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开始正式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年龄较小,对于习惯养成需要进行引导和培养。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因此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睡眠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睡眠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他们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天至少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良好。

家长可以在晚上规定一个固定的睡觉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孩子充分休息。

老师在学校也可以进行睡眠教育,让学生了解充足的睡眠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饮食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营养摄入对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观念。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食品的选择,保证学生每天摄入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垃圾食品。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餐桌礼仪,养成慢咀嚼、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要加强对学生的营养教育,让他们了解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卫生习惯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对环境的负责任程度。

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教育学生勤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要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内裤,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要引导学生做到环境卫生,养成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保护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

四、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习生涯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主动性。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小学生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在小学阶段,学校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

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各个方面,如学习习惯、待人礼仪、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

在学校里,老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在生活中,老师要教育学生待人有礼、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等。

通过不断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律自强的品质。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规范。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质,让学生知道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学校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还不具备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做好作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在生活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课外活动安排,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解决日常问题。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我管理的品质,让自己更有条理、更有自控力。

小学德育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是学生情感的依托和道德的榜样,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错误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八大行为习惯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八大行为习惯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八大行为习惯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深化期,也是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更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八大行为习惯:1.规律作息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固定的起床、睡觉、吃饭和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精力。

合理安排看电视、玩游戏等娱乐时间,避免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休息。

通过坚持规律的作息,逐渐培养健康的生物钟,使身体自然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节奏。

2.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与学生一起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鼓励学生主动预习新课内容,复习旧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整洁个人物品指导学生定期整理书包、书桌和卧室,确保物品摆放有序,易于寻找。

教会学生如何分类收纳物品,如书籍、文具、衣物等,培养条理性和组织能力。

养成每天检查个人物品是否整洁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和责任感。

4.礼貌待人接物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讲话,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避免打断或嘲笑他人。

在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不大声喧哗,不随地乱扔垃圾,展现良好的社会公德。

5.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在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立即寻求答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6.按时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制定作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作业按时完成。

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及时订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教育学生认识到拖延的危害,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7.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保持专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xxx(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甘肃定西 743000)[摘要]习惯:是人们发展长期的实践。

因此,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要坚持严格要求,模型诱导,反复训练,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的好方法,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因此,数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学和探索中总结实践。

[关键字] 学习习惯学习思维观察能力注意力[Abstract]:Habit is that people develop a long-term practice. Therefore, students good study habits, you must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Must adhere to strict requirements, model induction, repeated trai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Francis Bacon once said that "habit is a powerful force, it can dominate people's entire life." A good way of learning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and good study habit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earning method. Thus, mathematic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Let us work together in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summary bar[Keywords]: learning habits, thinking, observation ability to learn the attentionof为了促进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 引言1.1 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生是社会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行为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固定的行为方式,对小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更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是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体验逐渐增加,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成为优秀的未来栋梁。

1.2 行为习惯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阶段,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还可以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养成每天按时起床、整理书包、完成作业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尊重他人、分享与合作的行为习惯也是小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能力全面的优秀小学生。

2. 正文2.1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日常生活习惯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素质。

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养成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等。

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做好时间规划,坚持每天的课外阅读和复习。

2. 社交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习惯包括尊重他人、友善待人、与人合作等。

要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健康习惯: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守卫生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

家长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健康养成例子,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4. 独立自主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自己整理书包、穿脱衣物、整理寝室等。

家长应给孩子适当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应对问题和解决困难。

5. 安全习惯:培养孩子的安全习惯包括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电器,学会自我防护等。

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安全知识,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安全情况。

总的来说,小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起到榜样的作用,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策略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1. 懈怠态度:部分小学生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存在懈怠态度,没有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2. 家长作用不足:家长在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部分家长存在忽视、放任或者过度干涉的问题。

3. 环境影响:小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有些不良行为习惯会被误导。

4. 教育方式单一:目前一些学校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针对性。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1. 增强教育认知:加强小学生对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2.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 创造良好环境:学校和社会要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清理不良信息,塑造正确价值取向,让小学生置身于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

4. 多样化教育方式:学校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要多样化教育方式,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举措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通过举办讲座、展览、书法比赛等形式,加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2. 设立榜样典型:通过评选表彰身边的优秀小学生,让他们成为榜样和典型,激励更多的小学生学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强化家校联系:学校要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向他们传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理念,并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辅助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知识的新阶段。

从而要从各方面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正确引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得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学校教育为重心。

1、繁荣校园文化,健全校规班规学校的文化节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成自然的养成关系极大,学校要按照“三园”(花园、学园、乐园)模式制定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学校各种设施等都能合理布局,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是繁荣校园文化的根本保障。

