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洋房文案
老房子是生长在人们记忆中的草,怀旧的气息随着老洋房红色瓦墙上的藤条四处蔓延,在这座充满太多记忆的城市里,那些老洋房,犹如迟暮的贵妇。
这是个集体怀旧的年代,尤在这个留有太多记忆的城市里,一砖一瓦,一窗一廊,老洋房西风东渐的线条,沧桑的红砖青瓦,目之所及,手之所触,宛若时光倒流,散落在这个城市的种种历史记忆中,于是,这个城市的表情,由此婉约而生动
1
静逸别墅
葛岭路,北山街上一条幽静美丽的小路,有着许多曾经美丽,现在依旧美丽的建筑,如静逸别墅。
葛岭路5号静逸别墅,“民国奇人”张静江的故居。
主建筑为两栋砖石结构欧式风格的两层小楼,每幢楼均有宽大阳台,可眺望湖山景致。
门前的两株香樟,枝繁叶茂,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在这里无言地诉说着西湖的千年变迁。
2
澄庐
澄庐,蒋介石夫妇的三大行宫之一,这里是蒋介石、宋美龄蜜月之旅的首站,也见证了国共合作的历史辉煌。
澄庐依西湖而建,由门庭、主楼、外廊及庭院组成,主楼前面还有两幢楼,作为警卫楼和伙房之用,西侧有花园。
站在二楼平台望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风光旖旎,令人心驰。
3
仁和路2号院内建筑
仁和路2号院内建筑位于仁和路2号的杭州市工人文化宫内,是一幢假三层三开间的楼房,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有十一个房间,另有附属用房五间,建筑为砖混结构,很色水泥拉毛外墙,白色门套窗套,红色平瓦屋面,小楼前庭后院,为西班牙式乡村别墅风格,特别引人注目。
曾是“国大代表”姜卿云的旧居。
2005年7月,仁和路2号院内建筑被杭州市政府列入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4
南山路214号别墅建筑
如今,西湖博览会已成为杭州的名片。
殊不知在1929年,杭州已有了西博会。
他的实际操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程振钧。
他的旧居在今上城区南山路214号。
别墅坐北朝南,采用高档青砖砌筑。
墙体垂直平整,不抹灰,不贴面,勾缝均匀,历70年而不裥。
假三层,坡顶式,四开间,进深二室,南面中间两间外突,下面是楼廊,上面是阳台,楼下是客厅、书房,楼上是卧室,二楼上面筑有阁楼,即假三层,上下均为木制地板,楼板下为灰墁装饰。
二楼东西两侧前一室有挑出阳台。
现围墙已拆除,楼下格局全部改变,已改作商业用房。
5
圣塘路别墅群
圣塘路别墅群,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圣塘景区2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名九芝小筑别墅群,原为上海知名商人黄楚九建造的豪华别墅群。
院中有三幢风格各异、体量不等的西式别墅。
其中奶黄色的一幢带有欧洲古典注意风格,多用爱奥尼克柱和瓶式栏杆,坡屋顶的红色洋瓦和尖塔。
坐西朝东的那幢具有欧洲乡村别墅风格,东立面出挑的阳台和门廊,以及券窗和窗栏上的山花,以及坡屋顶上一字形排开的四扇券形气窗,极富装饰韵味,为杭城少见。
如今,该建筑群作为杭州棋院和湖畔居茶馆的一部分。
6
石函精舍建筑
石函精舍,20世纪20年代。
位于上城区湖滨路39号(圣塘路27号),湖滨圣塘景区的北端,原是“来音小筑”别墅群中较为精致的一幢楼。
石函精舍坐西朝东,为砖石结构的两层西式别墅,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三百余平方米。
此楼坡顶洋瓦,青砖实叠,拉毛外墙,壁炉烟囱。
尤其是它的两层出挑阳台,架于湖上,跨入水中,宽敞明亮,内外装饰雕刻精细,欧式倚柱和“花瓶”栏杆漂亮醒目。
这座貌似寻常的西湖别墅,解放后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
它曾是中共杭州市委的所在地,楼上就是市委常委办公处。
而离它几步之遥的另一幢洋楼则是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办公楼。
1956年4月,市委、市政府迁出“来音小筑”,石函精舍又成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楼。
如今为游客休闲之所。
7
恒庐
恒庐,位于上城区南山路202号,为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的花园别墅,为一青砖实叠洋瓦的假三层三开间西式洋房,共有大小房间20个。
