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
(2005-2020)
说明书
目录
前言 (92)
第一章镇域总体规划 (92)
一、现状概况 (92)
二、优劣势分析 (99)
三、发展策略 (100)
四、规划原则与依据 (100)
五、规划期限与范围 (101)
六、城镇化水平预测 (101)
七、村镇体系规划 (103)
八、镇域建设用地规划 (103)
九、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04)
十、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05)
十一、镇域市政基础设施 (106)
十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8)
十三、防灾减灾规划 (108)
第二章镇区建设规划 (109)
一、场镇概况 (109)
二、功能、范围及规模............................................................................................. 109三、总体布局 . (109)
四、土地使用控制 (112)
五、道路交通规划 (113)
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14)
七、镇区风貌规划 (118)
八、绿地系统规划 (119)
九、环境保护规划 (120)
十、环卫设施规划 (121)
十一、消防规划 (121)
十二、防灾减灾规划 (121)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122)
十四、规划实施 (122)
附录:2005年12月21日《江北区复盛镇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会》主要意见 (124)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庆主城区建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其周边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圆满完成江北区加速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编制复盛镇规划,并指导该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基于上述背景,重庆市规划局江北分局于2005年7月向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下达了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区)的规划设计委托任务。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成立了由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组。
项目组研究制定了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深入开展了基础资料搜集和现场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踏勘,对现状地形、地貌、各个村等状况的分析,结合都市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地灾调查评估,多次复盛镇党政领导、群众代表等进行座谈,多次向江北分局及江北区政府有关领导进行汇报,特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
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复盛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的城镇建设及规划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第一章镇域总体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区位
复盛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部,地处东经106°45′37″—106°51′02″与北纬29°40′54″—29°37′27″之间,东与江北区五宝镇及渝北区御临镇毗邻,西与江北区鱼嘴镇接壤,南与江北区鱼嘴镇及五宝镇相连,北接渝北区龙兴镇。
复盛镇东西宽约8.89km,南北长约6.51km,幅员面积30.5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地庙坝距重庆零公里约21.9km,距江北区政府驻地约26.7km,距重庆江北机场约15.9km,距龙头寺客运站约24.2km,距寸滩港22.6 km(均为直线距离)。
(二)历史沿革
复盛镇沿于清朝时期,1837年只在王家院子前修建了三个对街门面的店铺,木质结构、青瓦屋面,面积约400平方米,只有饮食、油腊纸等卖,方便过路客人吃饭食宿,那时尚没有形成集市。
1871年,王、林二家再次扩建街区,修建门市40个,1872年竣工,形成场镇。
当时王家叫复盛场,林家叫庙于场,逢二、五、八赶场。
1912年,清朝结束,民国统治,为江北县所辖,1916年定名为庙坝场,住地复盛。
1929年江北县撤里建区改场为乡,庙坝场改为为复盛乡,住地庙坝,并成立有乡公所,由乡长行使政权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民主政权。
1950年至1952年,复盛乡属龙兴老二区管辖。
1953年复盛乡划为鱼嘴区管辖。
1958年复盛乡改为复盛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为复盛乡。
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改为复盛镇。
1995年3月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归江北区管辖至今。
(三)社会
复盛镇所辖原有16个村,包括庙坝、花台(桂花)、山坪、石庙、华山、仙桥(新桥)、银盆(尖山)、秋坪(同心)、白庙、协睦(先锋)、七岩(石塔)、凤山(凤凰)、高峰(高峰场)、新城、桥湾(平桥)、石盘等。
1997年村社合并,复盛镇调整为8个村及1个社区。
8个村分别为庙坝(庙坝、花台)、石庙(石庙、山坪)、华山(华山、仙桥)、银盆、秋坪(秋坪、白庙)、协睦(协睦、七岩)、高峰(高峰、凤山)、新城(新城、石盘、桥湾);1个社区为庙坝社区,由一、二居委合并新建。
