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除法的基础,从分东西开始,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让学生借助小棒分东西。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分”和“平均分”的不同。
体会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给动物分食物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分,要分成几堆呀?明确有几个动物来分,就要分成几堆,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
这样有助于解决学生对分成几份和每份是多少的混淆。
开始说分成几堆,再转化成数学上的几份,这样处理是出于在实际问题中往往不出现几份,而是几堆、几筐、几盘等等,让学生能够把它们转化成几份。
在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后,我让学生把“把十个竹笋分成2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改成“把十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
”并让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
这样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在知道每份是多少,求能分成几份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圈一圈的方法,每几个放在一起,看能分成几份,这种方法操作性较强,有助于学生快速的完成。
用课件圈了以后,我又让学生用小棒分了一下,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在最后的练习中,我又对知识进一步升华,在分苹果时,我有意识的问学生6里面有几个2,渗透除法的意义。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这节课我不满意的地方是在一开始给熊猫分竹笋时,由于语言引导的问题,学生只说出了平均分的情况,没有出现“分”和“平均分”
的对比。
不过在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后,我特意举出了几个不是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比较了一下。
再有我的课堂语言不够流畅,思路不够清晰。
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