主楼坐北朝南,南北皆有台阶、门廊。
恒庐围墙为巨型山石砌就,图形错落有致,厚重朴实,围墙内围绕主楼有东西南北一圈小径,树木茂盛,花草扶疏,园中还有老井一口。
2002年在西湖南线整合工程中围墙被拆除。
恒庐原为张氏家族的产业,名医张星一曾在此开业行医。
解放后,恒庐为民居杂院。
后曾用于开设著名的“恒庐讲堂”。
现为恒庐茗画苑的所在。
今天,古朴盎然的迎街门墙上方,仍有著名学者、书画家余绍宋所题“恒庐”石刻横匾清晰可见,历经60多年的风雨而不变,一如“恒庐”两字的本意:亘古不变,恒心永存。
8
北山路95号别墅建筑
在北山路3098米的长街短巷里集中筑有一些近代优秀建筑,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山与水
的中间则是房子。
它们与西湖互为辉映,相得益彰,被誉为“杭州近代建筑博物馆”。
北山路95号别墅也是其中的一员。
北山路95号建筑原为著名士绅江曼锋所建的私宅。
抗战爆发后,江家先后离开杭州,房屋一直空关。
胜利后由政府工作人员居住。
建国后,1958年纳入社会主义改造。
别墅平面呈正方形,一楼有走廊,二楼为阳台,西南面是转角厅室。
楼西还有一幢方形平屋,用连廊与主楼相连。
两幢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约428平方米,一律用青砖砌就。
现为“江南文学会馆”所用。
9
清波桥河下9号
清波河下9号是一幢西式花园城堡型别墅,雅号“维新堂”。
原主人为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周喦。
两根硕大的爱奥尼克立柱分列西大门左右,两扇巨大的铸铁大门需花大力才能开启。
石砌高墙的院子里有一座形似欧州城堡的大型别墅,三层三开间,前后左右上下共有房间14个,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
楼下正中为一间大客厅,一大排落地门窗外是假山鱼池,花木扶疏。
客厅地坪满铺马赛克磁砖,各个房间地板及楼梯用的是高档木料,天花板四周饰石膏山花,整幢建筑显得高敞轩昂,华丽雅致。
解放后,这座城堡收归国有,曾接待过罗瑞卿、张爱萍、陶勇等解放军著名将领,现为浙江省军区宿舍。
10
东太平巷3号建筑
东太平巷3号,位于上城区清河坊—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
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幢青砖砌筑的西式别墅,被邓颖超誉为“伤病之母”、“难童之母”的蒋鑑的旧居,当时也作诊所之用。
主楼为两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四坡顶楼房,带阁楼,前后南北两侧各有一小庭院。
其院落大门楣框上饰白色花心图案,北墙角嵌有“川蛟周界”字样的界碑一块。
整幢建筑室内装饰颇为考究,大部分房间都铺有木地板,四周有木质踢脚线、挂镜线。
11
灯芯巷别墅建筑群
上城区灯芯巷25号是一组漂亮的砖混结构的欧式别墅群建筑,现为杭州市级机关幼儿园园址。
这是一个硕大的院落,泥墙围护,花木繁茂,占地面积十余亩。
院里从东到西一字排列着四幢奶黄色别墅,一样的砖木结构、青砖洋瓦,一样的两层带阁楼、坡屋顶,一样的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四幢别墅分别建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
但这四幢别墅的平面布局、外观造型、体量结构又各不相同。
建筑面积从一百多平方米到三百多平方米不等,因此,主人别出心裁地把四幢别墅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
至于是因为每幢别墅功能的划分,还是大家族生活的需要,抑或是附庸风雅,便不得而知了。
院内还有许多附属建筑。
硕大的院落,偌大的楼屋,明眼人一看便知业主"来头不小"。
其实"春、夏、秋、冬"四幢别墅的主人乃是蒋介石的表弟王震南。
蒋介石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时,王震南是军委会中将审判组长。
靠着蒋介石的牌头,王震南无法无天,大发走私横财,成了宦途得意、财运亨通的官僚兼富翁。
并置下了西子湖畔灯芯巷里这处别墅群,原想"功成身退"后告老还乡,做一个有势有财的超级寓公。
建国后,政府于1950年6月将此花园洋房连同里面的设施用具一并调拨给杭州市级机关幼儿园使用。
"春、夏、秋、冬"四幢别墅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