在教学楼、办公楼、张贴伟人画像。

警句名言和对学生有启迪作用的标牌,校园宣传语,建起“文化长廊”景点雕塑,学生阅报栏,校园广播站,校报等校内德育阵地,让面面墙壁都说话,环境处处都育人,使学生置于举手投足都会受到思想教育道德熏陶的环境中。

在教育教学中,围绕新颁布实施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校规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健全的规范体系作保障,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

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及新目标。

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可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并制定规范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较自觉地认真执行,视为自己行为准则。

可制定以下的几方面的规范:学习习惯方面的规范:如读书写字姿势要努力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和“一拳头”;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为孩子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良好的行为规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等,这些规范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养成专注和自律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同学友好相处,能够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更受欢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再者,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孩子们未来走向社会的基础。

具备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等品质,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规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在家中要保持整洁,遵守作息时间,尊老爱幼等。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

学校在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同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张贴标语、举办文明评选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评价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范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

这种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谓习惯,指由于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化成自动化的一些行为模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自我操控性差,意志力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若教师和家长不注意,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为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因而我考虑建立一个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应用该机制着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发挥传统家校社协同教育多通道的优势1.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一个良好平台。

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家长会。

学校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家长可以向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班集体的生活习惯,并提供某些教育上的支持;家长会还可以为家长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家长会为契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家访或电访家访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方便,是家访的必要补充。

3.家校联系本和传阅本家校联系本可以涵盖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等。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1. 引言小学生阶段是孩子品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方法和策略。

2.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纪律性、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3.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3.1 榜样示范教师和家长是孩子们的榜样。

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3.2 规则教育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和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3.3 激励机制及时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这将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3.4 自我管理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通过教导孩子如何组织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情绪等,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心。

4.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关键策略4.1 渐进式教育小学生的能力和理解力有限,应该采取渐进式的教育方法。

从简单的行为习惯开始教育,逐渐引导孩子养成更复杂的习惯,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成功率。

4.2 注意兴趣培养培养孩子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是有效教育大家。

通过将行为习惯教育与有趣的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

4.3 培养团队意识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有助于培养孩子们遵守规则、互相帮助和分享的能力。

