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难题汇编及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1月公开宣布尽快推出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
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①能够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②与传统货币相比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可以有效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
④流通后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波动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
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
A.
B.
C.
D.
3.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
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
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
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
4.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开启货币加息模式,这也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不利于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②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
③不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外资
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两者都()
①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就业压力增大
③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
④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6.2017年,我国将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意味着货币供应既不会大开闸门放水,也不会紧缩以致闹“钱荒”。
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
A.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B.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
C.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利润
D.有利于增加储户的收益
7.2017年10月,美联储正式开启“缩表”进程。
“缩表”是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会直接推高长期利率,推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令美国的金融环境收紧。
不考虑其他因素,美联储这一措施
①可能加速国际资本流向美国
②有利于遏制美国经济的通货紧缩趋势
③可能会加大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
④不利于我国向美国出口商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下列能计入我国社会总供给的是
①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出口89.1万辆
②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812亿
③海关总署召开新闻发布会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铁矿砂达10.7亿吨
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609万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20%,供应货币25万亿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
变,则该国物价水平( )
A.上涨25%B.上涨20%C.下降20%D.下降25%
10.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可以衡量一个家庭的负债程度和负债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
下列对此变化的可能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居民总体收入预期稳定、消费观念转变,使用信用卡贷款消费増加
②国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了家庭资产流动性减弱
③房产持续升值,刺激了居民信贷投资的欲望
④中国经济转入了中高速増长阶段,居民收入开始不断萎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通货紧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物价持续下降,纸币贬值
B.物价持续下降,纸币升值
C.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
D.物价持续上涨,纸币升值
12.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
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
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
C.图1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D.图2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
13.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同时存在的隐患,给政策的取舍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同样政策将给两个问题带来相反的效果。
上述两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点是
A.都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B.都是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C.都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上涨
D.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4.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指出,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的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
其结算、存储等环节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路径信息。
数字货币的推出()
①在信息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实现金融数字化,有利于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性
②伴随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优化支付体系,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③丰富和完善货币的职能,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
④有利于降低货币供给、流通的成本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性是
A.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 B.表现为物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C.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 D.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
16.2018年8月10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18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七期,这两期国债票面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4%和4.27%,两期国债发行总量为460亿元,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息。
国家发行国债的意义在于
①用于国家建设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②吸收单位和个人闲置资金,避免通货紧缩
③可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促进供求平衡
④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市场的资金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2019年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通胀整体仍保持温和态势。
预计下半年CPI仍会平稳运行,实现全年涨幅低于3%的通胀控制目标。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②会出现“持币待购”现象,造成商品销售困难
③导致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秩序
④只要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这是因为
A.纸币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B.纸币过多会引起纸币升值,物价下跌C.纸币是货币符号,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D.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9.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件,平均价格是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
A.8000 通货膨胀B.1000 通货紧缩
C.8000 通货紧缩D.1000 通货膨胀
20.2019年前4个月,汽油和柴油价格就已经调了九次。
能源一涨,各类商品价格必然都得涨。
有人感叹:钱又要不值钱了。
所谓“钱不值钱”指的是
A.纸币贬值B.收入增多C.纸币减少D.通货紧缩
21.假设某一年里货币发行量为8000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就会引起
A.0.5 通货膨胀B.0.2 购买力降低C.2 纸币升值D.3 购买力提高22.下列对“通胀”和“通缩”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通胀”好于“通缩”,它对生产发展有利
B.“通胀”好于“通缩”,它对人民生活有利
C.“通胀”“通缩”对社会经济运行都有很大危害
D.“通缩”好于“通胀”,它有利于增加就业
23.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趋势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观,总需求增长依然可能进一步放缓。
尽管还未出现整体性通缩,但结构性通货紧缩已非常明显,我们仍须对潜在通缩显性化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①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②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③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④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D.③→②→④→①
24.“菲利普斯曲线(如下图)”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它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对“菲利普斯曲线”认识正确的是
①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政府不应该调控物价
②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低,政府应该调控物价
③出现通货紧缩时,失业率会增加,政府应加强调控
④政府应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允许物价在可控范围内上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下图反映的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跌幅情况,对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注:按国际惯例,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增幅连续超过3%时,有通货膨胀的风险;CPI 增幅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A.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加大
B.物价持续下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
C.经济总体平稳,物价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D.产能过剩严重,供大于求趋势加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可有效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故①③适合题意;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并没有改变货币的本质,更不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波动的发生,故②④错误;故选B。
