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及其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及其实质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有弗莱堡学派、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等流派,它以捍卫“自由主义”为核心,从自由主义出发要求私有化、市场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披着科学的外衣,真正用意是为了维护西方资产阶级和西方大国的利益。
标签:新自由主义;主张;流派
新自由主义近年来在中国正悄然兴起,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学者的理论观点出发做一些具体的探讨,以加深对自由主义的剖析。
一、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流派
1.新自由主义的产生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与这一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有关。
20世纪初,德国的卡特尔成了“德国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金融寡头在垄断了经济大权之后,还进一步要求国家政治为它们的垄断利润服务。
同时,德国的皇室和贵族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也需要与金融寡头紧密勾结,这样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形成了。
尽管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和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德国,经济却奇迹般地发展,而且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因此人们不得不怀疑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另一方面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和计划经济的建立,出现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捍卫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米塞斯1920年发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算》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有合理的经济计算,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于是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一场以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者为一方,以波兰经济学家兰格为另一方的关于经济计算问题的大论战。
米塞斯主要依据是:合理地配置稀缺的资源离不开经济计算,而正确的经济计算只有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但是,兰格等人否认这一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1]。
这次论战之后,新自由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
2.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流派
如果说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德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和苏联计划经济的实施,那么其理论发展主要是伴随凯恩斯主义的盛行而实现的。
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古典自由主义失去了市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原则,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为捍卫自由主义的原则,新自由主义修正古典自由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新自由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学派,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现代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学派、
供给学派等流派。
伦敦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因其主要代表人物都在伦敦经济学院工作过而得名。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坚持“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
伦敦学派的创立者是埃德温·坎南。
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莱昂内尔·罗宾斯、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通常简称哈耶克)、约翰·希克斯、阿巴·勒纳等人。
其中,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最典型的代表。
弗莱堡学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希特勒上台之后曾经受到排挤,二战后又重新抬头,由于德国的新自由主义者大多是弗莱堡大学的教授,所以他们常被称作弗莱堡学派。
该学派代表人物甚多,主要有欧根、弗朗茨·贝姆、弗·鲁茨、亚历山大·鲁斯托夫、威廉·罗勃凯等人。
现代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新自由主义学派。
其代表人物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通常简称弗里德曼),它不仅是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重要的代表人物”[2]。
理性预期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起源于约翰·穆思发表题为《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文章,在该文中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
此后,理性预期学派开始兴起,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卢卡斯、华莱士、萨金特、拉平等人。
公共选择学派是在布坎南和图洛克等人的推动下形成的,布坎南等人于1963年创建公共选择学会、1969年成立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并出版《公共选择》杂志,由此吸引了一批有相同兴趣的学者,诸如邓肯·布莱克、戈登·图治克、安东尼、威廉·奈斯坎南、唐期斯、曼克·奥尔森、查尔斯·蒂鲍待和缪勒、丹尼斯等人,推动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
80年代,因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的失误,公共选择学派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异军突起[3]。
新制度经济学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70年代以后,其影响逐渐扩大,90年代它异军突起,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最富有吸引力的一个流派。
它注重制度分析,主张从制度上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
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科斯、威廉姆森、诺斯、波斯纳、张五常等人。
供给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伴随凯恩斯主义国家调节政策的破产而发展起来。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待·蒙德尔、阿瑟·拉弗等人。
前者最早提出了供给学派理论的基本思想,后者提出了拉弗曲线理论。
供给学派备受前任美国总统里根的推崇,其理论成为里根政府经济政策的依据。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张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甚多,将其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自由化。
