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古代哲學傢崇尚天人合一理論,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人類的字人環境是人類逐漸構建起來的。

人可以利用它、改造它,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它、征服它、主宰它,但人類永遠也不能完全控制、征服和主宰它自然界的價值是其它一切價值的母體。

這種母體的質量如何,從根本上規定著所有其它一切價值的質量。

因此,人類要最好地獲取價值,就不能不保護自然界價值的純潔性和優質性十一五規劃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瞭新的要求。

主要是:
1、實行強有力的環保措施各地區要切實承擔對所轄地區環境質量的責任,實行嚴格的環保績效考核、環境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長期以來,我國評估一個地區的發展成果、考核領導班子的政績,均以經濟績效為主要指標,勢必導致地方領導幹部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在客觀上助長瞭環境與經濟的失衡。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就必須徹底轉變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發展觀,通過強化黨政領導幹部環保
1 / 5
績效考核,把環境保護指標納入地方政府和黨政領導績效考核中,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協同監察機關,嚴肅查處各級領導幹部的環境違法和瀆職、失職行為,從而引導各級領導幹 2 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針對目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環境違法現象十分嚴重,而環境執法又相對疲軟的現狀,十一五期間,國傢將實行環境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環境執法責任制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規范國傢環境保護行政機關執行法律、法規的職權,明確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執法責任,完善執法程序,建立環境保護行政機關過錯責任追究的法律制度。

建立環境執法責任制,要求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要對自己的執法行為負責,發生過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將執法責任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和每位執法人員,將責任制的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幹部政績、年度考核等級和幹部獎懲的依據之一。

此外,《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但對未履行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力的領導幹部如何追究責任,法律尚無明確規定。

因此,要建立環境責任追究制,加強執法檢查,對破壞環境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2、實行有限開發、有序開發、有償開發,加強對各種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有限開發是指設置開發禁地,明確要求自然保護區域不開發、基本農田保護區不開發、沒有規劃或不符合規劃的不開發、未經環境影響評價的不開發,限制
---------------------------------------------------------------最新资料推荐------------------------------------------------------ 開發區域盡可能少開發,嚴禁亂采濫挖各種資源的行為。

有序開發是要優先開發可再生資源、可循環利用資源、可綜合利用資源,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規劃進 3 行開發,綜合利用技術不成熟的盡可能少開發,優先支持保護措施得當的企業進行開發。

有償開發則是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通過價格、稅收等經濟辦法,健全各種資源有償使用和合理補償的機制,形成能全面反映資源狀況的價格機制,探索建立水權、礦業權和排污權交易制度。

十一五期間,我國實行有限開發、有序開發、有償開發的方針,不僅有利於資源的保護,還能從源頭上遏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3、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過去我國環保工作一直處於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被動局面,造成瞭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是難以彌補的環境破壞。

據測算,2003 年,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占到 GDP 的 15%。

而環境污染對人民群眾的健康損害則是難以估量的。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迅速增加,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治理難度也相應增加,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空氣、生物多樣性都有可能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

為此,環境保護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盡可能避免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今後五年,我國堅持預防
3 / 5
為主,綜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強化環境管理,嚴格執行重大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減少新上項目帶來的環境問題;嚴格 4 執行強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將保護環境作為重要的依據來制定產業政策,公佈技術落後、污染嚴重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對造紙、釀造、冶煉、煉焦等行業中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強制淘汰;針對造成污染的不同原因采取多種手段綜合治理,變消極被動地應付為積極主動的防治,實施生產全過程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產生量和排放量 4、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針對我國現階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難循環、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而提出的。

盡管此前我們實現瞭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但經濟增長方式仍不盡合理,付出的環境資源代價也很大。

如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長此以往經濟增長將難以為繼。

我國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不可能依靠大量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生產方式最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從發展觀念、經濟結構、消費方式、循環經濟、科學技術、協調機制、政績考核、政府職能等各個方面入手,大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產生量和排放量,減小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為此,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
---------------------------------------------------------------最新资料推荐------------------------------------------------------ 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這是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要落實好這項基本國策 5 5、順應自然規律調整治水思路,從單純的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雨洪資源科學利用轉變,從註重水資源開發利用向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轉變這是我國水利建設基本思路的重大轉變。

今後我國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順應自然規律調整治水思路,實現從單純的洪水控制向水資源的綜合調配轉變,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地表地下水;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科學安排洪水出路,給洪水更多空間,有效規避、控制和分散洪水風險,逐步實現人水和諧;樹立洪水也是資源的理念,合理利用雨洪資源,加強水資源調蓄和配置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調控能力;以建設節水型社會為根本,不斷完善節水的體制機制,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建立以水權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建立國傢初始水權分配制度和水權轉讓制度。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