2.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良性通货膨胀为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在良性通货膨胀下,价格上升,需求会增长,供给会增长,故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总需求和总供给会增长,而不是减少,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价格上升后,供给曲线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通货膨胀价格上升,而不是下降,故排除。
考点:通货膨胀
3.B
解析:B
【详解】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故B符合题意,C错误。
A错误,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过度的通货膨胀会使经济秩序混乱,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阻碍经济发展,而通货紧缩严重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经济发展。
D错误,通过膨胀是指全面持续的物质上涨的经济现象,如果仅有少数部分商品物价上涨,则不是通货膨胀。
【点睛】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国家应采取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而通货紧缩是指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萧条,经济衰退和危机,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就业,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宁可有适度的通货膨胀,不可有通货紧缩。
解析:D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民币贬值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人民币贬值,是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我国出口,同时使得等量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有利于吸引外资,吸引过往游客在华旅游和消费,故①③错误;人民币贬值,等量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进口相同的美国产品需要更多的人民币,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故②④正确。
故选D。
【点睛】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国内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会上升;有利于出国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但不利于外国来华旅游购物观光购物消费留学等。
外商对华投资成本增加,不利于引进外资,但是有利于对外投资;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但有利于偿还外债。
(2)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有利于吸引外国来华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但出国成本增加,不利于出国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人民币贬值,外商来华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引进外资,但是对外投资成本增加,不利于对外投资。
有利于创汇,外汇储备增加,但不利于偿还外债。
5.B
解析:B
【解析】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两者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④项符合题意;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通货紧缩则不然,①项说法错误;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发展,而通货紧缩则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就业压力增大,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6.B
解析:B
【详解】
A错误,通货膨胀的根源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避免不了通货膨胀的出现;
B符合题意,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
C不合题意,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与商业银行利润没有直接关系;
D不合题意,储户的收益与利率有直接关系,与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B。
货币的供给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7.A
解析:A
【解析】美联储正式开启“缩表”进程,不考虑其他因素,美联储这一措施可能加速国际资本流向美国,造成美元升值,加大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①③项符合题意;美联储这一措施有利于遏制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趋势,②项说法错误;美联储这一措施可能造成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我国向美国出口商品,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8.D
解析:D
【解析】
①应计入进口国的总供给,而不是我国的总供给,故阿劈出;②形成社会总需求,不符合题意;中国进口铁矿砂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会增加我国的总供给,故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D。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正确,根据题意,运用相关公式作如下计算: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平均流通次数,货币平均流通次数=100÷20=5次,当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20%时,100×(1+20%)÷5×(1+20%)=20万亿,实际发行货币25万亿,那么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幅度=发行超过的部分货币量÷市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25-20)÷20=25%;
BCD不符合题意,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符;
故选A。
10.B
解析:B
【解析】居民总体收入预期稳定、消费观念转变,使用信用卡贷款消费増加,会造成居民负责率增高,导致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增大,故①正确;房产持续升值,刺激了居民信贷投资的欲望,这也会导致居民负责率增高,导致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增大,故②正
确;国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了家庭资产流动性减弱,这会限制居民的消费,可能会减少负债率,降低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故③不符合题意;中国经济转入了中高速増长阶段,居民收入开始不断萎缩,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因此,这会减少居民的消费,可能会减少负债率,降低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解析:B
【详解】
发生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会持续下降,纸币升值,故B正确;A错误,物价持续下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但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C是通货膨胀所具有的特点,排除;D错误,物价持续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但通货紧缩会引起纸币升值。
故本题答案为B。
12.D
解析:D
【详解】
AC错误,图1表示商品供大于求,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会下跌,出现通货紧缩;
B错误,D正确,图2表示商品供不应求,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故选:D。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D正确且符合题意;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表现了物价的持续上涨,其它选项是二者的不同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14.C
解析:C
【详解】
①④: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的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其结算、存储等环节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路径信息。
这表明推行数字货币有利于降低货币供给、流通的成本,同时在信息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实现金融数字化,可以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数字货币只是货币的数字化,其发行与抑制通货膨胀没有必然联系,②错误,排除。
③: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改变货币的职能,③中的“丰富和完善货币的职能”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它们的共性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D项符合题意;A项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与题意不符;B C项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16.B
解析:B
【详解】
①③: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储蓄国债,这说明国家发行国债可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促进供求平衡,用于国家建设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故①③正确。
②:发行国债有助于缓解通货紧缩,但并不能避免通货紧缩,故②错误。
④:题干体现的的是财政政策,而④选项属于货币政策,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7.B
解析:B
【详解】
本题考查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①③: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货币量一定限度,这时往往伴随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秩序,①③符合题意。
②:通货紧缩会出现“持币待购”现象,造成商品销售困难,②不符合题意。
④:货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定限度,会导致通货膨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纸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的依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8.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货币发行规律。
A:纸币过少会引起通货紧缩,纸币升值,物价下降,A错误。
B:纸币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B错误。
C:纸币是货币符号,是价值符号,没有价值,C错误。
D: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太多会通货膨胀,少的过多会引起通货紧缩,D正确。
故本题选D。
19.A
解析:A
【详解】
ABC: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因此,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件,平均价格是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5000×8)÷5=8000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表明纸币发行过多,这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故A正确,BC排除。
D:根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可以计算出,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5000×8)÷5=8000亿元,故D排除。
故本题选A。
20.A
解析:A
【详解】
A:能源一涨,各类商品价格必然都得涨。
有人感叹:钱又要不值钱了。
所谓“钱不值钱”指的是随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A符合题意。
BCD: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选A。
21.A
解析:A
【详解】
A:假设某一年货币发行量为8000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0.5元,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纸币购买力降低,A符合题意。
BCD: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