考虑到各种统计口径的误差成因、重庆市“三所一队”的入驻、鱼嘴组团工业发展态势及复盛镇作为交通重镇存在较大的流动人口变化等原因,本次规划对复盛镇现状人口数量的确定采取农办口径的数据,即复盛镇镇域总人口1.93万人,非农业人口3051人,现状城镇化水平15.79%。
表 1 各种统计口径所得2004年复盛镇人口规模比较
表 2 复盛镇镇区非农业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
(五)气候条件
1、气温
复盛镇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中的盆地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夏多伏旱等特点。
复盛镇境内最冷月为冬季1月,平均气温6.5℃,冬季极低温度0℃。
夏季伏旱频繁,有“十年九旱”之说,伏旱气温最高可达40℃以上。
复盛镇多年平均气温在17.6-18.4℃;最热月(6-8月)平均气温28.2-28.8℃;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6.7-6.9℃。
2、日照
复盛镇全年多云雾,为日照低值区。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08-1296小时。
日照周年变化显著:盛夏7、8两月份光照最充足,8月份日照时数多达323.3小时,7月份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4.5小时;4、5、6、9月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在100小时以上;10月至次年3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在100小时以下;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仅有42.0时。
3、降水
复盛镇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毫米。
降水量最多年可达1532.3毫米以上,最少年只有459.3毫米。
95%的年份在1000毫米以上。
降水量月际变化较大。
夏季(4-6月)雨量集中,多雷阵雨,季平均降水量为446.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9%;冬季降水量最少,季平均降水量为68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6%。
5月至7月上旬为初夏雨季和梅雨天气过程,5-9月汛期内的一日降水量有100-200毫米的日数。
境内常年降水有62%在夜间,春季夜雨70%以上。
4、风向
镇境风向按16个方位表示,以东北风、西北风、北北东风3个风向出现最多,风速也较大。
年平均出现频率,东北风为14%,北北东风为10%,西北风为5%,其风速分别为每秒2.7米、2.6米、2.7米,北北西风虽也达到每秒2.6米的风速,但其频率仅有2%。
其余12个方向的风速均在每秒1.7~2.4米之间,年平均频率仅占2~4%。
全年风速变化较小,各月平均风速均在每秒2米以下(即2级风力或以下)。
春季3、4月和初秋9月风速稍大,接近每秒2米,年最大风速曾出现为每秒18.7米。
(六)水文条件
御临河从复盛镇东北边沿境流过,镇域内没有其它大的河流。
御临河从渝北区龙兴镇石溪村的马鞍沱处进入复盛镇协睦村一社境内,经约40米流径又再绕龙兴镇石溪村边境约400来米后到协睦村一社溪门口处,又流入复盛镇境内,再流经协睦、秋坪、银盆、华山四个村的边沿,至洞溪峡外的剑沱湾处进入江北区王宝镇境内。
御临河在复盛镇边境流径13.5公里。
御临河河流深度不大,多年平均经流深度只有573.4毫米,故现不通航,平时仅有极少数小木船进行短途运输。
复盛镇境内有5条河沟,都流入御临河,它们是:
1、三板溪河沟。
流经本镇协睦、高峰、秋坪三个村境内15个农业社,全长约5公里。
2、石河溪河沟。
流经本镇的高峰、新城、庙坝、银盆、秋坪5个村的25个农业社,全长约4.5公里。
3、石桥沟河沟,流经本镇的石庙、庙坝、银盆、华山4个村的12个农业社,全长约5公里。
4、华山村境内的两条短河沟,聂家湾河沟和磨刀溪河沟,每条河沟约长1.2公里。
上述的5条河沟,丰水季节河沟水量多,贫水季节水量少。
在这些河沟上共建有小型水库2座,蓄水量64万m3;石河堰12道,总长8.2公里,蓄水11万m3。
表 3 复盛镇境内主要河流调查表
表 4 复盛镇境内已建水库调查表
复盛镇境内共有山坪塘108口,蓄水池148个,全镇总蓄水量为552.2万m3,有堤灌站8个、装机11台,总功能540KW,5条堤灌渠,总长3085米,可灌溉农田7383亩。
2004年修建的华山水系工程可供7个社、125户,586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块碑水库上的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6000吨,可解决复盛场镇及协睦、高峰、新城、庙坝村内一些居民及沿途各企业单位、开发单位等的生活、生产用水。
(七)地形地貌
复盛镇的地貌属丘陵,坝子相间的浅丘地貌。
丘陵间主要有3条河沟流过。
镇东北有著名的余家坝,坝子纵横面积约6平方公里;镇中心有庙坝坝子,面积约5平方公里。
镇东有一条小山脉,是明月山背斜的义学大山(又名五宝山),与五宝镇相隔,山脉高度在500-6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为340-440米,最高峰685米。
山脉背岭上部陡峭,岭槽较狭窄,多溶岩、洼地(又叫窝凼)。
镇内平均海拔高度250米(海拔高度156-644米)。
土壤母质多为沙溪庙、自流进须家河组,土壤PH5.5-7.0,呈弱酸,有机质含量平均0.9%,土壤理化性能较好。
这种地表土当地称为粘土、砂石地和红石谷子地。
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多为农田地和果蔬用地,现状性质良好。
地表植被好,水土流失逐年减弱,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初具规模,现有山坪塘108口,石河堰12条,小(二)型水库2座,能满足产业发展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八)资源条件
复盛镇的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有油菜籽、柑桔、蚕桑等,养殖业以养殖、家禽为主。
复盛镇森林面积为13964亩。
其中:集体森林6300亩、国有林3000亩、退耕还林面积4434亩、零星树林面积230亩。
