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属于环境性病菌,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卫生管理较差、外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这也是有些地区或季节仔猪流行副伤寒的主要原因。

仔猪感染副伤寒疾病后,寄生于消化道内的病原体会随着粪便排泄到自然环境中,如果不能及时清理粪便或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病原体就会对环境土壤、饲料、饮水、用具等造成污染,其它健康仔猪通过接触或摄入上述物质而感染发病。

为了降低仔猪发病风险,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及时消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降低仔猪与病原体的接触机会[1]。

1仔猪感染副伤寒的病症
刚断奶的仔猪感染本病后一般呈败血症,又称急性型。

仔猪表现发烧、怕冷打颤、聚集一起、采食量减少、刚开始出现便秘症状,随后发生腹泻,粪便呈黄绿色且有恶臭气味,甚至在粪便中能够看到血红色。

四肢和腹部呈紫红色,急性型病程较短,一般为1~4d ,仔猪会很快发病死亡[1]。

仔猪感染慢性型副伤寒后,一般症状比较严重,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为典型病变,病猪持续性下痢、粪便呈绿色或黄色,食欲下降或食欲废绝、发生持续性或周期性腹泻,由于病程较长仔猪逐渐开始消瘦和发生贫血。

有的眼睛分泌脓性分泌物,眼睑被粘连。

有的病猪出现剧烈咳嗽症状,病猪腹部皮肤有明显湿疹。

慢性型的病程较长,一般为2~3周时间,仔猪耐过后一般会称为小僵猪,生长发育非常缓慢,建议将这样的仔猪进行淘汰处理。

2诊断方法
仔猪感染副伤寒后通常与肠炎性猪瘟比较相似,需要有经验的兽医人员认真进行鉴别诊断。

一般仔猪感染副伤寒后表现的典型症状为耳根、尾巴、腹部等无毛区域的皮肤呈紫色。

典型的剖解变化为大肠肠壁增厚、坏死或有溃疡面,并且肝、肺部有干酪样坏死。

仔猪感染本病后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较差,很容易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

本病大多在仔猪断奶前后发生,成年猪群很少发病,所以根据典型的流行情况、仔猪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可以容易初
步诊断仔猪感染副伤寒病。

有条件的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检测,可以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料进行涂片镜检,或者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确诊仔猪感染副伤寒疾病[2]。

3预防措施
3.1改善仔猪饲养环境
仔猪出生后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如果外界温度较低时,容易受凉发生感冒或腹泻,尤其腹部经常与地面或垫草接触,受到冷应激时,首先会抑制消化机能,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进而诱发仔猪感染副伤寒疾病,所以必须做好仔猪的供温保暖工作,给仔猪提供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忽冷忽热或外界温度变化较大。

在冬季需要增加供暖设施,或者在门窗和不用的进风口处悬挂草帘或棉门帘,对整个圈舍进行保暖,避免仔猪和母猪受到冷应激。

如果仔猪摄入脂肪含量较高的母乳后,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因为高脂肪的乳汁被仔猪摄入机体后,会难以消化、引起消化道菌群失去平衡,加上有害菌群繁殖,给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也会造成仔猪感染沙门氏菌发生副伤寒疾病。

所以要避免母猪摄入过高的饲料营养物质而致使母乳中脂肪含量过高。

为减少仔猪断奶前后的应激,多数养猪场给仔猪加喂微生态制剂或益生菌,以保证仔猪肠道菌群平衡,减少仔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进而增强仔猪身体健康,降低仔猪各种疾病的发生[3]。

3.2保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仔猪副伤寒病主要是其接触了被副伤寒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仔猪生活环境,致病菌进入仔猪消化道后引起本病的发生。

根据本病的感染途径,必须保证饲料、饮水的卫生,仔猪生活环境不被副伤寒菌感染。

另外,母猪在怀孕期、产仔以及仔猪转到仔猪舍时,一定要带猪彻底消毒,每周2~3次,用2种以上的高效消毒液轮换使用,以保证仔猪生活环境清洗、消毒效果好,没有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存在。

3.3仔猪精细化管理
为增强仔猪的健康状况,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因为初乳不仅含有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更含有仔猪急需的母源抗体,进而提高仔猪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增强抵御外界
病原体的能力。