5. 结论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榜样示范、规则教育、激励机制和自我管理等方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还保留某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学生具有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哪怕是生活中的琐事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首要的责任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跟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哪怕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说尊老爱幼。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善待老人。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教育。将来也会善待父母。相反,如果在孩子面前,对自己的老人呼来喝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又怎能成为尊老爱幼的人呢?另外,父母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工作消极敷衍,夜不归宿,不以身作则,又怎能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呢?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应放在首位。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作以下要求:热爱劳动,劳动是光荣的;搞好个人卫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外出之前先向父母长辈打招呼;对待他人要有礼貌;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说话要文明;不说脏话;不打架;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上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玩乐;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随便丢弃垃圾;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不翻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以上内容实际上都是对孩子的常规教育了,但真正在家庭中做到的还是为数不多。学校里老师经常讲,时常抓,常抓不懈,但总是事半功倍。效果不佳。因为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塑造的。这些不光是口头上的教条,更需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点滴养成教育做起:养成按时的学习和娱乐习惯,见到垃圾捡起来,爱护公物、下楼梯靠右走,坐车主动给老人让座等等。别看这些都是些小事。往往就是质的飞跃的积累。这些小事是要从小做起,家长就责无旁贷了。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娇惯孩子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至于孩子到了中学时,这样不会做,那样不能做,没有半点生存的能力。我认为孩子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很必要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生活小事做起。许多生活中的小事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反之,孩子的不良行为也是从小事开始的。新生儿犹如一张白纸,就看家长、老师怎样引导孩子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了他的人生。从小的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养成教育既有一定的继承性。父母的习惯,往往也会延续在孩子的身上。诚然,孩子良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教师的引导,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一样责无旁贷。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牢、抓实、抓严、抓细、抓早、抓好。(1)初一的学生进校后。我觉得军训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军训,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服从指挥的责任。(2)抓好行为习惯。不只是进校的时候的事。要强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切不可一曝十寒。可以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一些实例通过影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二、学习习惯的养成1.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听好课的习惯。认真听课,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现在,由于孩子的学习不好,许多家长让孩子纷纷进补习班,请家教。事实上,所谓的补习班和家教,无非是花钱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又讲一遍而已,这样又费时,费财,费力,学生往往学成了夹生饭,学习效果也不明显。这样反而养成孩子上课不认真听,依赖补课的习惯。所以,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关注个体。不吃夹生饭,2.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学生在听课时,认真做笔记,是保持注意力集中是最好的办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必烂笔头”。学生通过做笔记的意义,一可以让学生记下课堂上老师教授的重点难点。二可以让学生提高注意力,避免外界的干扰。三是记好笔记便于复习。四是通过记笔记可以更好的开拓思维能力,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思考,做好注解,提高分析能力。五是老师通过记笔记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于厌学的学生,可以通过检查笔记来督促。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养成自觉复习预习的习惯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想而知,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复习的习惯。时间越长,忘记的就越多,所以我们老师感觉,学生学东西就像猴子扳包谷,搬一个掉一个,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怎样做好这个环节呢?在这个环节上,家长要把责任负起来,督促孩子复习,最好是每天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必要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每天的作业情况。监督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和复习的习惯。孩子的在家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养成了,家长也会一劳永逸的。4.养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人非生而知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问是良好学习习惯之一。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因为学生有问题问,说明学生有求知欲望,或者已经思考过了。如果你耐心的给他讲解,他会收获匪浅。同时也养成了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通过问。老师也知道了该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三、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也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师在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主要通过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来完成。(一)科任老师的必须具有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科任老师的必须具有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首先,任何一个老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做到对课堂管理的收放自如。走进课堂,安安静静,学生一言不发,“安静得地上掉一根针都听得见”,这样的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又或者,老师在讲台上歇斯底里的讲课,学生在下面各行其事,置若罔闻,叽叽咕咕;甚至你疯我打,大声喧哗。这样的课堂,又怎能教学?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理念。教学不是老师一人的事,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通过学生的参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保证纪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一个通过思维获得知识的环境,而不是老师满堂灌的死记硬背,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学习的一个课堂!其次、科任老师要时常和其他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交流,掌握学生的动态,因为一个班级的科任老师是一个整体,只有形成合力,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习概况,老师之间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了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学生的偏科现象。最后,科任任老师也要和学生培养感情,学生做对的;做得好的;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做错了也要宽容,循循善导。让学生知道错了,错在哪?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不是学生有问题就丢给班主人就完事了。(二)班主任必须具有的引领作用:一般来说,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在学校的影响是最大的,以至于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要培养孩子良好养成教育,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举足轻重。一个班级里,什么样的学生都可能会遇到。作为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1.班主任老师要正确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班主任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只会增加学生逆反心理的膨胀。反而加重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要学会慢慢疏导,淳淳诱导,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理智的思考,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2.班主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发挥集体效应。多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对这些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把较多的时间花在这些有益活动中,从而达到转化不良习惯的目的。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的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12.9运动会及5.4文艺汇演,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做表率,潜默移化的影响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快乐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总之,未成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必要条件的立体网络教育,三个方面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与家长和老师的付出分不开的。有耐心的家长才能培养好孩子好习惯。作为父母,无论你多忙。对孩子也要挤出时间,即使你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但你可以坐在旁边看看书,打打毛线,看看电视。让孩子感觉不孤独。随时看看,对孩子做得好时,要不失时机的表扬,鼓励。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这样可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老师,要关注着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快乐的学校集体生活中成长、成才。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总之,低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抓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要有耐心、有信心!。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者:蒋瑛来源:《家长·中》2022年第02期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理性认知还比较缺乏,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良的,辨别不清安全隐患,容易被思想惰性、好玩天性所影响,导致学习容易放弃、上课不遵守纪律等问题发生,针对这个教育的黄金阶段,完善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简单说明小学生思想认知还不完善,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正是从外界观察借鉴中补充自身的关键节点,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教师要抓住这个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不良行为习惯说明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学习上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习惯性拖沓,不能良好划分学习时间,总是在前半段时间玩耍,将学习拖到最后,临时抱佛脚。

学生应科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另外,一些学生习惯被动式接受知识,思维比较懒惰,书写习惯也不好,这都会对学生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2.纪律上的不良习惯纪律上面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不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喜欢和同学说话,喜欢乱动,有时违背班级班规,如不按时交作业、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迟到早退。

3.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在于与人交往方面,比如,有时随口说脏话,有时出现易怒、欺骗、攻击等行为。

一方面在于自身安全方面,如小学生精力充沛,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楼梯嬉戏,甚至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这都会有安全隐患。

日常行为习惯是小学生教学管理的必要基础。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1.缺乏理性认知小学生的年龄小,世界观极度缺乏,分辨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难以有效辨析生活中的危险源,这是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这样,小学才要展开完善的行为习惯培养,将良好行为习惯灌输给学生,制定班级班规约束学生,逐步强化学生的理性认知。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1、作息规律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功能的良好发展。

