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防护原则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防护原则和消毒指南
一、防护用品
防护眼镜、手套、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橡胶手套、鞋套、长筒胶鞋。
医用工作服、医用工作帽、防护口罩
二、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
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摘下防护眼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三、分级防护原则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医院或疫点、疫区进行疫防控工作时,应遵循以
下防护原则:
1.一级防护
①对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流行
病学调查的人员。
②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疫点除外)的家禽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及对禽舍和其它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的人员。
2)防护要求
①戴16层棉纱口罩(使用4小时后,消毒更换),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乳胶手套。
②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家禽宰杀和无害化处理,进行预防性消毒的人员还应戴防护眼镜、穿长筒胶鞋、带橡胶手套。
③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2.二级防护1)适用范围
①进入医院污染区的人员;采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咽拭子的人员;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处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人员以及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②对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③在疫点内对禽流感染疫动物进行标本采集、捕杀和无害化处理以及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2)防护要求
①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戴乳胶手套、穿鞋套。
进行家禽的宰杀和处理时,应戴橡胶手套,穿长筒胶鞋。
②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
确定禽流感可由人传染人时,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口罩、防护眼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
四消毒液的配制和消毒方法
1、室内外表面消毒: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2、室内空气:1紫外线消毒为1W/ m3关窗作用时间60分钟或用15%过氧乙酸薰蒸7mg/ m3关窗作用120分钟
3、餐饮具:高温消毒30分钟
4、生活用水:加入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测得佘氯为0.5 mg/L并煮沸10分钟后饮用
5、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漂白粉干粉搅匀30000mg/L ~~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2~6小时
6、家用物品、家俱: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作用1小时后用清水清洗
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8、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作用1~3分钟。
也可用75%乙醇必要时,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纱布块擦拭。
9、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10、运输工具:2%过氧乙酸气溶胶或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喷雾作用1小时
11、垃圾:现场所有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可燃物质尽量焚烧,非一次性用品应高压消毒,也或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或浸泡,作用60 min以上。
五、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
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4、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的方法在地面水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
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
陈列物品收藏好。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毒。
11、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里到外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浸泡或擦拭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
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次~3次。
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4、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进行人员卫生处理。
15、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现场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可燃物质尽量焚烧。
能重重复使用的污染物要消毒好并打包后再带回消毒清洗,
16、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六、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
选择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
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
要注意自我保护,既要防止或减少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
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
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五、装备要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筒)、工具箱、消毒车。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手电筒、皮卷尺、雨衣、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30cm×30cm×40cm)、肥皂盒、皮肤消毒盒(瓶)。
3、消毒剂:常用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75%酒精,并检查消毒药物是否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