森林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30.54%,树木多以松、柏、杉、竹为主。
复盛镇有石灰石、白岩石、煤等矿藏资源。
其中含量高达99.8%的碳酸钙贮量达3.2亿立方米,建筑材料充足。
(九)经济发展
1、产业发展
2004年复盛镇工农业总产值411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04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分别为36%、37.8%、26.2%。
表 5 复盛镇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90年不变价)
2、农业发展
复盛镇农业发展规划定位于城郊型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思路,以名优花卉、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为主要项目,坚持以自然生存环境的恢复、保护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应用为依托,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中心目标,力争发展观光型都市农业产业新局面。
表 6 复盛镇农业生产情况一览表
3、工业发展
复盛镇2004年工业总产值为4498万元,主要工业企业为港风办公家私有限公司。
表 7 复盛镇工业生产情况一览表
表 8 复盛镇主要工业企业表
(十)公共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
①中学
复盛镇有实验学校一所,包括小学和初级中学共有1-9年级,学生人数1325人,在职教师82人,退休教师35人。
占地面积3188平方米,成立于1971年,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②小学
复盛镇共有4所小学:
(1)复盛镇新城小学,分布于复盛镇新城村。
有1-6年级,教师20个。
(2)复盛镇七岩小学,分布于复盛镇协睦村。
有1-6年级,教师18个。
(3)复盛镇白庙小学,分布于复盛镇秋坪村。
有1-6年级,教师12个。
(4)复盛镇仙桥小学,分布于复盛镇华山村。
有1-3年级,教师7个。
③幼儿园
复盛镇共有幼儿园两所:
(1)复盛镇中心幼儿园,成立于2002年,分布于复盛镇场镇,教师5名。
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其中活动场所500平方米,活动园100平方米;
(2)复盛镇小太阳幼儿园,分布于复盛镇场镇,5名教师。
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其中活动场所100平方米。
2、医疗卫生
复盛镇有卫生院一所,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床位10张,有职工17人,其中在职7人,退休10人。
成立于1954年,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复盛镇有口腔门诊一所,占地面积30平方米。
成立于2002年,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复盛镇有中医门诊一所,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成立于1995年,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3、文娱体育
复盛镇居民健身场地有健身器材18种。
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成立于2002年,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4、商业服务
复盛镇有农贸市场一所,占地面积3522平方米,分布在复盛镇场镇,于1998年修建。
5、邮电服务
复盛镇有邮政代办所一个,占地面积50平方米,成立于1954年,工作人员1人,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6、社区服务
复盛镇有庙坝社区居委会1个,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成立于2002年6月,工作人员5人,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复盛镇有养老院一所,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40张床位,管理人员5人,分布在复盛镇新城村。
7、行政管理
复盛镇有派出所一个,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工作人员7人,分布在复盛镇场镇。
(十一)道路交通
1、过境交通
复盛镇主要有以下过境交通:
(1)渝长高速公路。
经庙坝村、银盆村、华山村等三村横穿而过。
(2)渝怀铁路。
经石庙村、华山村等两村擦边而过。
(3)复鱼公路。
修建于70年代初,总长约5.8公里。
其中在复盛境内约0.8公里。
属乡镇泥结石公路。
今年以前,在维护与管理上,由江北区交通局下拨少量经费由复盛镇负责维护。
自今年起,由复盛、鱼嘴两镇各自负责境内路段的维修,并更名为鱼盛路。
(4)复龙公路。
修建于1994年至1996年。
按三级道路设计,总长为4.5公里,涉及庙坝、新城、高峰、协睦等四个行政村,属泥结石路面结构。
区划调整后的2001年,经江北区府批准纳入硬化改造计划,于2002年5月与渝北区龙兴镇公路贯通。
该路为跨区公路,并直通统景风景区,十一五期间将加宽提升为县级道路。
2、乡村道路
从1994年以来的十年时间里,复盛镇共修建公路(包括镇、村、社)52.54公里,投入资金总额2000余万元(不含市政道路)。
(1)目前己经硬化改造部份,共计23.24公里。
硬化改造为混凝土路面的有:复龙公路4.5公里;复华公路6公里;华山村朱御公路1.9公里;银盆梅花酒厂支路1.9公里;新高公路2.04公里;新秋公路5公里;协睦林御、林任公路1.9公里。
(2)泥结石路面涉及部份,共计27.3公里。
泥结石路面涉及的单位有:庙坝村庙唐路、庙鱼路2公里;石庙村石三路、石安路10公里;华山村上山、下河支路、骑龙七至果园路5公里;秋坪村支路2公里;协睦村三徐路、林任路5公里;高峰村高项路、高花路3.3公里:新城村新凤路2公里。
(十二)工程管网状况
1、供水工程
镇区供水以无污染常年30万m3三块碑水库为水源,并新建好水厂一座,设计供水能保证5万人以上的日供水能力,目前60%的村社农村人畜饮水基本解决,预计2010年能解决90%以上。
复盛镇于2004年10月建成三块碑水厂,启用御临河为全镇输送水源。
