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此题型和特点。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方法和过程: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能鉴赏也能欣赏诗歌表达技巧,能训练有素地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标准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稳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稳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方法点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都,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二、了解考情
《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1.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根本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了解近五年xx诗歌鉴赏考查内容,由历年考题可以看出,对根本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是非常高的,需要重视。
三、知识回忆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
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按表达方式分类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按修辞方法分类
比喻、夸张、比较〔拟人、拟物〕、双关、反复、互文、设问、反问等〔三〕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分类
比照、衬托〔正衬、反衬〕、渲染、用典、白描、前后照应、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三、牛刀小试
1、考向一——表现手法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的下阕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绘西湖春色的?〔2分〕
〔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
〔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方向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无风、水面像琉璃一样平滑,感觉不到船的移动,写出了“静〞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涟漪微微一动就惊扰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岸飞去,写出了“动〞
〔3〕自己组织答案
〔4〕自测评分
答案例如: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0.5分〕,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0.5〕;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俞显幽静〔0.5〕。
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0.5分〕。
(5)方法突破
A.审清题干,找准方向
B.答题技巧:明确手法;结合具体句子阐释怎么运用的;分析表达效果。
C.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
2、考向二:修辞手法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20xxxx〕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生平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分〕
例如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0.5〕,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户上的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把风吹动纸响拟人化了,生动形象〔0.5〕;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气氛〔1分〕。
答题格式:通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抒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3、考向三——表达方式
山雨〔20xx 〕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分〕
答案:
例如1: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1分);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1分〕。
例如2: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1分);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分〕 。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讲课思路是清晰的,但是因为不熟悉学情,在开头导入局部太过啰嗦,
花费时间太多。
其次,除了要教给学生答题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可以在开头的时候营造一种气氛或者在讲解的过程中师生共读
古诗,
在读中思考,感受诗歌的美丽。
因此还要多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最后,在身体形态,外在形象方面,声音音调方面还需要加强,要时刻提醒自己,讲课要有激情,声音要抑扬顿挫,这样学生才会被你感染和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