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学习情境三汽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泊松比 当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其横向
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的比值为一常数, 无论受拉或受压,纵向线应变与横向线 应变符号总是相反,它们两者比值的绝 对值称为泊松比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四)内力、截面法和应力 1.内力
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引起物体内 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相互作 用力发生改变,表现出来就是构件发 生了变形。构件内部质点之间相互作 用力(固有内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 力,简称内力。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杆件受力形式不同,发生的变形
也各异,归纳为以下几类: (1)轴向拉伸和压缩 杆AB受拉,
杆BC受压。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稳定性 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二)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1)均匀连续假设:认为整个物 体内部充满了物质,没有任何空隙存 在,同时认为物体内任何部分的性质 完全一样。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轴力图的画法如下: 用平行于杆件轴线的坐标表示杆件
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另数 值的大小,正轴力画在坐标轴正向,反 之画在负向。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从拉伸试验结果可知,当材料的应 力达到屈服点σs时,材料出现显著的塑 性变形;当应力达到强度极限σb时,会 引起断裂。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允 许出现的。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也就是说,构件工作时,其工作应 力σ必须小于σs或σb,这两个应力统 称为极限应力,用σ0表示。对于塑性材 料,一般σs<σb,因此σ0=σs;而 对于脆性材料,则无σs.因此σ0=σb。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如图所示的面截面杆件AC,己知 d1=20mm,d2=30mm,F1=20kN,F2= 50kN,试画出轴力图并计算AB、BC段杆 件截面上的应力。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四)拉、压杆的变形 1.变形与应变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剪切和挤压 钢板受力F、F'作用而发生剪切变
形。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杆件受拉或受压的同时将发生横向 和纵向变形。受拉时杆件将沿纵向延伸, 横向尺寸减小;受压时沿纵向缩短,横 向尺寸增加。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例等截面直杆,受轴向力F1=15KN, F2=10KN的作用,求出杆件1-1、2-2截面 的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汽车上某拉杆经简化后,受力及 其大小分别如图所示,试作此杆轴力图。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学习情境三 汽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
2
3
4
5
PersonalN Summary
6
6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分析研究的任务 构件承载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方面: (1)强度 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刚度 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以上公式称为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式中:FN—杆件危险截面(产生最大工作 应力的截面)上的轴力;A—危险截面面 积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汽车离台器踏板如图所示。已知 踏板受到压力Fl=400N。拉杆AB的直径d =9mm,杠杆臂长L=330mm,l=56mm, 拉杆材料的许用应力[σ]=50MPa,试校 核拉杆的强度。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小提示: 轴力的正负号规定如下:轴力的正
负号由杆件的变形确定,当轴力沿轴线 离开截面,即与横截面外法线方向一致 时为正,这时杆件受拉;反之轴力为负, 杆件受压。一般未知指向的轴力可假设 为正向,由计算结果判断其正负。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某铣床工作台进给油缸,缸内工 作油压p=2MPa,油缸内径D=75mm,活 塞杆直径d=18mm,已知活塞杆材料的许 用应力[σ]=50MPa,试校核活塞杆的强 度。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扭转 传动轴受一对作用面与轴线垂直
的力偶作用后,发生扭转变形。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4)弯曲 吊车横梁受一对力偶作用后发生
弯曲变形。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截面法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应力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式中:A——横截面面积; FN——为杆件横截而上的内力;
σ——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正应 力的正负号随轴力的正负号面定,即拉 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四、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纵向绝对变形——拉(压)杆的纵向 伸长(或缩短)量,用△l表示;拉伸时为 “正”;压缩时为“负”。
横向绝对变形——横向缩短(或伸长) 量,用△b 表示;拉伸时为“负”;压 缩时为“正”。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截面法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截面法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应力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因为在设计构件时,作用在构件上 的载荷难以估计,应力计算不完全准确, 所以,必须使构件国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对材料的极限应力打个折扣,使构件工 作应力的最大允许值等于材料极限应力 的若干分之一,这个允许值称为许用应 力,用符号[σ]表示,即 0
