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效果分析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相互关系、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收集本科室确诊的6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咯血、空洞、病灶≥2个肺野、合并感染、痰菌阳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为87.50%、痰菌阳转阴率为95.35%、病灶完全吸收率为92.42%,均高于对照组的64.10%、67.27%、6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糖尿病严重影响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效果,同时肺结核可引起糖代谢功能调节障碍。

因此,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联合抗结核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有效达到控制结核、糖尿病的效果。

結核病和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和多发病。

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全球近1/3的人口已被结核菌感染,每年死亡约160万[1]。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且密集,结核病发病率逐年增多[2],长期以来,严重威胁及危害人类的健康[3]。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长期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渐增长流行的趋势[4]。

两病并存,糖尿病和结核病能够相互影响,导致病情更加复杂[5],给两病的控制和治疗带来了困难和挑战[6]。

现将本科室确诊为单纯肺结核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66例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效果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科室确诊的6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组:男47例,女19例,年龄28~72岁,平均(5
2.5±8.5)岁,40岁以下8例(12.12%),40~60岁45例(68.18%),60岁以上13例(19.70%)。

对照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35~76岁,平均(55.2±4.5)岁,40岁以下6例(9.09%),40~60岁50例(75.76%),60岁以上10例(15.15%)。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病例入院时进行空腹血糖监测、痰结核菌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2 诊断标准(1)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学分会指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7],有结核中毒症状、X线片检查发现异常阴影、痰菌检查阳性者就可确诊。

(2)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WBC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8],糖尿病诊断唯一指标是血糖,连续检测两次空腹血糖>7.1 mmol/L或者检测一次空腹血糖>7.1 mmol/L和检测一次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均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这里空腹血糖是指晚上八点后不饮食和夜间零点后不饮水的晨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一般是指早餐后2 h的血糖,常常是以进餐二两馒头为标准,进餐的多少会影响血糖的高低。

1.3 肺结核病情判断标准(1)影像无空洞,病灶范围相加不超过2个肺野者,定為轻度;(2)影像无空洞,病灶范围相加超过2个肺野者,或有空洞,病灶范围不超过2个肺野者,定为中度;(3)影像有空洞,病灶范围相加超2肺野者,定为重度。

1.4 治疗方法
1.4.1 结核病两组患者初治方案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异烟肼(INH),0.4 g/次,1次/d,口服;吡嗪酰胺(PZA),0.75 g/次,2次/d,口服;乙胺丁醇(EMB),0.75 g/次,1次/d,口服;利福平(RFP),0.45 g/次,1次/晚,口服。

2个月后改为异烟肼,0.4 g/次,1次/d,口服;利福平,0.45 g/次,1次/晚,口服,强化4个月。

复治方案采用3HRZE/9HR,异烟肼,0.4 g/次,1次/d,口服;吡嗪酰胺,0.75 g/次,2次/d,口服;乙胺丁醇,
0.75 g/次,1次/d,口服;利福平0.45 g/次,1次/晚,口服。

3个月后改为异烟肼,0.4 g/次,1次/d,
口服;利福平0.45 g/次,1次/晚,口服,强化
6个月。

合并感染者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选取敏感的药物,给予抗感染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结核菌的药敏试验情况酌情调整治疗方案[9]。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九个月疗程结束,空洞未闭合、病灶未完全吸收者,应延长抗结核化疗疗程,总疗程一般≥1年。

存在耐药患者,可选择力克肺疾片、氧氟沙星、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肼片等治疗,疗程2年以上[10]。

同时配合免疫治疗,如口服胸腺肽胶囊15 mg/次,3次/d,或肌肉注射胸腺五肽10 mg,
隔日1次。

住院期间每月进行痰菌检查、肝功能检查及X线片检查。

出院患者每月门诊复查
1次,病情稳定可3个月X线片检查一次。

1.4.2 糖尿病糾正胰岛素缺乏,改善胰岛素抵抗,保存残存β细胞功能,消除高血糖毒性。

同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心理治疗、饮食疗法、药物疗法、体育疗法及糖尿病检测[11]。

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发症及防治;饮食控制应放宽,总热量和蛋白的摄入比单纯糖尿病多。

