贵,始终心怀忧惧。
他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做了中书令后不喜反忧,不接受他人的贺礼。
D.岑文本鞠躬尽瘁,操劳过度病故。
在征讨辽东时,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最终精力耗费过度,在幽州暴病而亡。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
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
(5分)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少年行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注】1.西陵,因汉代帝王的陵墓多长在长安西北,故有此称。
相传其地多富贵游侠之徒。
(3 分)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开篇点题,“西陵”暗示少年的社会地位,“侠”表明少年具有狭义情怀。
B“西陵”“单于”“井陉”“燕山”等词语的运用,使全诗呈现遒劲高古的风格特点。
C第八句反用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单于到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翻出新意,饶有兴味。
D这首古体诗“借汉写唐”,塑造了一位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游侠少年的形象。
15.“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这两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诗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是:“----------,-----------”。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国内最早的漆饰家具是明宣德年间的方角双门橱,这种被称为雕漆的工艺,比单纯填漆家具更华丽.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復木家具。
在另外的广大南方地区,人们-----,制成------的竹家具,尤以斑竹所制枝木家具最为贵重。
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式家具品种丰富,用材多样,其中以黄花梨最佳.这种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富有弹性。
由于木质坚硬且有弹性,所制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很小。
因此,家具造型简练、挺拔。
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充分----木材本身质感。
另外,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 )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
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各种宫廷家具色彩鉤丽、纹饰华美。
其中,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離刻手法均严整细密,使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地制宜别具匠心推陈出新展示
B. 就地取材别具匠心革故鼎新展示
C.因地制宜别具一格革故鼎新显示
D.就地取材别具一格推陈出新显示
(3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为了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B.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C.高低宽狭的比例有助于适用美观,或以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为出发点。
D.高低宽狭的比例有助于适用美观为,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3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離刻手法均严整细密,使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成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B. 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離刻手法均严整细密,它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C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離刻手法均严整细密,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