n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为了保证拉、压杆能安全工作,必
须使杆件横截面上的工作应力不超过材 料在拉、压时的许用应力,即
FN ≤ [ ]
A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内力的特点: (1)完全由外力引起,并随着外
力改变而改变; (2)这个力若超过了材料所能承
受的极限值,杆件就要断裂; (3)内力反映了材料对外力有抗
力,并传递外力。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在 各个不同的方向都具有相同的力学性 质。
(3)小变形假设:构件在外力作 用下将产生变形,构件的形状、几何 尺寸和位置将会发生变化,材料力学 研究的问题,限于变形的大小远小于 构件的原始尺寸。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L
L
d
d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轴向线应变;
, —横向线应变。
线应变表示杆件的相对变形,是一 个无量纲的量, 当杆件受拉时ε为正, 受压时ε为负。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轴力图 工程上受拉、压的杆件往往同时受
多个外力作用,称为多力杆。这时,杆 上不同轴段的轴力格不同,为了清楚地 表达轴力随截面位置变化的情况,可以 用轴力图来表示。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l FNl EA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E为引入的比例常数,称为材料的拉 (压)弹性模量。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五)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1.许用应力
单元一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当杆件所受外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
线重合时,杆件将沿轴线伸长或缩短, 称为轴向拉伸和压缩。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二)拉压杆的内力计算、轴力图 1.内力的计算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记作,称为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 。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胡克定律(反映了力与变形之间的物 理关系)
胡克定律:对拉(压)杆,当应力不 超过某一限度(在弹性范围内)时,杆 的轴向变形△l与轴力FN成正比,与杆长 l成正比,与横截面面积A成反比。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三)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相同大小的内力作用于相同材料不
同面积的截面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杆 件越细,即截面面积越小,内力分布集 度越大,越易拉断。因此,衡量杆件拉、 压强度的,不是内力大小,而是应力大 小。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泊松比 当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其横向
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的比值为一常数, 无论受拉或受压,纵向线应变与横向线 应变符号总是相反,它们两者比值的绝 对值称为泊松比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四)内力、截面法和应力 1.内力
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引起物体内 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相互作 用力发生改变,表现出来就是构件发 生了变形。构件内部质点之间相互作 用力(固有内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 力,简称内力。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杆件受力形式不同,发生的变形
也各异,归纳为以下几类: (1)轴向拉伸和压缩 杆AB受拉,
杆BC受压。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稳定性 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二)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1)均匀连续假设:认为整个物 体内部充满了物质,没有任何空隙存 在,同时认为物体内任何部分的性质 完全一样。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轴力图的画法如下: 用平行于杆件轴线的坐标表示杆件
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另数 值的大小,正轴力画在坐标轴正向,反 之画在负向。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从拉伸试验结果可知,当材料的应 力达到屈服点σs时,材料出现显著的塑 性变形;当应力达到强度极限σb时,会 引起断裂。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允 许出现的。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也就是说,构件工作时,其工作应 力σ必须小于σs或σb,这两个应力统 称为极限应力,用σ0表示。对于塑性材 料,一般σs<σb,因此σ0=σs;而 对于脆性材料,则无σs.因此σ0=σb。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如图所示的面截面杆件AC,己知 d1=20mm,d2=30mm,F1=20kN,F2= 50kN,试画出轴力图并计算AB、BC段杆 件截面上的应力。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四)拉、压杆的变形 1.变形与应变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剪切和挤压 钢板受力F、F'作用而发生剪切变
形。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杆件受拉或受压的同时将发生横向 和纵向变形。受拉时杆件将沿纵向延伸, 横向尺寸减小;受压时沿纵向缩短,横 向尺寸增加。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例等截面直杆,受轴向力F1=15KN, F2=10KN的作用,求出杆件1-1、2-2截面 的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汽车上某拉杆经简化后,受力及 其大小分别如图所示,试作此杆轴力图。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学习情境三 汽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