合理应用降糖药物,轻型者空腹血糖14.0 mmol/L、结核病灶广泛、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合并感染严重者加用胰岛素治疗[12]。

1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以促进结核病灶的好转,当结核病的急性期度过后,血糖控制平稳,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

另外,糖尿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糖尿病肾病、脂肪肝及免疫功能的降低,积极监测肝肾功能,调整用药。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观察组咯血、空洞、痰菌阳性、病灶≥2个肺野、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为87.50%(21/24)、痰菌阳转阴率为95.35%(41/43)、病灶完全吸收率为92.42%(61/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27/39)、78.18%(43/55)、69.70%(46/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两病合并存在时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3]。

糖尿病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肺结核病又很容易引起糖尿病[14]。

据统计,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8倍[15],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可加重肺结核流行[16],故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X线胸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17]。

(1)糖尿病对结核病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高,是结核杆菌生长及繁殖的好环境;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使其营养不良,致使机体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下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巨噬细胞功能减退,自然杀伤细胞活动降低;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低下,使呼吸道黏膜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糖尿病易发生动脉硬化,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使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

(2)结核病对糖尿病的影响,结核杆菌可使胰岛细胞营养不良和萎缩,胰岛周围硬化,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减退,机体内糖不能被利用或不能维持血糖水平而影响糖代谢[18]。

结核病的中毒症状,可引起糖代谢功能调节障碍,可使阴性糖尿病、边缘性糖尿病、糖耐量损害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或加重糖尿病或诱发酮症酸中毒。

此外,抗结核药物对降糖药物及糖尿病代谢也有一定影响[19]。

本研究显示,在临床特征方面,观察组咯血、空洞、痰菌阳性、病灶≥2个肺野、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为87.50%(21/24)、痰菌阳转阴率为95.35%(41/43)、病灶完全吸收率为92.42%(61/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27/39)、78.18%(43/55)、69.70%(46/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痰中带血、肺部空洞发生率、痰菌阳性率均高,肺部病变累及范围较广[20-24],病情相对复杂,治疗难度大。

综上所述,结核病感染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而糖尿病又促進了结核病的进展,两者并存时,不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抗结核的疗效也相应下降,与单纯性肺结核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差,因此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应采取综合治疗。

由于糖尿病对结核病的影响要大于结核病对糖尿病的影响,积极控制好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抗结核治疗要比单纯肺结核疗程长,应延长抗结核化疗疗程。

参考文献
[1] Rivers E C,Mancera R L.New anti-tuberculosisdrugs with nowel mechanisms of action[J].Curr Mcd Chem,2008,15(19):1956-1967.
[2]李树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5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5,22(15):25-26.
[3]张玲莉,郭胜利,翟守恒.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92-93.
[4]刘燕.糖尿病发病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0,16(26):54-56.
[5]汤玉冰,孙平.5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4):465-467.
[6]应潜,汪仕文,黄文辉,等.鹰潭市83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2699-2711.
[7]方安玉,金袭.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口服抗痨及降糖药应用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3):385.
[8]费贤树,曾宜,宋梅梅,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26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074-1075.
[9]成会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8例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J].昆仑医学院学报,2010,31(1):57-58.
[10]陈健儿.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31-32.
[11]李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31(4):155-156.
[12]刘智,蔡雄茂,罗瑞玲,等.263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40-941.
[13]姚莹,王军,刘玉峰,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血脂水平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4):255-259.
[14]牛希玲,张益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杂志,2013,32(28):19-20.
[15]李艳静,高微微,常占平,等.结核病合并糖尿病对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
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23-25.
[16]史祥,尹洪云.248例结核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7):449-450.
[17]奚志鹰,倪庆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5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4):652-653.
[18]阮芳.肺结核与糖尿病52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3,8(6):564-565.
[19]麦洪珍,杨智,徐齐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62-63.
[20]孙琳,胡迎芬,劉玉峰,等.18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短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3):198-202.
[21]李雨泽,李楠,李晓南,等.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并发结核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4,3(1):64-67.
[22]杨超,王晶.复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20例临床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4):291-293.
[23]武正洲.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22-23.
[24]黄明寿,黄春萍,陈郁梅,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与诊治探讨[J].河北医药,2011,33(13):1947-19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