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一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园林艺术的的瑰宝。

师:还有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师: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
生:悲痛。

师: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生: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

师: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英法两军把圆明园里的很多文物给运走了。

师:这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你觉得很重要想再说一遍是吗?(学生点头)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很藐视,没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

师: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明园它是万园之园,里面有各种风景名胜,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

师:其实所有这些,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生: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宏伟建筑)
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圆明园中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我从课文的省略号中看出圆明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景观。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出圆明园例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
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少了。

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我觉的很可惜,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阻止他们呢?我们的军队呢?
师:问的真好啊!是啊,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圆明园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圆明园它有多少大?
生:圆明园它的遗志具体在什么地方,长大了我想去看一看。

师: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发材料)
师: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师:来告诉大家,文中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生: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震撼了我,那时就能做的那么好。

师:这里面的那个数据吸引了你?
生:在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

师:是啊,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

继续说。

生:圆明园的独一无二震撼了我,从园内的那些珍宝就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被圆明园的建筑时间震撼了。

师:是啊,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呀!师: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生: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师: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篇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断赏析
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
(一)
【缘由聚焦】

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同一首歌》,众多明星闪亮登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个性化地倾诉着自已由衷的情愫。

《同一首歌》透过电视屏幕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国人为之深深眷注和感动,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期盼和敬仰的生命之歌。

如此精彩而富有人文情怀的舞台,每走进一个地方,都会激荡着本地的人情和文化,激励着本地人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进而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元素。

序曲中的精彩有目共睹,过程中的情绪感同身受。

然而,更令我值得深思的是节目最后由名歌星唱响的《同一首歌》,迥然各异的歌手敞亮不同的歌喉,展示不同的舞姿,怀揣不同的心境,但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交往(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

今天我想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2——4自然段)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用这“同一首歌”以飨同行。

【精彩赏析】
于永正:在导读中眷注生命
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

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

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书读了一半。

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不但……而且……)师:看黑板,这就是二、三、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

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

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
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生:众星拱月。

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

师:继续读。

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

开始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特别好,真是非常自豪。

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

师:真好。

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在告诉我,你们的心中燃烧着恨。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很好。

齐读,“所以——”,读——
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

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

1860年,读——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赏析】于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

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

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

“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于老师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同样的内容,窦桂梅老师是怎么教的呢?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篇三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学习时注意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一、我能写出下列汉语拼音的汉字朋友
gūliàng sǔn shī diàn táng huījìn hóng wěi jǔ shì wén míng líng lóng tì tòu tíng tái lóu gétiān nán hǎi běi
二、我能做出正确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上“√”,错误的画上“×”)
1、“损”:左右结构,部首是“扌”,音序是“s”。

()
2、“宏”:半包围结构,部首是“_”,音序是“h”。

()
3、“举”:独体字,没有部首。

()
4、“销”:部首是“金”,除部首外要查“7”画。

()
三、我能写出下列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宏伟___()珍贵___()估量___()
仿照___()瑰宝___()环绕___()
反义词:
损失___()建设___()精华___()
热闹___()宏伟___()
四、我能按提示填空
1、圆明园____建筑宏伟,____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
的____,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____,各种____。

所以,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

2、课文通过写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_____的热
爱和对______的仇恨。

围绕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______,二是_______。

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激起了人们热
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五、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圆明园
北京的西北郊,有一片废墟,在那里,原来有一座古典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方圆连绵20里,园中有庄严宏伟的殿堂也有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曲径长廊还有颐和园昆明湖北海长廊白塔无数个风景点真算得上是步移景异幽雅迷人园中收藏有不计其的珍贵历史文物各朝代的名人字画金银祭祀礼器珍珠宝应有尽有它是闻名中外的艺术馆和博物馆
1860年,英法侵略者不满足他们入侵中国后所得的利益,再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清朝皇帝带领贵族大臣逃到热河一带避难去了。

侵略者来去无阻,直闯到了圆明园。

从10月6日开始,他们打开园中的仓库,将各种绫罗绸锻,金银翡翠抢走。

法军司令孟托指着各种古董珍宝,无耻宣称这些东西全归他所有;有个叫赫里斯的英国军官。

第一次抢到一个金花盆,盆中有一株约30厘米的黄金树,树上挂着红玉做核的蓝宝石果子,加上其它珍宝,共装了七大筐,他统统占为已有。

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高2米的金塔和其它宝物,找了七个士兵,替他运回兵营──园内的宝贝能拿的都被抢走。

不能搬走的都被炮车碾碎。

这样野蛮的掠过,整整进行了一个星期!为了掩盖他们的强盗行径,10月18日,丧心病狂的侵略者3500人在园中到处放火。

大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就这样成了一片废墟。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屈辱史:政府无能,国家弱小,就要被人欺负。

我们不能忘记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要发奋图强,振兴中国,决不让圆明园的历史在中国重演。

1、给短问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下面这段话是原问的一部分,应作为第()自然段。

可是,我国千万劳动人民精心创造的这座建筑精华,却“被欧洲文明者”彻底焚毁了。

3、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废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掩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辱──()振奋──()绵延──()
5、将“我们不能忘记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文章内容填空: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屈辱史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只有_________才不会让圆明园的历史在我国重演。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四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
一、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
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
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三)、基本模式
自读-导疑-精讲-巧练-激情。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

阅读课以读为主。

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

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

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体现训练过程。

如讲解“众星拱月”一词,用以图示词的手法,由部分到整体,由形象到抽象,展示由生疑到释疑的训练过程。

4.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运用信息中释疑、解疑,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
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
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老师在这儿打个问号。

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

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
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生点头说“好”)
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
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后,确定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学完这些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了旧的课堂结构。

舍得花时间,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师:谁愿意朗读第2自然段,请大家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读)
生:“月”是指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呢
生:圆明三园。

师:“星”呢
生:“星”是指那些小园。

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圆明园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图(用电脑投影,指图)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

这三个园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生齐:圆明三园)。

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生齐:月)再看,这十几座小园就是什么(生齐:星)
师:“众星拱月”懂了吗(手指一学生)这个问题是你提的吧说说看。

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讲得真好!你不光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不简单。

那么“拱”是什么意思呢
生:环绕。

[在释疑过程中,教师突出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精心设计,匠心独运,前后联系,浑然一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众星拱月”中的“星”和“月”在本课各指什么,然后出示精心设计的图像,让学生从形象上感知“众星拱月”到底什么样,当学生已从感性上对这个词语有所了解后,教师再让刚才提出不懂“众星拱月”这个词语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

当学生说出“众星拱月”就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时,教师又在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理解“拱”在这词语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文明确“众星拱月”在本课指的是什么围绕什么。

显然,这样的指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


师: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

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讨论讨论这段分几层都写了什么
生甲:我分3层。

第1、2句是第一层,写圆明园的景况很多;第3、4句是第二层,介绍几个景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写游览时的感受。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乙:第一层是第1句,概括地写园内景观;第二层是第2-5句,具体地讲园中的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