水厂规模达到320方/小时,供水压力18公斤,在新城18社处设置高位水池用于水源中转,无中途泵站。
给水管径规格为400毫米,管径全长2500米,将提高高位水池容量使之达到400立方的容积量。
日供水量达6400方/天,拥有用户630户。
供水网络涉及周边庙坝、协睦、新城等村。
2、电力工程
复盛镇全年用电量为415万度,镇域境内有鱼嘴35kv变电站1座。
表 9 复盛镇境内现状变电站调查表
表 10 复盛镇境内规划变电站调查表
表 11 复盛镇境内现状主要送电线路调查表
3、广播电视
复盛镇8个村、124个合作社,现有闭路电视用户1870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工程。
现有有线电视设施主要是光纤和电缆,无埋地电视光缆。
接收和发射信号的机房位于机关家属院顶楼,占地面积20m2,有750兆光接收机一台,电脑一台,制作节目的调制器一台。
规划在近3年时间内主要发展秋坪村沿御临河边1-11社,协目村15社,高丰村5、7、14社,新城村22-24社,庙坝村2、7社。
4、邮电通讯
复盛镇有邮政代办所1处,2004年邮电业务总量为36万元,电话交换机容量为1万门,电话装机门数为670门,移动电话用户数为3300户。
表 12 邮电通讯现状一览表
5、供气工程
复盛镇共有天然气用户451户,目前使用的天然气气源来自佛耳三井气场,由渝川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供气。
燃气主管径以D76、D57为主,管道压力等级为2公斤/帕斯卡。
规划区内设置一处调压站,位于机关家属后院,占地面积约50m2左右。
调压站现状流量为300方/小时。
目前,入驻复盛镇的重庆市第二看守所已在今年7月正式接通用气。
规模入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将使用天然气,到时天然气日供气量可望达到800方/小时。
随着场镇小城镇建设,农民新村建设以及中小企业基地的建设,规划在二年内发展场镇民用天然气户500户,工业和商业用气户10家以上。
二、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目前复盛镇是一个镇域人口不足2万、镇区人口仅有3千人的小城镇,但是它却有着工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1、廉价的城市开发的成本优势(位于重庆都市区东部边缘区);
2、便利的城市工业发展的交通优势(镇区地处渝涪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唐复路等重要交通线路汇合处);
4、工业发展的政策保证(重庆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将复盛确定为都市区东部工业拓展区—鱼嘴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5、难得的现实条件(江北区委区政府“深度开发上段、大力拓展中段、全面推进下段”及建设复盛中小企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为复盛接纳主城中心区“退二进三”企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
(二)劣势
1.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太大,第二产业仍很薄弱,第三产业不够完善,产业结构急需合理调整。
2、规划滞后,工业发展初显无序发展态势;
3、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老镇区街道狭窄,路面较差;镇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等。
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前期投入;
4、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范围有限,城镇拆迁难度较大;
三、发展策略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镇乡体系;以镇区为中心,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快励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中心场镇职能,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城镇面貌,集聚人气和商气。
(四)发展新兴工业,对现有的粗放型企业进行改革,推广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环保型、节能型企业。
(五)积极创造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大开发力度,保证开发健康有序。
四、规划原则与依据
(一)创新规划工作模式
基于上述认识,复盛镇规划必须突破传统的小城镇规划或大中城市规划的单一模式;本次规划工作以大中城市(而非小城镇)的规划思维来思考和论证复盛与鱼嘴组团的整体联系,以及复盛的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规划内容满足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要求;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取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及报批程序。
(二)明确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产业化”的规划理念,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一规划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城镇规划工作中,也就是将现状老镇区视为城市生长的“发动机”,近期有发展条件的用地优先发展工业,以及安排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远期(或远景)在一定的工业化基础上再着力建设新城区,全面提升城市活力及人居环境质量。
(三)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1.贯彻《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鱼嘴组团的总体发展战略。
