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瑞克无花果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兰瑞克无花果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作者:王中林
来源:《果农之友》 2018年第3期
无花果原产小亚细亚,是人类最早改良栽培的古老果树之一,已有近 5 000 年的栽培历史。

我国14 世纪随丝绸之路引进种植,现已广为栽培,但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品种杂、品质差、产量与效益低。

选择优良品种和建立现代化果园,已成为提高单
产和品质,实现无花果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潍坊市坊子区林业科技园区,沙壤土,土壤pH 值7.1,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后同)0.78%,土层厚度大于1 米,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

该园地处山东半岛西部,属暖温带
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2.3 ℃,极端最低气温-21.4 ℃,极端最高气温
40.7 ℃ ,日照2 715.5 小时,降水量647 毫米,无霜期200 天。

采取密植栽培,行距2.5 米、株距1.2 米,每亩222 株;南北向栽植,树形采用丛状形。

2 引种表现
2.1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布兰瑞克无花果果型中等,倒圆锥形,果梗基部膨大,果基部黄绿色,顶部浅红色,果肉
红褐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后同)16%~18%,风味香甜、芳香浓郁,果皮厚,果
实光亮,品质佳,且不易裂果,耐贮藏,是鲜食、加工兼用优良品种。

夏果单果质量80 克左
右(最大150 克),皮色淡黄,果颈小且果梗短。

秋果单果质量40~60 克(最大90 克),
果皮黄绿色(图1)。

2.2 生长结果习性
该品种树势中庸偏强,需光量大,喜光、不耐阴,喜温暖、忌涝,新梢直立,细枝发生较多,株型紧凑,随树龄增大而呈矮化趋势;叶片小,深绿色(图2),叶片5裂,呈窄条形,
通风透光好,光合性能强。

每年结果2次(夏果、秋果),夏果多长于基部1~5 片叶腋。


实发育期60~80 天。

结果早,丰产、稳产性好,结果后树势稳定,适合密植、集约化栽培;
栽后1~2 年开始结果,3~4 年生树平均亩产1 500 千克,5 年生树2 000 千克以上。

2.3 物候期
该品种在潍坊3 月下旬顶芽开始膨大,4 月上中旬萌芽、展叶,5 月中旬花序分化完成,
6 月初开始显果并逐步发育膨大,夏果
7 月中下旬成熟,秋果
8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陆续成熟,11 月中下旬落叶。

2.4 适应性及抗逆性
该品种在当地表现抗寒性强(可自然越冬),适应性广,对土壤、肥水要求不高,可在平原、山坡、丘陵、海滩(含盐量0.4%(质量分数,后同)以下)、河滩等地生长,最适宜的土
壤环境是中性、微碱性土壤,即pH 值6.9~7.6,质地以壤土、沙壤土最佳;有一定的抗病虫
能力,较其他无花果园病虫害轻。

3 布兰瑞克无花果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
根据该品种生长结果习性,选择光照充足、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壤通气性好、无污染的平原、阳坡下部等地块建园。

定植前,全园深翻,按行距挖宽60~80 厘米,深50~60 厘米的定植沟,沟底垫20厘米厚杂草、秸秆,每亩用腐熟有机肥2~3 立方米,与表
土混匀后将沟填平;也可挖穴径60~80 厘米、深50~60 厘米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有机肥
20 千克、磷酸二铵1 千克,与表土混匀后填入。

灌水沉实备栽。

3.2 定植建园
结合整形方式、管理水平和土质条件确定栽植密度。

一般行距2~3 米,株距1~2 米,每亩定植111~333 株。

春秋季均可栽植,以春季(清明前后)定植为主。

选择无冻害、无抽干、芽体饱满,高1 米以上,根颈粗1.5~2.0 厘米,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
栽植。

定植后灌透水,每株覆盖1 平方米的地膜,以保墒提温、促进根系愈合。

3.3 整形修剪
该品种树势旺,宜采用丛状形和自然开心形树形。

以疏枝修剪为主,短截为辅,适当回缩
修剪。

随主枝生长,不断培养结果母枝,母枝上培养结果枝,第1 年3个、第2 年6~9 个、
第3 年12~18 个、第4 年24~36个,逐步增加至每亩结果枝3 500~6 500 个(图3)。

图3 定植第3 年布兰瑞克无花果植株
3.3.1 自然开心形定植后留40~60 厘米及时定干,选留3~4 个枝培养主枝,待长至40
厘米以上时短截,促发2~4 个枝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

幼树期,主枝延长枝于外芽处留40~
50 厘米短截,以开张角度。

初果期,扩大树冠,培养结果母枝。

盛果期,对骨干枝延长枝留长度30 厘米重截;对各结果母枝重剪更新,增加健壮结果母枝数量。

3.3.2 丛状形定植后留10~15 厘米及时定干,促基枝萌发,选留3~5 个主枝,并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图4)。

幼树期轻剪,冬剪时留50 厘米短截骨干枝延长枝促发分枝,留外芽开张角度;夏季对旺枝摘心,促萌发分枝培养结果母枝。

盛果期,留30 厘米重剪骨干枝延长枝,大枝缩剪至2~3 年生枝;更新衰老结果母枝,稳定健壮结果母枝数量。

3.4 土壤管理
布兰瑞克根系主要集中在50 厘米的表土层中,要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良好。

采用起垄
栽培(垄高10~15 厘米,图5),定期清耕除草,结合施肥翻耕树盘土壤,进行全园覆草,保持土壤疏松、通透。

3.5 肥水管理
3.5.1 施肥管理布兰瑞克需肥量大。

基肥于秋果采收后施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3 立方米、三元复合肥50千克,株间沟施。

追肥分别于早春新梢旺长期,夏果、秋果膨大期施入,前期每亩施磷酸二铵30 千克和钙镁磷肥20 千克,后期施三元复合肥40 千克,施后灌水。

生长季喷
施叶面肥3~5 次,前期0.5%(质量分数,后同)尿素液、后期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枝条
与叶片及时提供营养。

3.5.2 灌水排涝布兰瑞克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30%~40%。

春旱期、夏季新梢
速生期和果实膨大期,可采取喷灌或滴灌等方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雨季遇积水及时排涝。

落叶后,灌封冻水提高树体越冬能力。

3.6 病虫防治
布兰瑞克病虫害较少,一般无需防治。

在高密度园遇多雨年份易发生炭疽病、黑斑病和天
牛危害。

冬季结合修剪及时清园,将僵果、病枯枝等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焚烧。

黑斑病主要危害
叶片和果实,炭疽病主要危害接近成熟的果实,于春季萌芽前,用50%(质量分数,后同)退
菌特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3 波美度石硫合剂与0.5%五氯酚钠混合液,进行全园喷雾
预防。

黑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600 倍
液,10~15 天1 次,连喷3次防治。

炭疽病多发生在6—8 月,可用1∶0.5∶200 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防治。

6—7 月成虫期,果园挂杀虫灯诱杀,或喷8%绿色威
雷微胶囊水悬剂300~400 倍液防治;7—9 月,用铁丝钩杀蛀孔内的幼虫或用天牛毒签或熏杀
棒插入最下端有新鲜粪屑的蛀孔,并用黄泥封口。

3.7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适栽地区广泛,最适栽培区域为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以南及气候条件较湿润
的沿海地区,黄河以北地区栽培需埋土防寒越冬。

3.8 高接换种改良
无花果品种老化园,经济效益低,可利用现有株行距和树冠,高接换种改良成布兰瑞克品种,辅以配套技术管理,实现“1 年全园高接、2 年恢复树冠、3 年获得高产”的改良丰产目标。

(作者联系电话:05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