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要管-治-养并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要管\治\养并举
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水土资源的衰竭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与各种生物的生存。
据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统计资料显示:水土流失每年约蚕食333万hm2的耕地。
罗布泊向全国提出了警告,民勤向甘肃提出了警告。
积石山县虽然没有与那些地区一样的结局,但水土保持依然迫在眉睫,形势严峻。
仅我县境内每年约有40万m3的泥沙流入黄河,对当地造成沙化严重、土地干旱等不良后果,对库区和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长期以来,国家、省、州、县历届政府都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号召与布署,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通过国债项目等,使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但由于当地政府部门认识观念上的相对滞后,群众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技术力量薄弱,治理面积大,治理过程中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创新意识不强,投入资金少,治理措施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家要求、人们的愿望有一定的距离。
加之,近年来,有些当地部门、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乱开采砂石,开山取土,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
造成治理与破坏关系的失衡,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甚至达到破坏后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自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以来,我县的水保事业有了新的局面,本人通过对水保先进地区的观摩与探讨,通过对项目的参与和实地踏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做法、经验和体会,与同行们商榷。
1加强领导、全民动员
各级领导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集中整治,以点带面示范,合理配置,使当地群众积极主动协调,及时化解地界引起的各种矛盾和纠纷,逐步形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1.1领导重视县上有懂行的领导进行分管,下有专设机构,把项目实施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指标来考查。
1.2大力宣传,营造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通过当地媒体、广播及网络等,通过学校学生等群体活动的场所进行宣传,不能以眼前的利益而损失子孙后代的青山绿水为代价。
1.3规范管理,惩奖并举在管理过程中,对破坏严重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惩罚。
对为当地的水土保持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的表扬和适当的经济奖励。
1.4管理创新,治理变招管理中不仅要全局考虑,而且要引入承包机制。
如对荒山荒坡的治理,采取谁种植谁收益、谁破坏谁治理的办法,达到治理恢复的目的。
2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借鉴定西地区“水保立县”理念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对项目区治山、引水、兴修梯田、造林、田间道路全盘考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通过兴修水平梯田、沿等高线开挖水平台、穴状整地造林、种草及沟头防护、谷坊、水窖等小型水保措施,有效拦蓄坡面径流,实行山上、山下统筹安排,坡面、沟道兼治,形成“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修筑塘坝(谷坊)穿靴子”的综合治理模式。
3正确处理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几种关系
3.1处理好有效合理的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退化。
只有正确处理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使群众观念得到根本性转变,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目标的实现。
对“四荒”资源、水土流失地以及水资源等,只有在保护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才能提高群众的认识,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育和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
3.2处理好治沟与治坡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坡面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选择适宜并受群众欢迎的树种,并合理配置沟头防护、涝池、水窖等措施,有效拦蓄坡面径流,更好利用水资源,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浸蚀。
对不同比降沟道进行测量、规划、设计,并布设相应的水保工程措施,如淤地坝、谷坊等。
3.3处理好经济林和生态林的关系通过实践得知,经济林保持水土的能力不到生态林的1/3,农业发展离不开经济林建设,对生态的整个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发展又需要生态林。
一般栽种的经济林集中在村庄周围,且不连片,树种又单一﹙花椒﹚,因此形不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林冠,因此,在发展花椒林的同时,要加强对原有生态林的保护,经、乔、灌、草要合理配置,该新种植的种植,该补植的补植,逐步形成经济林与生态林草带状的镶嵌布局。
3.4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植被资源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不能大力开发,不然植被资源的破坏更加剧。
4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不同类型的小流域其各种现状方面差异较大,水保措施的布局也各有特点,但总体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4.1封育保护山麓地带原始林草植被在原有生态植被良好的地带和水源充分的涵养地区,严格禁止砍伐林木和人为扰动,封育保护现有的水土资源和地表植被,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进一步提高封林质量和林种结构。
4.2加强对现有的与青海省相接壤的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的保护在生态交错带、潜在水土流失地区以及陡坡耕地,应维护和推广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优良沙棘树种,扩大林草覆盖率。
4.3加强农村用地内部高效合理的生态系统建设一是通过梯田、水平台、水窖、沟头防护等措施,增加有机肥,改良土壤,使侵蚀地土壤生态系统得到改善;二是充分利用原有的地理位置条件,选择适宜树种、草种及结构,发展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三是按照沟(河)道比降,按照在保证正常生态基础河流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护沟河道原有状态的原则,合理布局沟头防护、谷坊,淤地坝(河堤、护坡)、栽植沟地植物等。
由以上可知,水土保持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需要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基层部门的务实落实,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治理与开发统筹规划,才能不断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