2.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合理布局各类用地。
3.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并重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
(四)规划目标
由于复盛镇处于鱼嘴组团的远景发展区域,本次规划对第一产业发展进行了弱化,规划目标确定为:逐步把复盛镇建设成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优良的经济强镇和生态靓镇。
(五)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重庆市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6.《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7.《重庆市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8.《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9.《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总体规划阶段)》(重庆一三六地质队,2005.8)
五、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复盛镇行政区域范围,包括复盛镇区和8个行政村,镇域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镇区规划总面积为2.7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75平方公里)。
六、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现状人口规模
对于复盛镇的现状人口规模,各部门的统计数据存在有一定的误差。
各种口径所得总人口统计数值的比较见下表。
考虑到各种统计口径的误差成因、重庆市“三所一队”的入驻、鱼嘴组团工业发展态势及复盛镇作为交通重镇存在较大的流动人口变化等原因,本次规划对复盛镇现状人口数量的确定采取农办口径的数据,即复盛镇镇域总人口1.93万人,非农业人口3051人,现状城镇化水平15.79%。
表 13 各种统计口径所得2004年复盛镇人口规模比较
(二)人口发展预测
综合考虑历史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对复盛镇的人口发展进行预测。
本次预测以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与国家现行统计口径保持一致。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人口增长主要依赖机械增长。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按2‰预测,人口机械增长主要考虑复盛作为工业新城等特殊因素。
表 15 复盛镇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年限(年)。
考虑到复盛镇特殊的区位及交通优势、良好的工业发展条件,以及江北区打造复盛作为“中小企业创新基地”所将承接江北区“退二进三”企业等因素,结合实际,预测复盛镇域总人口以每年370人左右的平均速度机械增长。
至2020年,机械增长总人口为5600人。
按照自然增长率2‰和机械增长5600人预测,2020年镇域人口将达到2.55万人。
(三)采取人口年均增长率对人口发展预测进行检验
根据2020年镇域人口2.55万人,即2020年复盛镇域总人口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32%,反推计算得出复盛镇未来15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
对照都市区人口整体增长速度, 2020年镇域人口2.55万人的预测结果较为合理。
(都市区整体人口呈较快上升趋势。
特别是1990年以来人口增幅加快,1990至2003年常住人口增加114.32万人,增长22.7%,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6%)(四)城镇化水平预测
由于复盛镇处于重庆都市区城乡结合部的特殊情况,考虑到鱼嘴组团的整体发展态势等因素,复盛镇未来15年的城镇化水平应高于重庆市(域)城镇化水平的平均值,同时低于都市区城镇化水平的平均值。
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略高于重庆市2020年城镇化水平的平均值(65%),达到75%(都市区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90%,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95%)。
则:
近期2010年,镇域规划人口2.13万人,镇区规划人口0.85万人,城镇化水平39%。
远期2020年,镇域规划人口2.55万人,镇区规划人口1.93万人,城镇化水平75%。
七、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空间组织结构
空间布局为“中心场镇组团,两个中心村,一条纵向发展轴和两条横向发展轴”。
“中心场镇组团”即镇区和离场镇空间距离较近的银盆村;“两个中心村”即镇域北部的协睦村和镇域东南部的华山村;“一条纵向发展轴”即由石庙村开始,经绕城高速路复盛互通到场镇,再经秋坪村最后到达协睦中心村并与渝北区龙兴镇相接。
“两条横向发展轴”是指依托319国道和唐复路的横向发展轴,涉及高峰村、镇区、银盆村、秋坪村和华山村等。
(二)村镇等级结构
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级:镇区,规划区范围为2.7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75平方公里(未包含市级项目用地共0.94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1.93万人。
第二级:中心村,为协睦村和华山村,建设集贸、商服、文化娱乐等设施,服务本村和周边基层村;两个中心村(协睦村和华山村)规划人口各为0.16万人和0.08万人,中心村建设用地面积各为16公顷、8公顷。
第三级:基层村,即高峰村、银盆村、秋坪村、石庙村,共4个,为当地生产生活服务的集中居住区。
基层村规划人口在0.06-0.10万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