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主导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银:主导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作者:
来源:《新财富》2010年第03期
作为合资券商代表的瑞银证券,强调本土策略的运用,在主攻大项目的同时关注中型项目的发展,国际经验及本土智慧的融合令其在辅助内地企业海外上市上保持领先优势。
2007年2月,瑞银证券在获得A股保荐牌照后正式在中国内地营业,并在成立当年就以接近12亿元的收入跻身内地承销收入前三甲,在A股市场上参与主承销了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中铁(601390.SH)、西部矿业(601168.SH)、中海集运(601866.SH)和中国太保(601601.SH)等大型项目。
其随后两年的表现与2007年相比虽略为逊色,但瑞银在帮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在本届评选中摘得了“最受尊敬的投行”的第5名。
“无异于一家本土投行”
对国际大投行而言,成熟的品牌与客户渠道无疑是最大的资产,瑞银30%的项目即通过现有客户介绍而来,而海外运作上百年累积的丰富经验则是其另一个筹码。
不过,在瑞银投行部中国区副主席、全球资本市场中国业务主管及瑞银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朱俊伟看来,海外经验固然重要,与本土策略的成功结合更加关键,“一旦两者融合不好,海外经验有可能起到反作用,甚至变成包袱,而本土操作得当则能让海外经验锦上添花”。
在本土化的策略中,朱俊伟认为,团队建设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除了瑞银的招牌,我们与一家本土投行无异。
”瑞银证券投行总部设在北京,目前有超过100名员工,这其中,由瑞银总部外派的人员占比不到1%,“在管理层,唯一能见到的外国人就是并购业务的主管”。
瑞银证券绝大部分员工都在本土招聘,对从学校招聘来的新手,公司会提供系统培训,而从国内投行重金挖来的熟手们更是拥有丰富的本土经验,不管思维方式还是与国内企业打交道,都极少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
瑞银证券对于投行的定位也颇具“中国特色”。
一般而言,国际性投行50-60%的利润由销售交易和自营业务获得,另外约40%则基本由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平分秋色,而瑞银集团的投行业务利润却略高于资产管理。
在中国市场上,投行业务也一直是瑞银证券最赚钱的一块;并且,朱俊伟表示,由于国内金融产品的类型有限以及法规上的种种限制,瑞银证券的投行业务也是一级市场的IPO和再融资先行,二级市场的交易则采取跟随一级市场发展的策略—这与国内券商普遍由投行业务挑大梁的收入格局较为接近。
中型项目辅助大型项目
对于目前国内中金公司与中信证券主攻大项目、国信证券与平安证券主攻中小项目的投行格局,朱俊伟认为这是各方在竞争中形成的平衡状态。
而对作为国际型投行的瑞银而言,大项目是长久坚持的主力方向。
“大项目所带来的高收益显而易见,瑞银过往的业绩也证明了自身在大项目资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此次评选中,瑞银证券获大项目业务能力最佳投行第3名,仅次于中金和中信。
事实上,2007年,刚刚成立的瑞银证券也正是依靠中国中铁、中石油等几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项目在国内市场上迅速站稳了脚跟。
2009年下半年IPO重新启动以来,尤其是进入四季度,瑞银几乎每周都有“大动作”:12月11日,其与摩根士丹利任保荐人的龙源电力(00916.HK)IPO融资26亿美元,超过过去15年中国传统大型电力公司的融资总额;12月14日,其联合瑞信、中金、高盛担任保荐人的中国太保H股(02601.HK)上市,融资金额超越平安和中国人寿,为截至2009年底最大的上市保险公司,而在11月,瑞银联席中银国际保荐的民生银行(01988.HK)H股上市融资39亿美元,融资额居金融危机后银行类上市公司IPO规模之首。
同时,瑞银还独家担任民生银行和中国太保两单IPO的全球协调人。
2008年下半年,大项目发行因金融危机遭遇困难之时,瑞银适时调整了策略,转而关注债券承销业务。
不过,朱俊伟表示,今后瑞银仍将坚持以大项目为主的方针,同时,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型项目也会成为瑞银关注的重点,“有一定的规模,商业模式成型,并且有资产、所处行业成熟且符合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需求,这类企业在短期内是中型公司,未来则有机会成长为上百亿规模的公司”。
对于2009年10月以来不断上马的创业板项目,朱俊伟表示:“创业板的项目瑞银也会接触,但前提是必须确保其所处的行业十分健康,创业板的高风险决定了它不会成为瑞银的主打,而且,目前的人员配备也决定了我们会集中火力主打大项目和一定数量的中型项目。
”
据朱俊伟介绍,2010年中国内地市场依然会是瑞银的主攻方向之一,目前已经有4-5个项目正在准备之中;如果外部环境允许的话,乐观估计,全年瑞银承销的项目数量将达到30-40个。
主导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与风光无限的2007年相比,过去两年,瑞银在A股市场上的表现相对弱势。
从2008年开始,外资投行在A股市场的IPO项目上几乎集体“隐身”,不管项目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远远落后于国内投行,不管瑞银证券还是高盛在华的合资金融机构都遭受着同样的冷遇。
Wind数据显示,2008年,瑞银证券仅录得一笔中小板IPO承销、两笔增发和九笔债券发行业务。
2009
年,形势稍有好转,全年瑞银证券主承销了主板的招商证券(600099.SH)和创业板的北陆药业(300016.SZ)两家公司IPO业务,另有两笔增发和24笔债券发行,承销规模和A股IPO 承销收入分别排在第6和第10位。
对此,朱俊伟如此解释:“对瑞银这样注重大项目的投行而言,单个年份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证监会审批速度的左右,因此偶然性极大。
事实上,2009年瑞银有好几个项目都因审批时间拉长而推迟至2010年上市。
从2007年瑞银证券成立以来的整体表现来看,我们一共主承销了12笔IPO项目,承销总额822亿元,在国内排名第四,市场份额在5.5%左右。
”
不过,在帮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方面,凭借国际投行的知名度和丰富经验,瑞银的优势依然得以延续。
2009年,以中国企业香港IPO项目的数量以及融资金额来衡量,瑞银拔得头筹。
瑞银在2009年共主导11家中国企业在港首发(附表),其中9个项目均跻身香港IPO融资金额的前十名。
并且,据朱俊伟介绍,2009年是瑞银与第二名差距拉得最大的一年。
彭博财经的数据显示,瑞银的总承销金额达到了260亿美元,并获得了7.28亿美元的承销收入。
此外,瑞银还参与1家中国企业赴美IPO。
尽管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字头机构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完全依赖外资的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但短期之内,瑞银的国际大投行优势仍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朱俊伟看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国际板的推出都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成型,对瑞银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因为“不管是帮助国外公司在中国上市,还是协力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都需要对双方的文化和资本运作十分了解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