“自由”是新自由主义思想最核心的理念,新自由主义流派众
多,但几乎无论哪一派都从自由理念出发来思考经济和社会问题。
譬如,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就将经济自由主义看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办法”,认为它是使人们的活动“在没有当局的强制和武断的干预时能相互协调的唯一方法。
”[4]其理由是:人类社会事务中存在自我生成秩序或自生自发秩序,①这种自我生成的或自生自发的秩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所有社会成员的知识和技艺都得到利用,其程度甚至还远远超过了任何由中央指导所产生的秩序所可能达到的程度,人们由此而产生了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这些强有力的自生自发性有序化力量的欲求[5]。
因此,只要人们通过实施普遍的正当行为规则来保护一种可辨识的个人私域,那么一种要比任何刻意安排所能产生的秩序更为复杂的人之活动的自生自发秩序就会得到自我构成,政府的强制性活动应当只限于实施普遍的正当行为规则,即使当政府通过运用由它专门掌控的那些特定资源向人们提供其他服务的时候亦无例外[6]。
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更是将经济自由视为人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社会的目的和达到政治自由不可或缺的手段。
他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例子能够证明“人类社会中曾经存在着大量政治自由而又没有使用类似自由市场的东西来组织它的大部分的经济活动。
”[7]他盛赞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认为经济自由对社会经济增长与社会政治安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种种弊端,应该限制国家的权力,国家不应该经济调节,也不应该推行社会福利,而应该实行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特色的国内外经济政策。
其二是市场化。
与自由化相联系的就是市场化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把市场竞争和财产私有看作是维护自由的手段,它认为“如果没有与私有产权和竞争性市场这些制度相勾连的权力和创制权的分散制度,那么人们就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有效地维护自由”[8]。
不仅如此,新自由主义者还认为只有市场才可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因为市场不仅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没有管制的市场可以最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市场给予了每个人平等博弈的机会,使所有的人都能够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应该“允许市场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运行”,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的经济需要,以及有效地使用所有经济资源,并自动为所有真正希望工作的人产生充分的就业(机会)。
”[9]妨碍自由市场的垄断和政府干预都不应该存在。
其三是私有化。
私有化主张是新自由主义的另一理论内涵。
如哈耶克就认为只有财产私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因为正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
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4]显然,哈耶克把财产私有视为实现人的自由的基本保证,一旦财产归“社会”或垄断资本家或政治权利中心所控制,个人的自由就会丧失,人们就会走向通往奴役之路。
弗里德曼也认为“通过自由市场上发生作用的私有企业来执行我们的部分经
济活动……是一个经济自由的制度,并且是政治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7]。
因此应该将公共领域的财产转移到私人手中,实行广泛的国有企业和公共服务私有化,甚至包括公共部门、社会保障机构等。
使新自由主义成为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标志的华盛顿共识更是特别强调私有化。
华盛顿共识概括起来共有十项主张,其中第八项明确谈到要“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第十项也专门强调要保护所谓“私人财产权”[10]。
其四是世界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新自由主义者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新情况下提出来的,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主张的“国际化”表现。
哈耶克是世界一体化模式的主要倡议者。
哈耶克认为,在全球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各个国家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利用本国的长处,从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得好处。
即使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也可以通过自由市场经济学习别国的经验,引进别国的技术资金,加速本国的生产,缩小国家之间的差距。
如果各国政府都采取排他的做法,会加剧国际之间的摩擦,各国政府为了本国的利益甚至可能付诸武力。
因此要在全球范围实现自由市场经济就必须反对各国政府插手。
另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罗宾斯则明确提出世界一体化有三个好处:第一,一体化有可能做到区域内的较好的分工。
从静态的意义考察,可以获得比较成本学说所表达的那些利益;从动态意义来考察,市场越大,分工越细,经济越发达。
第二,由于一体化促进了分工,也促进了生产,有利于积累;同时,由于一体化能更有效地动员资金和分配资金,这也有利于积累。
第三,市场越大,垄断和限制的机会就越少,自由竞争的机会就越多,这将推动效率的提高,刺激技术革命[11]。
当前,在新自由主义者世界一体化理论的推动下,产生了华盛顿共识,建立了北美贸易自由区,欧盟经济一体化格局也逐渐成熟。
新自由主义者甚至梦想在世界建立共同的货币体系。
三、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实质
综上可知,新自由主义以捍卫所谓“自由”为核心,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世界经济一体化。
然而,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表面上中立、科学,其实质却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为资产阶级私人利益服务的。
首先,其所谓自由化表面上是以经济的自由来维护个人的政治自由,这实质上只是维护资本家个人的自由,因为这种自由从来就是不对称的,相对于资本家来说,他们可以自由的竞争,但相对于没有资本的人来说恐怕只有被剥削的自由。
而且为了所谓自由,新自由主义者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但另一方面却又要求政府“必须在资本家面前保护资本主义”,并削减社会保障与福利、削弱工会与减少对劳工市场的保护等,以维护资本、富人的利益[12]。
所以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实质上只是维护资本家利益的自由。
其次,其所谓市场化表面上是为了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但其真正用意还在于反对政府干预。
因为,虽然新自由主义者宣称在市场化当中垄断组织和对政府干预都不应该存在,但是垄断已成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改变的既成事实,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政府干预的政策,这一点任何一个新自由主义学者都不会怀疑,而且,新自由主义一开始就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甚至一部分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伴随着凯恩斯主义而出现的。
因此可以说新自由主义者真正想反对的只是政府的干预,其市场化主张的真正目的也只是反对政府的干预政策。
