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2021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精讲)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①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 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③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④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⑤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⑥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开始时 培养液营养物质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酵母菌大量 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 营养物质大量消耗、pH急剧变化、有害代谢废物不断地积 累,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开始大于出生率,种群 数量下降。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角度1】 1.(2015·全国卷Ⅰ,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
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1
1
1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 法常用于调查_活__动__能__力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增长型
曲 线 图 柱 形 图
12/9/2021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知识精讲)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均匀分布
12/9/2021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知识精讲)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知识精讲)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12/9/2021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01 种群的特征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2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3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4 网络构建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知识精讲)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 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 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 响种群密度的。
答案 B
12/9/2021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试例析)
血球计数板及相关计算
(1)血球计数板(如下图所示): 血球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 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上图A所示), 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 0.1 mm。因此,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 mm3。另外, 中央大方格以细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如上图B所示)。 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
稳定型
衰退型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 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 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 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 老年个体多。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角度2】2.(2017·东北三省名校联考)某兴趣小组成员在草原上调查田鼠的生
12/9/2021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试例析)
血球计数板及相关计算
(2)计算公式: ①在计数时,先统计(图B所示)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 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个大方 格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 ②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 0.1 mm3菌液中的总菌数为(A/5)×25×B。已知1 mL =1 cm3=1 000 mm3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C.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
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计数室深度
解析 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 A错误;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B正确;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 mm,C错误;在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 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D错误。故选B。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1)针对“样方法” 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 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 角上的个体。 (2)针对标志重捕法 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 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 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 将偏大。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增__长__型__、__稳__定__型__、__衰__退__型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 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1_∶__1_∶__1_,由此可推测该鱼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保__持__稳__定_。
无K值,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有K值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阻力的有无造成的
12/9/2021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知识精讲)
2.“S”型曲线关键点(区段)的分析
12/9/2021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知识精讲)
3.“S”型曲线的K值及其变动示意图
12/9/2021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 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 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 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 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 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 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 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知识精讲)
4.密闭条件下的“S”型曲线
封闭环境中,无物质和能量的补充,最终导致K值下降。
12/9/2021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典例】 (2017·全国卷Ⅰ,5)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
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活__动__能__力___强、___活__动__范__围___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调查过程中,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会____偏__大_____(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动物被捕获并标记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 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_______偏__大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误 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会 ___偏__小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 导致估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会______不__变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D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甲到丙,增长率增大, 种群数量在增长
[慧眼识图 获取信息]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种群增长率下降, 但仍大于0,种 群数量持续增加
12/9/2021
丁点开始捕获,种群数量降到K/2时,增长 率最大,更新能力更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12/9/2021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1.(2017·经典高考,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 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到达K值,出生率≈死亡率,年龄
组成为稳定型;鱼群的捕捞应在 大于K/2时进行,且剩余量应维持 在K/2。 答案 C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精讲)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 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 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 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型曲线,而在恒定培养液中当酵 母菌种群数量达K值后,还会转而 下降直至全部死亡(营养物质消耗、 代谢产物积累及pH变化所致)。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 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12/9/2021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知识精讲)
1.“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项目 前提条件
“J”型曲线
“S”型曲线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增长 模型
增长率
请点 击图 片
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逐渐 下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增长速率 (斜率)
K值有无 联系
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上 升逐渐增大
存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数量÷调查面积
(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某次调查时,在3 km2的区域 内共捕获了60只田鼠,做好标记后重新放回到草原上,一周后再次捕获了60只,其中 发现带有标记的只有4只,则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3_0_0_只__/_k_m_2_。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应试例析)
K值与K/2值的应用
12/9/2021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应试例析)
在不同图形中识别K值与K/2值
12/9/2021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应试例析)
【即学即练】(2018·江西九江市一模)如图表示某一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下列围绕此曲线的 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1 mL菌液的总菌数=(A/5)×25×10 000×B=50 000A·B。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 数值是恒定不变的
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 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 率≈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开始捕 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2/9/2021
解析 K值不是一成不变;K值之
样方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初捕)
↓ 重捕、计数 捕获数N再捕、标记数N再捕中标
↓ 计算种群密度
注意事项
12/9/2021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解析 培养初期,摇瓶中酵母较少,种内斗争较弱,A错误;图中“转速150 r/min 时”的 酵母种群密度增长趋势变缓,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 该采用抽样检测法,不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培养后期,酵母细胞呼吸可能由 于氧气的缺乏而出现无氧呼吸,呼吸场所由有氧呼吸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转为无氧 呼吸的细胞质基质,D错误。 答案 B
12/9/2021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2.(2017·福建泉州市联考)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 中,观察到血球计数板(图1,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 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