2、个人卫生教导孩子每天刷牙、洗脸、洗手,定期洗澡、换洗衣物,保持身体清洁。

同时,也要注意头发、指甲的清洁与修剪。

3、饮食习惯培养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教导他们按时进餐,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4、整理物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房间,将物品摆放整齐,养成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习惯1、预习和复习教导孩子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

3、按时完成作业让孩子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抄袭、不拖拉。

作业完成后要认真检查,确保准确性。

4、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可以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社交习惯1、礼貌待人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

2、学会分享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快乐和经验,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解决冲突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教导孩子要冷静、理智地处理,学会沟通和妥协,避免争吵和打架。

四、道德习惯1、诚实守信教育孩子不说谎、不欺骗,遵守承诺,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

2、尊重长辈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听从他们的教导,关心他们的生活。

3、爱护公物让孩子明白公共财物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要爱护学校的桌椅、门窗、花草树木等。

4、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要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秩序等。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一、引言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形成健康人格、培养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尊重他人,学会关爱1. 尊重他人:教育小学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不要嘲笑和侮辱别人。

2. 学会关爱:教育小学生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关心同学、老师和家人的生活和学习,关心社会和环境。

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向别人求助,同时也要乐于助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三、自律自省,培养良好品质1. 自律:教育小学生要自觉遵守纪律和规则,按时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不拖延、不偷懒。

在学习上,要自觉抵制诱惑,专心致志地学习;在生活中,要自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个人卫生。

2. 自省:教育小学生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

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和责怪别人。

四、诚实守信,树立良好形象1. 诚实:教育小学生要诚实待人,不说谎话、不做假事。

在学习上,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不抄袭、不作弊;在生活中,要诚实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炫耀、不自卑。

2. 守信:教育小学生要守信用,对自己的承诺和约定要负责任。

在学习上,要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不拖拉、不推诿;在生活中,要对朋友和家人的承诺负责,不失信于人。

五、团结协作,培养团队精神1. 团结:教育小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团结同学、老师和家人共同完成任务。

在学习上,要学会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家人分担家务,共同维护家庭和谐。

2. 协作:教育小学生要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社会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养成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帮助小学生培养正确社会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形成社会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起到榜样的作用,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

此外,家庭应该制定明确的家规家训,告诉孩子何为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惩,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培养孩子社会行为习惯的另一重要场所。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组织团队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和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行为规范。

三、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小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交场合来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如集体运动、班级协作等,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倾听和合作,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从小培养公德心小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

家长和教师不仅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公德心,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且懂得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五、培养自控力和自主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主能力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社会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和规划任务,引导孩子逐渐树立自律自主的意识。

同时,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会做出自己的决策和选择。

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锻炼小学生社会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激发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

七、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纠正。

怎样教好小学二年级的数学

怎样教好小学二年级的数学

怎样教好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而低年级正是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打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

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而低年级正是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有效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有必要。

这里谈谈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

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常见的不足,我认为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注意力方面: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教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

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这样,定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

二、听讲方面: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第二实验学校白小利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而低年级正是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有必要。

因本人所教学科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这里着重谈谈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

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

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常见的不足,我认为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注意力方面: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

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这样,定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

二、听讲方面: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
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

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

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三、看和写的方面:学生在读题和做练习中看错数字、写错数字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

计算简单,学生并非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所致。

怎样才能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呢?我感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训练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时一分钟内完成抄电话号码的训练,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后对照,家长做记录。

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训练。

针对我们的学生,除了课堂作业让学生抄题做外,还可以让家长配合完成这项训练,家长可以每天随意出三组数字,每组二十个,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训练,不耗费多长时间,但却有效。

读题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读,看清读懂题目的要求后再做题。

书写要经常提醒正确姿势,要求书写字体工整、认真,先动脑再动笔,尽量不依靠橡皮。

不在书和作业、练习本上乱涂乱画,保持书面整洁,可以不定时地在班上展览书写认真的作业。

做题时要求左手指一道,右手写一道,避免看错行,做完要求独立检查。

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以记录错误档案。

记录分四步完成:1.记录错题,2.用彩色笔给错处做记号,3.写出错误原因,4.写出正确答案。

四、想的方面: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
1、仔细观察的习惯。

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
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

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

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

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

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五、语言方面:平时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是思考的结果,远比不动脑筋不开口强。

尤其是当学生说错时,它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态度,然后再让学生讨论生成的新问题。

教师的宽容与鼓励会带给学生说的勇气。

2010年11月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