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守则1.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
(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导致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重伤及以上事故负责。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对危险源(点)的管控,科学控制作业场所的潜在危险因素,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司的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和部门。

第二章确定危险源(点)的依据
第三条危险源(点)是指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地点。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第四条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是:
1、有发生爆炸、火灾、高温喷溅危险的场所;
2、有高处坠落、坠井危险的场所;
3、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窒息危险的场所;
4、有被机具绞、辗、碰、割、挤、压、撞、刺伤危险的场所;
5、有触电伤害的线路、设施和场所;
6、有烧伤、烫伤危险的场所;
7、有被各种车辆造成伤害可能的场所;
8、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的场所。

第三章危险源(点)的分级与确认
第五条危险源(点)按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是衡量危险
源(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六条危险源(点)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危险源(点)(A级):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必须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2、二级危险源(点)(B级):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3、三级危险源(点)(C级):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发生事故有较大可能性。

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4、四级危险源(点)(D级):是指有一定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第七条危险源(点)的分级确认及建档
1 、A级危险源(点):由公司组织专业人员评定,安委会审核,报公司生产计划处经公司安委会批准,分别由分厂安全部门和公司生产计划处安环室建档立案。

2 、B级危险源(点):由分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评定,经分厂组织专业人员审定,安委会审核,安全部门建档立案,报公司生产计划处安
环室备案。

3、C级危险源(点):由作业区安全领导小组和班组讨论评定,分厂安委会审核,安全部门建档立案。

4 、D级危险源(点):由班组讨论,经作业区评定,作业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核,分厂安全部门备案。

第四章危险源(点)的分级管理
第八条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谁的危险源(点)就归谁管理,各单位应层层落实,加强日常管理。

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和健全管理档案(台帐)。

第九条A级危险源(点)是公司监督检查和各分厂控制管理的重点;B级危险源(点)是分厂监督检查控制管理的重点;
C、D级危险源(点)是作业区控制管理的重点,各级主管部门定期检查、鉴定和评价,同时填好检查登记表。

(见附件一)
第十条公司对A级危险源(点)进行月度检查,并对各厂危险源(点)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4.4 各单位对本单位范围内危险源(点)进行监督检查。

督促各作业区对危险源(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A、B级危险源(点)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建立检查记录,A级危险源(点)每周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B级危险源(点)每旬必
须至少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C级、D级危险源(点)每月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班组对管辖范围的各级危险源(点)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和日检,对存在及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无力解决的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报告上一级请求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第十三条对危险源(点)开展安全评价。

A级危险源(点)由公司生产计划处组织国家相关部门每2-5年评价一次。

B级危险源(点)由分厂组织采用“安全检查表”每年评价一次。

第五章对危险源(点)管理的几项要求
第十四条A级危险源(点)由各单位一把手负责。

其它危险源(点)各单位必须明确责任人。

第十五条各分厂必须设立危险源(点)分布及控制管理平面图,平面图应标明全厂危险源(点)位置及注明A、B、C、D 级危险源和责任人。

第十六条各级危险源(点)所属单位必须建立各级危险源(点)的管理控制表;由公司并统一编号:
A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A1、WA2……;
B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B1、WB2……;
C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C1、WC2……;
D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D1、WD2……;
对A、B级危险源(点)必须悬挂管理控制表(见下表)。

危险源(点)管理控制表
第十七条各级危险源(点)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明显位置,并保持牌面清洁、字迹清楚。

1、标志牌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
A级:800×550mm;
B级:600×400mm;
C级:500×400 mm;
D级:400×350 mm;
标志牌样式如下:
2、标志牌的颜色:标牌底色为黄色,字体为黑色;警示标志的边框为黑色,底色为黄色,警示图案为黑色;说明字体为红色。

第十八条废弃危险源(点)或A、B级危险源(点)负责人有变更,要有文件或标牌上显示,并上报公司生产计划处备案。

第六章危险源(点)等级的升降及增减
第十九条当危险源(点)潜在危险度增加或减少,应按照“危险源(点)等级划分和确认”程序,组织鉴定评价,经批准办理
升降手续,并同时更换标志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