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之理性与小说集《后来呢》的艺术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与小说集《后来呢》的艺术美
摘要:理性使郭平先生的小说具有以下特点:一、对人生的思考,平易中见奇崛;二、对个性的时代性、个体性以及人该怎么活
的思考,节制中带有张力;三、对爱情的描写充满生活真实而不落
俗套。
郭平教授小说显示出真纯的艺术魅力,这来自于作家做人的
真纯。
关键词:理性真艺术美
理性是求真的,更宽泛一点来说,也是求善的,它与美有什么
联系呢?这主要表现在理性对审美主体的调节上。
他能使审美主体
在感情上更有节制,在表现上更为规范,形成一种独特的理性美。
按照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就是:“道德之神要求他的神节制、自知……与美的审美必要性相伴的是‘认识你自己’和‘勿过度’的要求”{1}。
小说集《后来呢》就给人这种平和的感觉,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
事情节,没有千曲百转的爱情缠绵。
仿若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聊世
间的真相,聊人生的百态,有感慨,但是却被节制的笔墨掩饰过去了。
这更让读者努力地寻觅这小说背后的意义以及这个精心构筑的
艺术世界的巧思。
从《后来呢》这本小说集的总体情况来看,郭平先生受到新写
实主义影响比较大。
但是郭平先生作为大学教授,也受到一些现代
思想的影响,此外涉及后现代的一些问题。
这些思想在这本小说集
里却不是不成熟的杂烩,而是通过理性,采用了比较高明的写作处
理方法。
仔细阅读作品就会发现,作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不是
简单地情绪记录,而是用复调的方式处理,这些都构成了郭平先生
小说艺术世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后来呢》没有序言,作为序言的是一首诗《一杯醇酒》:
一杯醇酒在手/只有这一杯/刚刚被喜悦开启的酒瓶/已经被虔敬地
放回酒柜/等待下一次的喜悦来临
自斟独饮/这一杯酒/是不会醉的/再多再热烈的酒/每回我只饮这
么/一杯/又怎么能醉
我可耻地保持着清醒/和孤独/只是想知道/谁还能在暗夜里/说爱/
只是想在有限的此生中/有效地把自己/放置到/某个地方
诗的主旨并不算难懂,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思考。
作者希望人
生能“有效地放置在某个地方”。
这和那些专写人生荒诞的先锋小说
家很不一样。
但整首诗的意蕴却不是特别好理解:“一杯醇酒”有没有什么象征?为什么必须是喜悦开启?为什么只饮这一杯?怎么理解“我可耻地保持着清醒和孤独”?“喜悦”与“有效地把自己放置到某个地方”又有什么關系?把这几个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一杯醇酒”就是指对事物节制性的态度,不沉迷,不陷入酒神的迷狂,但也不做苦行僧的修行。
这是一种清明的理性精神:他保持着清醒,保持着对人生的执着,保持着对人生有效的信念,对爱的信仰。
这种理性精神,为小说集奠下了基调,使作者完全不同于余华等作家只专注于世界荒诞的描写,而是关注于人生清醒的思考,这就走向了一种新的探险——和余华他们不同的,也是关于人生的探险。
如果说余华他们还可以从西方的存在主义那里得到一些创作资源,那么郭平先生的这次探险却超越了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只能是作家自己独立的思考。
关于人生,似乎可以有很多话题可以探讨,但是其中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人生的归宿和生死的反思,两者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
小说集开篇的《金先生的旅行箱》就是人生归宿的思考。
小说着力写了两个人:金先生和“我”——冯军。
金先生是个退了休的血吸虫预防者,有孩子,但是一个人孤独地过着。
冯军是青年一代,没考上大学,后来成为一个工人。
小说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面写神秘的金先生,他是别处来的,住在“我”的楼上,待“我”(冯军)很好,奇怪的是他的家里人没和他一起,他死的时候,他家里人似乎也没有很伤心。
小说后半部分写冯军和他的情人张含。
冯军的兄长结婚后尽是吵架,家庭很不和谐,冯军似乎也因此厌倦了家。
他经历了很多女人,没有结婚,只有性的关系。
一次偶然的冲动带着女朋友坐火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这火车上冯军觉得自己是“在一片黑暗中漂泊着,没有尽头和目的”{2}。
小说结尾没有写他们是否有了一个家,它是以写景结束的:“顺着水流看上去,是一座山,山明显被炸过了,只剩下一小半,很难堪地支在空中。
”{3}通过对被炸的山的描述,似乎预言这种漂泊的结果。
小说的标题是“金先生的旅行箱”,“旅行箱”这个词意味深长,它预示着漂泊,意味着与“家”完全不同的精神方式。
小说上半部分写老一代人的漂泊,下半部分写年轻一代人的漂泊,那是一种离开传统价值观的精神的漂泊,是真正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