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管理,培养四有新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培养“四有”新人
绥化市职教中心纪成业
摘要:
教育学校给学校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位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通过向学生传授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发展身体,心理健康,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培养一定社会,一定阶段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服务的。

关键词:学校教育德育管理观念
教育学校给学校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位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通过向学生传授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发展身体,心理健康,训练社会实践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未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培养一定社会,一定阶段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服务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我们培养的人理所当然地应成为适应我国四化建设需要的一代四有新人。

学校的五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统一的事体,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即不互相对立,又不可互相取代但是从五育各自的育人功能和地位功能和地位看,应把德育在首位,这是因为德育在整个育人的过程中具有给人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和提供动力,支持的特殊作用。

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所需
解决的主要是“能不能”“会不会”为社会服务的问题,因而构不成不同社会间学校的本质区别。

而集中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和德育则是把一社会,阶级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传授给年青一代,使其具有一定社会和阶段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它所解决的是“为谁服务”“愿不愿”服务的问题。

因而它是体现学校教育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各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及代表这一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教育家总是在办教育和谈论教育时,要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因此加强德育管理,增强育人实效,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谓学校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依据德育管理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实际出发,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组织,调控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活动。

它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又是验证德育管理的唯一标准。

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增强自觉性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一项工作在诸项工作中的地位如何,理应由该项工作自身的客观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

而事情并非全部如此,在一些单位和学校往往取决于主要负责人的认识水平,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一例。

前些年思想政治工作曾一度出现滑坡现象“过时论”无用论“畏难论”等思潮水,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也不同程序的受到冲击。


时有的学校领导有分数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受社会上对学校工作偏激评价的影响,忽视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工作。

近年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育部也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校德育纲要(大纲)》极大地鼓舞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了认识,摆正了位置,增强了自觉性,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如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农中、绥化市卫校、绥化市技校等,由党政主要领导对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认识水平高,工作自学性强,成绩显著,曾多次在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上介绍他们的德育管理工作。

其中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增强自觉性是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必要前提,便是他们共同的基本经验。

二、加强、健全机构,保持一致性是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保证。

学校德育管理的任务是以保证学校德育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加强学校党政组织和主要负责人对德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这项工作的保证。

学校的德育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投放人力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管课内、校内,还要管课外、校外,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有力的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形成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合力育人的统一整体,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我调查了一些中职学校,如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农中、绥化市卫校、绥化市技校等,他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
是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德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形成了三支队伍,即由学校党政领导成员,团队干部,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离退休老教师组成的校内教育队伍,由学生家长学校成员,街道、委组干部组成的家庭教育队伍和以共建共育单位,校外教育联系点,社会公安司法部门和“五老人员”参加的社会教育队伍。

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了合力育人的效应,达到了优化的管理效果。

学校在组织学生学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时,在班队会上各学生逐条讲解二十字道德规范内容后,还把学生轮流整到社区辅导站开展敬老助老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加深理解和应用,教育效果显著。

还有,组织学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将相关法制教育宣传图片轮流送到社区巡回展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述事例充分体现了德育管理综合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学校的德育从校内到放学后在空间上保持广泛性,形成时时有教育,处处受教育。

三、把握规律,改进方法,突出实效性是加强德育管理的关键。

德育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坚持科学有效地育人,要坚持学校地锁上事,处处是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要把握住使德育管理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这样就需要针对社会实际、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出发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就必须改进德
育管理方法。

在活动中,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达到育人的目的。

校领导总结出学校实施德育的大途径,即以各科学为主渠道的课堂渗透教育,以学英雄、见行动为目的榜样示范教育,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的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阵地的熏陶教育,以学守则,用“规范”各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告别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以到工作、农村、部队参观访问,参加劳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教育,以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内容的身心健康教育等,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收效甚佳。

四、迎接入世挑战,谋划应对策略,是加强德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去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入世即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入世后西方企业、资金、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物美价廉的商品,在规则允许范围的大量涌进,西方的影视、音像等文化产品,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甚至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必须会大量涌入。

这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金融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将对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对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尚未真正加强和改善、师生的首先认识辨别是非,识别美丑赞成混乱。

面对这种状况,如果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静观其变,坐视等待,甚麻木不仁、无以对策,那我们培养和年轻一代势必在将来的公
平、公开、公正的国际竞争中失去立足之地,我国必将随入世界经济列国有重重包围之中,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我们每一个德育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发送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学样的德育管理面对现实,积极筹划应对策略,迎接挑战,这是当前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们学校的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有着建国五十年总结出来的宝贵传统经验。

这些经济在培养过去几代年轻人身上已经收到了显著成效,但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我们再照搬照抄沿袭用那些老经验、老办法,已经时过境迁,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发展。

首先要更新观念,确立一个统一的德育指导思想。

小平同志早年就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一战略方针为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德育管理工作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但是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滞后,与时代我们的要求差距甚大,所以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把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面对的现实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共识,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去培养、教育人才,要培养出能现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

其次,要与时俱进,明确当前的德育目标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一新的历史时期,它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它的时代精神是创新与奉献,培养这种符合和平与发展时代特征具有科学创新的无私奉献
精神的年青一代,无异将成为我们学校的德育目标,而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的任务、原则、内容和方法无异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去开展。

为了达到我们的德育目标,我们要在德育内容上有所创新、给过去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旋律教育内容赋以新的内容。

要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再次,要多种形式不断改进德育方法,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方法不当,再明确的德育目标,再丰厚的德育内容也无法完成。

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式的空间说教先生管、学生听的生硬管教的传统方式。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即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爱、自强、自信、自立精神,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培养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得到最大的限度的满足。

第四,要搞好四个建设,实际上学校整个德育过程都是德育管理,要把德育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

一是要搞好校园的文化建设,把学校变成防御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的坚固阵地。

二是搞好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应变能力,使们适应入世后学校德育工作的能力,使他们适应入世后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要选调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思想解放,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德育工作。

并在实践中帮助他们分析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三是搞好校外教育陈地建设,逐步建立校外教育阵地,校外教育辅导站,实行开放式德育管理模式。

动员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逐步形成教
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四是搞好公民道德建设,去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公民建设实施纲要》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其中二十字道德规范涵盖了新时期学校工作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契机,把《纲要》精神真正落实到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来加强我们的德育管理,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胡守棼主编:《德育原理》,第二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戚万学、杜时忠主编:《现代德育论》,第五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