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下塑性指数模型的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多尺度下塑性指数模型的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赵永胜;牛娜娜;杨聪彬;刘志峰;姜凯;孟令军
【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
【年(卷),期】2022(41)3
【摘要】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
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Greenwood 和Williamson给出的塑性指数表达式、统计学的粗糙度参数和分形参数,建立了与微凸体频率序数相关的塑性指数模型,从而根据塑性指数得到微凸体弹性-弹塑性-塑性变形的临界频率序数,并基于赫兹接触理论,通过对不同频率区间内微凸体的积分得到整个结合面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
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共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证明该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总页数】9页(P115-122)
【作者】赵永胜;牛娜娜;杨聪彬;刘志峰;姜凯;孟令军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业重型机床数字化设计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3
【相关文献】
1.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连续光滑指数函数模型与法向接触刚度研究
2.基于接触分形理论的机械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
3.基于接触分形理论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4.基于分形几何与接触力学理论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
5.考虑微凸体弹塑性过渡变形机制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