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第三天:为什么你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第三天:为什么你总不知道自己
要什么?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昨天的共读我们谈到了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今天我们将会聊聊关于价值观的那些事,思考为什么许多人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今晚我们的共读目标是本书的第3章。
1、填满你内心的空洞
每个对生活和自己不满足的背后,是每个人成长的需求。
当“现在的自我”和“希望的自我”无法重合时,二者之间就会产生空洞,这些因为渴望成长而产生的空洞称为“成长空洞”。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空洞、填满空洞的过程。
当空洞长期无法被填满,你心里就会空荡荡的,体会到空虚、厌倦、无价值;当空洞被填满,你就会觉得满足和充实。
看到自己的成长空洞,了解这些洞需要用什么填,在有限的资源中按照顺序去填,就是找回自己、成长为自己的过程。
我们如何填满这些成长空洞?事实上,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玩虚假自我的游戏。
房子填满安全感的洞,钞票填满自尊的洞,学历填满智慧的洞,当物质越来越多填满心里的洞时,慢慢地你会把它视为自己的一部分。
用物质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剧在于:没有人能跑赢欲望。
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的东西,却发现那个空洞还在,物质带来短暂的快乐,但绝非长久的幸福。
你占据的东西,也在占据你。
有的人选择让自己的成长空洞被别人的认同填满,认为那个“被认同”的部分才是你真实的自我,从那一刻起,也被别人的认同绑架了。
玩“被认同”的游戏并不是自我成长之路,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只是为别人认同而活的工具。
你以为大家都喜欢和离不开你,其实是你离不开他们的喜爱。
而有的人选择破罐子破摔,在遇到指责时则借口自己原来就没打算做好,在放弃了痛苦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
我们渴望成长而产生空洞,逐渐认为填充物才是真实的自我,但它们开始反过来占据我们,真实的自己被我们丢了。
我们总是挖健康的坑来填事业的坑,挖自由的坑来填安全的坑,挖自尊的坑来填成就的坑,这就是虚假自我的游戏脚本。
虚假自我的游戏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它疗效好见效快,而且无痛;真我的游戏则完全相反,它以痛苦开头,见效不快,却带来长久的宁静与内心的强大。
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这就是成长的脚本。
一旦你不愿意演出前三幕,后面的故事也就无从开始。
2、给自己来场成人礼
所有的成人礼都有这样的结构:告别孩童——远离人群——独立完成任务——重回人群。
可惜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基本没有真正的成人礼,家长像宝贝一样拽着我们,直到自己拽不动为之。
我同情那些一出生就生活在最好最大的城市里,觉得这里最好哪里也不愿去的孩子。
他们从来不明白,长大在远方。
如何清晰看到成长脚本,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① 拥抱变化,走出舒适。
不冒险其实是最大的冒险,要持续舒服的最好方式是让自己不舒服。
②接纳痛苦,不掩埋。
接纳自己此刻的空洞与无能,是成长为自我最重要的一步。
③ 穿过痛苦,看到需求。
每个痛苦都源于强烈的成长需要,成长者允许痛苦发生,他们看到的是真实自我的袒露。
④ 玩成长的游戏。
当成长比成功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价值比价格重要,你就拥有了看透却不看破的心态。
以入世的心态来玩,却以出世的心态来发现价值,这种立足点让我们产生洞见,不被生活带跑。
你的命运就是自己的选择及意愿。
3、价值观——给生活来点定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既然说服不了,记得彼此尊重。
死亡是人类最好的礼物,当生命有了限度,每个人的价值就好浮现。
当你决定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就确定了什么对你的生命有价值,什么是值得做的;当很多事情都值得做的时候,你必须选出“最值得的”,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心理学家罗克奇在《人类价值观本质》中曾详细解释过“价值观”:
① 价值是一种抽象的目标,超越了具体的行动和环境。
② 价值观来自对内心感受的评价,没有对错,只有真实与否。
③ 价值观提供给你内驱力、道德和规则提供约束力。
那个能感动你的,就是价值观。
当你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任何胆小的人都会坚强起来。
④ 价值观就是“什么最重要”和“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观念。
最高效率实现的价值观系统,就是最好的价值观系统,人要活得明白清爽,就要反复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系统。
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选择,在这些选择的背后,就是价值观的排序。
当阅历逐渐丰富,独立
思考越来越多,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排序。
每个人认同的东西都不太一样,你永远无法在所有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
4、为什么你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如果你是个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其实你的价值观里“求完美”或“追求认同”。
一旦你有了“完美”的心智模式,就会看哪个目标都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你会一直等待一个好的机会,却在最后发现,因为常年纠结而无力,最后哪怕最差的都选不到了。
不做选择往往是最坏的选择。
所有的完美都是减出来的,而不是加出来的,不用取舍的完美只是一种幻觉。
许多父母对于孩子进行“成绩认同”的强化,这样的孩子努力在各方面做到最优秀而期待认同,而在不以成绩定对错的职场、感情中变得何其无助。
有的人因为高考失利去了很一般的学校,抱怨图书馆藏书少于是无所事事打游戏,实际上自己却没认真看过几本书。
寻梦路上熙熙攘攘,却因为暂时没有资源就放弃了梦想,掉头直奔现实而去。
名校的确是通往智慧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当你想达成的目标暂时无力达成,不妨后退一步,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真正的生活高手是能让自己在任何资源和方式中,都能吸吮到自己想要的价值。
5、定见的修炼
人对于梦想,往往有三种态度----放弃、存着、追赶,然后成为三种人---庸人、抱怨者和梦想家。
价值观冲突只有三条途径:舍得、平衡和付出,如果你既不愿放弃,又要完美,还不愿付出,那就只能等奇迹出现了。
付出自己能付出的,换回来自己最重要的,就是好的选
择。
请记得使用你自己内心的价值尺子,不重要的东西舍弃,都重要的东西平衡,更重要的东西付出争取。
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当梦想与他人冲突时,你可以选择照单全收,也可以选择完全拒绝,更可以淡淡微笑地说一句:“谢谢,这很好,但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生活的智慧让我们游刃有余,不是每个期待都需要被满足,我们可以接纳他人的期待,但不一定要满足它们。
生命不长,你会遇到很多的期待,但只能满足不多的几个。
世间百态眼前过,但是你总有选择。
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样子的?其实自己的样子不是“找到”的,而是“生长”出来的。
“定见”要经过层层修炼,首先我们需要在生活中遇见自己的价值代表,然后体验它,并接纳自己的价值观。
当我们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勇气公开表达,我们就遇到了定见修炼中最重要的“主张”,它决定你是否能成为有一个愿意尝试、身心如一的人。
在你第一次主张后,命运之轮开始转动,压力与斗争也随之而来,这就是定见的最后阶段---践行。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我们必须亲身践行自己的生活选择。
我们羡慕英雄内心坚定,可我们真的不知道一个人曾经要多么在意,才会显得毫不在意。
定见意味着一次次发现、确认、主张、践行,生命不息,修炼不止。
点开思维导图看大图哦
▼十点课堂邀请阿何老师讲解思维导图
今天十点君给大家总结的记忆点:
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恨,不要等谁来带领你,
先独自去做吧,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在纷繁变幻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是忠实于自己,追随于自己,昼夜不舍,葆有心中的星辰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