2
3
4
5
PersonalN Summary
6
6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分析研究的任务 构件承载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方面: (1)强度 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刚度 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以上公式称为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式中:FN—杆件危险截面(产生最大工作 应力的截面)上的轴力;A—危险截面面 积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汽车离台器踏板如图所示。已知 踏板受到压力Fl=400N。拉杆AB的直径d =9mm,杠杆臂长L=330mm,l=56mm, 拉杆材料的许用应力[σ]=50MPa,试校 核拉杆的强度。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小提示: 轴力的正负号规定如下:轴力的正
负号由杆件的变形确定,当轴力沿轴线 离开截面,即与横截面外法线方向一致 时为正,这时杆件受拉;反之轴力为负, 杆件受压。一般未知指向的轴力可假设 为正向,由计算结果判断其正负。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例某铣床工作台进给油缸,缸内工 作油压p=2MPa,油缸内径D=75mm,活 塞杆直径d=18mm,已知活塞杆材料的许 用应力[σ]=50MPa,试校核活塞杆的强 度。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扭转 传动轴受一对作用面与轴线垂直
的力偶作用后,发生扭转变形。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4)弯曲 吊车横梁受一对力偶作用后发生
弯曲变形。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截面法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应力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式中:A——横截面面积; FN——为杆件横截而上的内力;
σ——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正应 力的正负号随轴力的正负号面定,即拉 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四、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纵向绝对变形——拉(压)杆的纵向 伸长(或缩短)量,用△l表示;拉伸时为 “正”;压缩时为“负”。
横向绝对变形——横向缩短(或伸长) 量,用△b 表示;拉伸时为“负”;压 缩时为“正”。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截面法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截面法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应力 截面法是分析、计算内力的方法,
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因为在设计构件时,作用在构件上 的载荷难以估计,应力计算不完全准确, 所以,必须使构件国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对材料的极限应力打个折扣,使构件工 作应力的最大允许值等于材料极限应力 的若干分之一,这个允许值称为许用应 力,用符号[σ]表示,即 0
n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为了保证拉、压杆能安全工作,必
须使杆件横截面上的工作应力不超过材 料在拉、压时的许用应力,即
FN ≤ [ ]
A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内力的特点: (1)完全由外力引起,并随着外
力改变而改变; (2)这个力若超过了材料所能承
受的极限值,杆件就要断裂; (3)内力反映了材料对外力有抗
力,并传递外力。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在 各个不同的方向都具有相同的力学性 质。
(3)小变形假设:构件在外力作 用下将产生变形,构件的形状、几何 尺寸和位置将会发生变化,材料力学 研究的问题,限于变形的大小远小于 构件的原始尺寸。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L
L
d
d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轴向线应变;
, —横向线应变。
线应变表示杆件的相对变形,是一 个无量纲的量, 当杆件受拉时ε为正, 受压时ε为负。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2.轴力图 工程上受拉、压的杆件往往同时受
多个外力作用,称为多力杆。这时,杆 上不同轴段的轴力格不同,为了清楚地 表达轴力随截面位置变化的情况,可以 用轴力图来表示。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l FNl EA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E为引入的比例常数,称为材料的拉 (压)弹性模量。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五)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1.许用应力
单元一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当杆件所受外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
线重合时,杆件将沿轴线伸长或缩短, 称为轴向拉伸和压缩。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二)拉压杆的内力计算、轴力图 1.内力的计算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记作,称为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 。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3.胡克定律(反映了力与变形之间的物 理关系)
胡克定律:对拉(压)杆,当应力不 超过某一限度(在弹性范围内)时,杆 的轴向变形△l与轴力FN成正比,与杆长 l成正比,与横截面面积A成反比。
二、轴向拉伸 与压缩强度分 析
三、剪切和挤 压强度分析
四、轴的扭转 强度分析
单元一
(三)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相同大小的内力作用于相同材料不
同面积的截面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杆 件越细,即截面面积越小,内力分布集 度越大,越易拉断。因此,衡量杆件拉、 压强度的,不是内力大小,而是应力大 小。
一、承载能力 分析的基本知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