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质量评价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质量评价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 . 胡适的《我的母亲》通过写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 . 《我的第一本书》围绕人生的“第一本书”来回忆童年的一段经历,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品味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D . 海伦·凯勒,英国盲聋女作家,她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

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2. (2分) (2020七下·罗山期末) 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敏捷地捕捉到了鲁迅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

B .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 . 《一棵小桃树》中运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深刻感悟。

D .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重点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到“我”渴慕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这件事,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二、对比阅读 (共1题;共6分)
3. (6分) (2020七下·柯桥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①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归报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

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② ,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唐打猎》)
(注释)①旌(jīng)德县:今属安徽省。

②尾闾:动物的尾椎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但手熟尔(________)
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________)
乃遣吏持币往(________)
(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大失望,姑命具食。

(4)(甲)(乙)两文在主旨、写法上有所相似,又各具特色。

请完成批注。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 (2017八下·武威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

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

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

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

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蹚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

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

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

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

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

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2)赏析下面的句子。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3)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

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

(4)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5. (6分)(2014·随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

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

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

当“压力山
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

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

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

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

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

“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

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

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

“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

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

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

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⑪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 . 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 . ⑨﹣⑪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6.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朝慧能的这首偈(jì)子,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

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平、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

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

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自嘲。

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

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经过后的心归。

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

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

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

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

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

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

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

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偈子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简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论证效果。

(4)第⑥段中的划线词“大部分”能否换成“全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5)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7. (6分)(2020·姜堰模拟)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

(2) 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4) 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5)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将士誓死报国的忠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作者天下家国的情怀。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2020·绥化)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云购物”“云课堂”“云祭祀”“云传承”“云诊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云端”。

为此,学校开展了以“我身边的‘云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语文老师正在通过“云课堂”讲授“和”文化的知识。

请你运用积累的有关“和”文化的故事、俗语、名言等,仿照示例写出对“和”的理解。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忍让与宽容。

(2)学校将在7月17日举办“云知识”线下专题讲座,要求全体同学参加。

小明同学因家中有事不能参加,假如你是小明,请在讲座前一天写一张请假条向王老师请假。

(3)通过这次活动,你一定对“云生活”有了些了解,请你向父亲或母亲介绍下“云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

(至少说出两方面益处)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6八下·靖江期末) 作文:
请以“他(她、它)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注意描写,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对比阅读 (共1题;共6分)
3-1、
3-2、
3-3、
3-4、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1、
4-2、
4-3、
4-4、
5-1、
5-2、
6-1、
6-2、
6-3、
6-4、
6-5、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7-1、
7-2、
7-3、
7-4、
7-5、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1、
8-2、
8-3、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