再次,其所谓国有企业私有化表面上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使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但事实证明,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效果却恰恰相反。
譬如,俄罗斯因为国有企业私有化导致财富流向极不公平,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不仅没有产生自由市场的经济主体,而且产生了不少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资本家。
又由于这些垄断资本家的财产缺乏合理性与合法性,为了保护其财产,垄断资本家将大量财产转移到海外,结果导致俄罗斯的国家资本大量外流到西方国家,这也构成了前些年俄罗斯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
拉美国家私有化也几乎产生了同样的效果。
私有化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结果?其实美国著名金融家迈克尔·赫德森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私有化由于“通过使财富所有权两极分化以致鼓励寻租”,它“增强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后者把经济力量转化成政治杠杆,从而以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方式修改税法和其他公共政策”[13],结果不仅没有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而产生了社会不公、经济垄断与经济衰落。
但新自由主义者却依然极力在拥有国有企业的国家推销其新自由主义理论,其目的恐怕是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掌握这些国家财富的资本家服务。
最后,其世界一体化也只是国际范围内为资产阶级利益或者说为国际垄断资本家利益服务而已。
正如前面所言,新自由主义者的世界一体化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主张的“国际化”表现。
这种国际化的自由化和市场化打破了国家之间的间隙,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这对那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实就是在一种新的“门户开放”政策下为国际垄断资本提供自由出入的“通行证”而已,因为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资金与技术同发达国家进行平等的竞争。
至于世界范围内的私有化,其结果就只是更加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要想战胜发达国家的垄断企业,除非国家组织大型的企业集团才行,而私有化无疑有悖于这一目的的实现。
因此世界一体化实质上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产物。
作为新自由主义界标的“华盛顿共识”,其实就是国际垄断资本家赚取世界垄断利润的“共识”。
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而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资本主义阵营服务的。
譬如,弗里德曼在批判政府干预的同时总不忘批判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结论中,他在阐述政府干预的坏处时,更是首先指责苏联,①然后才举例说明国内对经济干预的弊端。
而且在结论的最后他又不遗余力地谴责苏联对于自由的威胁,他写道:“在今天,自由的保存和扩展正在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威胁。
一个威胁是明显而清楚的。
这是来自保证要埋葬我们的那些克里姆林宫里的坏人的外部威胁”[7]。
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只能用事实说话,显然,在这段充满火药味的话语里明显饱含对社会主义尤其是对苏联的责备,这是充满情感的而非理性的,因而在一定层面上是为资本主义阵营服务的,至少
没有突破冷战时期的时代局限性。
四、小结
综上可知,新自由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一种经济学思想,在80年代开始盛行于世界,其理论核心是“自由”,从所谓“自由”出发,新自由主义要求市场化,反对垄断和政府干预,强调私有化。
从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出发,新自由主义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一体化模式。
事实上,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只能维护资本家剥削的自由,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政治经济自由,其市场化表面上是为了提高效率,实质上却是推行私有化和反对政府干预的幌子,私有化下的世界“一体化”则是发达国家打开发展中国家的门户,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不对称竞争和新经济殖民主义的最好的护身符。
参考文献:
[1]谢世荣.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54-:55.
[2][法]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李燕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76.
[3]傅殷才.新保守主义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309.
[4][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1.
[5][英]哈耶克.自由社会秩序的若干原则[M]//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译.北京:首都经济出版社,2001:120-121.
[6][英]哈耶克.自由秩序的若干原则[M]//北京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编.奥尔多投资评论:第三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53-354.
[7][美]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
[8][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M].邓正来,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571.
[9][英]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M].陈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52.
[10]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79.
[11]牛宝德.现代西方经济学问题解答[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320.
[12]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美]迈克尔·赫德森,李春兰.私有化的神话和现实[J].国外理论动态,2007(9).
The Proposition of Neo Liberalism and Its Essence
HUANG Minwen,LING Hongping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0,China)
Abstract:New liberalism was produced in twentieth Century 20 - 30 time,mainly in Freiburg school,London School of thought,modern currency school and other schools,it is to defend the “liberalism” as the cor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beralism,privatization,market-oriented,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against the government. Neo liberalism is a scientific coat,the real intention is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western bourgeoisie and the western powers.
Key words:neo liberalism,advocate,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