在仔猪生长到7~10日龄即可喂给仔猪教槽料,不仅能够尽早补充仔猪的营养需求,最重要的是还

猪断奶前后很容易感染副伤寒。

仔猪各种组织器官发育不健全,对环境条件要求高且适应能力差,尤其是生活环境卫生管理不善,极易感染副伤寒。

本文将仔猪副伤寒的典型症状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养猪生产有所帮助,促进仔猪群健康生长。

猪;副伤寒;症状;诊治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黄东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恩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普洱666599)
作者简介:黄东(1977.5—),云南镇沅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疾病预防及诊治工作。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06.010
15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6
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良好发育,提高对各种营养
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进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仔猪成活率。

在仔猪免疫、转舍等较大应激前1~2d ,补为VC 、VK 等以降低应激反应。

让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饲养员抓、抱仔猪,以免造成更大应激[3]。

3.4疾病治疗
在仔猪管理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仔猪精神状况和采食饮水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现象,需要立即进行疾病诊断,当确诊仔猪感染副伤寒时,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实际生产中经常采用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硫酸黏菌素等广谱抗生素来治疗仔猪副伤寒,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病情严重时可以进行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能够帮助仔猪尽快恢复健康状况。

4小结
总之,在仔猪饲养过程中应遵守“轻、稳、静、准、优”的饲养管理原则。

做到精细管理、精心饲养,给仔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并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对圈舍和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减少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仔猪感染沙门氏菌的风险,为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为提高仔猪成活率、饲料利用率、养殖效益和健康状况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魁.仔猪副伤寒与痢疾的诊断与防治探究[J].畜禽业,2020(9):68.[2]贾立峰.生猪常见腹泻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0(1):53.[3]李茂武,王淑红.仔猪副伤寒诊断及防治技术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7):62.
外,黏膜充血或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小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卡他性的肠炎,小肠壁失去弹性,从厚变薄,肠管扩张,逐渐透明,肠内容物包括块状或泡沫状的凝乳块以及黄白色或绿色的液体,伴随有恶臭气味;腹泻2~3d 后的小肠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呈方形或扁平状,肠绒毛严重皱缩,导致肠系膜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显微镜下可见肠绒毛明显缩短,有显著的炎症反应,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明显变性,脱落严重,毛细血管充血等。

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3.1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临床诊断,确诊还需采用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检测。

由于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确诊后可采用对症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原则包括避免酸中毒、抗病消炎、及时补液、防止脱水和并发感染。

注意饲养管理,确保适宜的饲养环境,加强保温,避免着凉;及时补充电解质以及其他营养成分。

使用抗菌药物如硫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乙酰甲喹等避免并发或者继发细菌感染,有效缩短病程[3]。

除此之外,可以使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菊花、大青叶、柴胡以及鱼腥草等健脾止痢、清热解毒的中药或方剂对病猪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抑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增殖和扩散,起到抑制病毒或杀灭病毒的作用。

3.2预防
3.2.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控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有效方法。

可分别对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常用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可在母猪妊娠期或产前进行免疫接种,仔猪也可使用该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也可使用和其他传染病同时免疫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进行接种,
均可达到有效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的目的。

3.2.2避免病源引入引种时要避免在疫区引种,有效切断传染源,同时要严格进行引种前的检验检疫,对引入猪群实行隔离计划,确认无病后方可进行混合饲养。

3.2.3加强日常防疫饲养人员应对猪场制定严格的防疫计划和卫生管理规则,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生活环境,常用器具消毒。

保证运动场的宽敞,确保生猪自由运动,同时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法,合理进行分群饲养,尽可能的避免猪群的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保证猪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状况。

3.2.4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猪舍内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通风情况良好;加强生猪的饲养,注意饲料营养搭配,及时调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提供适量且平衡的蛋白质,从而提高生猪自身抵抗力。

3.2.5有效隔离一旦猪场出现猪传染性胃肠炎,要立即将病猪以及同群未发病的猪分开隔离,必要时要对同群易感猪实施紧急免疫,并且对猪场内活动环境、猪舍、使用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杀,防止病毒进行二次传播。

4总结
猪传染性胃肠炎严重危害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的生命健康,由于其病死率极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所以猪场应尽量自繁自养,避免引入染病猪群,严格实施免疫预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吴冬英.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1):133.
[2]陈恩秋.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21(1):108-109.
[3]姚金水.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0(12):134-135.
疾病防治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