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作品读后感 观后感 课程论文 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火车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 就是雪国了。
”
在作品的一开头, 川端康成就带我们进入了他的虚无世界, 列车进入了雪国, 时间也进入了雪国, 东京人岛村以旁观的视角俯观着雪国的一切。
进入雪国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出离于喧嚣都市之外的雪国的场景, 寥寥十数字却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开往雪国的列车上, 岛村最先遇到的叶子并被她在镜面中的倒影吸引住, 一开始叶子的形象便是虚无的, 而后的叶子也在岛村和驹子的关系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
列车镜子的衬底, 是黄昏的景色流泻, 镜面的映像
用境底的景物恰似电影上的叠印一般, 不断地变换。
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
人物是透明的幻影, 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 两者融合在一起, 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
特别是姑娘的脸庞上, 叠现出寒山灯火的一刹那, 真是美得无可形容, 震颤了岛村的心灵。
对叶子的观察不仅仅是通过岛村的直观视觉, 还有岛村手指的触觉、通过车窗玻璃倒影出的人像引发出的回忆、揣度等等。
由此也引出了小说的前两个悬念——叶子究竟是什么人, 叶子照顾的男人是什么人。
提出悬念就要解开悬念, 于是故事继续推进, 引出了驹子, 在岛村与驹子的生活中正面或侧面地了解到叶子和那个男人的情况, 但是作家又始终没有说透。
雪国中的虚无主义是什么?没有系统阅读过川端康成文学的读者, 即使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定义, 我想也是难以理解的。
一个很喜欢阅读的朋友就说: “我阅读“新感觉派”作品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感觉”。
诚然, 川端康成的行文相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作家来说是非常清淡的, 但也绝非是平淡无味的那种。
川端的作品不能仅仅通过故事、文笔来体会出“感觉”, 阅读的时候抠细节, 细细品味川端康成对于情节、人物、景物的设置, 甚至是一些细微的描写、人物的小动作等等, 方能找到川端康成真正的精妙所在。
川端康成精心塑造的人物, 无论是岛村还是驹子、叶子, 那种如梦如幻般的虚无, 正是其虚无思想的深刻体现。
岛村没有正当的职业, 靠着祖辈留下来的财产虚度年华生活慵懒, 精神极度空虚, 没有人生追求和目的, 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虚无主义者。
他研究西洋舞蹈, 搜寻国外西洋舞蹈的图片、文章, 但他从来不看西洋人的舞蹈也不看日本人跳的西洋舞。
“他所欣赏的, 并不是舞蹈家灵活的肉体所表演的舞蹈艺术, 而是根据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来的舞蹈, 就如同迷恋一位不曾见过面的女人一样。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 正因为他内心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徒劳的、虚无的, 所以才对虚幻的、非真实的舞蹈感兴趣。
他对叶子, 驹子的情感也亦如此。
叶子冷艳的美是他可望不可及的, 所以每次遇见叶子都有种不一般的眼神和同驹子之间的感情不
同的暧昧。
对于驹子, 文中出现最多的词大概就是“徒劳”。
岛村认为驹子的一切都是徒劳, 悲观的岛村看到的驹子是迸发着对生命的热情, 对他炽热的痴情, 以及一股明知徒劳却偏偏为之的倔强。
不同于岛村, 驹子对待生活是另一种不同的姿态“连要洗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的”“不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 是安不下心来的”“虽然明知收拾好, 还会给弄乱的, 但总得去管它, 否则放心不下”她尽全力追求生命之美, 每次见岛村, 都要换一件不同的赴宴服。
家里的“衣柜虽旧, 却是上等直纹桐木造的”“朱漆的针线盒闪闪发亮, 显得十分奢华”“她从十六岁起就把读过的小说一一做了笔记, 因此杂记本已经有十册之多”她写日记, “不
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 连自己读起来都觉得难为情哩。
但这样坚韧的爱情, 岛村的灵魂是无法承受的。
驹子的人生是一个壮烈的悲剧, 所以在岛村看来驹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都是毫无意义的。
驹子努力读书并做笔记是毫无意义的;在寂寥的山村里勤奋的练琴是毫无意义的;给即将去世的行男治病是毫无意义的;爱上根本不可能会爱她的岛村是毫无意义的。
驹子所做的一切, 在她自己来说, 只是想有尊严有所追求的活下去。
她始终在与自己周围的环境抗争着, 可最终她的抗争只是成为了一种虚无的东西而存在, 她的抗争是实实在在的,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虚无的。
在这实与虚的矛盾中, 驹子的人生化为了一种真真正正的徒
劳的悲哀。
在东京人岛村的眼里, 生命本是徒劳。
驹子一生的徒劳, 正是川端康成所极力渲染的虚无。
叶子的描写也体现出作者的虚无思想。
特别是关于岛村从车窗看到的暮景中叶子形象的描写, 正是作者那种亦真亦幻、虚实相接的虚无思想的反映。
“镜子的衬底, 是流动着的黄昏景色, 就是说, 镜面的映像同镜底的景物, 恰像电影上的叠印一般, 不断地变换。
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
人物是透明的幻影, 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 两者融合在一起, 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
尤其是姑娘的脸庞上, 叠现出寒山灯火的一刹那间, 真是美的无可形容, 岛村的心灵都为之震颤。
”“这时, 在她脸盘的
位置上, 亮起一盏灯火。
镜里的映像亮得不足以盖过窗外这星灯火;窗外的灯火也暗得抹煞不了镜中的映像。
灯火在她脸上闪烁, 却没能将她的面孔照亮。
那是远远的一点寒光, 在她眸子周围若明若暗的闪亮。
当姑娘的星眸同灯火重合叠印的一刹那, 她的眼珠儿便像美丽撩人的萤火虫, 飞舞在向晚的波浪之间。
”小说中叶子这个人物形象就如同幻梦般存在着, 令人感到一种人生若梦的虚无感。
甚至在最后叶子从火场中坠楼的瞬间, 岛村也并没有感动危险和恐怖, 只是觉得忽然现出一个女人的身体, 便那么落了下来。
要说岛村闪过什么念头, 便是担心女人平躺着的身体会不会头朝下, 或腰腿弯起来。
根本没想到死上去, 只感到叶子的内在生命在
变形, 正处于一个转折。
川端康成幼年父母便双亡, 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 一生多旅行, 心情苦闷忧郁, 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 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
由于川端自幼目睹了太多的死亡, 所以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它。
川端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 是美的一种表现, 所以他在作品中完全把死亡描写成绝美的意境。
叶子的死亡, 便是生命的延续, 川端如是认为。
虚无与悲观, 是现代派文学的主题。
川端自称“受到西洋现代文学洗礼”, 在小说中也表现了悲观与虚无的主题, 但他所表现的悲观与虚无, 与前者有很大不同, 西方现代派小说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悲观, 是以价
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为主要特征的, 而川端的虚无与悲观却不是以现实生活条件的荒诞为前提, 也不表现为价值观念的空缺和自我意识的破灭, 而是通过非现实的、抽象的环境, 来表现人生无常, 灭我为无即是解脱的思想, 它与川端的禅宗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作为驹子的积极主义者究竟怎么看岛村代表的虚无主义者呢, 让我们借驹子口来结尾吧:
“东京人真复杂, 实在难捉摸啊。
周围吵吵闹闹的, 心不在焉吧?什么都心不在焉了。
有朝一日连对生命也心不在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