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师附中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题(培优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
A.Al3+B.13Al3+C.13Al-D.Al13-
2.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B.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C.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D.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3.与铵根离子(+
4
H O D.LiF
A.+
Na B.-
OH C.2
4.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6.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
B.金刚石
C.氨
D.硫酸铜
7.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12
B.有2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原子
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8.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食物变质,是因为分子发生变化,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水比冰更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
10.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11.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二、填空题
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A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原子中的质子数是14
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g
(3)根据图B-E中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C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13.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下图为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_____,镁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周期。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
14.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b kg , 则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用字母a、b表示)。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_____。

16.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图甲列出的是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_____(填元素名称)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图乙是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推测16号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据图甲,请写出你能获得的关于15号元素的两条信息_____、_____。

17.根据如图所示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选填字母代号):
(1)A-E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

(2)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的是______。

(3)图2所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4)A、B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8.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可知,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B一E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共有____________种元素,其中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
原子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A、B、C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19.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n = 4,该原子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

(3)已知一种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
(4)若m - n = 10 ,则该粒子对应的金属元素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三、解答题
20.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________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________。

(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________,
b=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________。

2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②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③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
④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⑤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⑥碘单质(I)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
(2)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与碘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③若C为离子,则C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元素符号写出B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2.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求这种原子的中子数。

2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空格②内的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2)表中1至18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_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3)表中17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 。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_____ 。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D
5.B
6.C
7.C
8.B
9.B
10.B
11.B
二、填空题
12.氢分子B3B
13.F金属MgF2C三B
14.12b/a【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O(或氧)水分子(或H2O)最外层电子数
16.氖10失去H2S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或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它属于非金属元素等等答案合理且符合题意均可)
17.ADEBCBCE3545Al2O3
18.83BCD氢氧原子水氢气+氧气CABC
19.SiS2-a-mNaMgAl【分析】本题为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三、解答题
20.
21.
22.
23.
24.
25.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说明该稳定铝原子簇
Al。

带1个单位负电荷,微粒符号可以表示为-
13
故选:D。

2.B
解析:B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此选项错误;
B、碘的原子序数是5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此选项正确;
C、原子中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此选项错误;
D、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故选B。

3.A
解析:A
+4NH 中N 原子的质子数为7,H 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
4NH 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
=11-1=10;
A .+Na 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符合题意;
B .-OH 中O 质子数为8,H 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OH 质子数是9,电子数=9+1=10,不符合题意;
C .2H O 中O 质子数为8,H 的质子数为1,所以2H O 质子数=12+8=10 ,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0,不符合题意;
D .LiF 中Li 质子数为3,F 的质子数为9 ,所以LiF 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D
解析:D
A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 、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

C 、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 、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

5.B
解析:B
A 、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
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造成的,故解释不正确;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解释正确;
D 、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解释正确; 故选B 。

6.C
解析:C
A 、铜是金属,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氨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 、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C
解析:C
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选项说法正确。

B.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选项说法正确。

C.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B
解析:B
A、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变化,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9.B
解析:B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体分子的间隔比固体分子的间隔较大,所以液体比固体更容易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B
A、由图可知,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A错误。

B、由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B正确。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C错误。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银、阴离子,D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B
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既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的描述正确;
B、该图示可知汞、氧气都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分解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同时生成水,故B描述错误;
C、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因此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C描述正确;
D、由图示可知:氧化汞与氧气由分子构成,而汞由原子构成,因此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描述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2.氢分子B3B
解析:氢分子 B 3 B
(1)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构成氢气的粒子是氢分子;
(2)A、由名称可知,硅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硅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4,选项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下边的数字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不写出来,选项错误。

故选B;
(3)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中CD质子数相同,是一种元素,故B-E中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
②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C为16号硫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B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3.F金属MgF2C三B
解析:F 金属 MgF2 C 三 B
(1)氟元素的符号为F;镁元素的名称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
(2)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大于4,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反应易失去两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镁元素和氟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和图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镁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5)A由图可知,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由图可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代表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由图可知,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由图可知,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B。

【点睛】
元素周期表小方格的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中间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4.12b/a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析:12b/a
【分析】
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1-12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12原子质量 ,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 ,而铁原子的质量为b kg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Kg
12b 1
a aKg 12=⨯。

15.O (或氧)水分子(或H2O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O (或氧) 水分子(或H 2O ) 最外层电子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或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或H 2O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6.氖10失去H2S 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或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它属于非金属元素等等答案合理且符合题意均可)
解析:氖 10 失去 H 2S 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或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它属于非金属元素等等,答案合理且符合题意均可)
(1)11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4,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因此11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22=2+8+x+2,x=10,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16号元素为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显-2价,氢元素显+1价,16号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 2S 。

(4)由元素周期表中可知,最下面数字表示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没有“钅”字旁,表示非金属元素等等,故获得的关于15号元素的两条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或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它属于非金属元素等等,答案合理且符合题意均可)。

17.ADEBCBCE3545Al2O3
解析:A DE BC BCE 35.45 Al 2O 3
(1)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有“钅”旁,A-E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铝元素);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和E的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B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因此BCE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3)元素周期表每一方格中最下面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图2所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4) A、B两种元素(铝元素、氧元素)形成的化合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18.83BCD氢氧原子水氢气+氧气CABC
通电氢气+氧气 C AB C
解析:8 3 B CD 氢、氧原子水−−−→
1)由图A可知,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由B一E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三种元素;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B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D,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填满了的稳定结构;
通电氢气(3)由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水−−−→
+氧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名称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由示意图可知:
A、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B、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C、含有一种分子,每个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19.SiS2-a-mNaMgAl【分析】本题为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解析:Si S2- a-m Na、Mg、Al
【分析】
本题为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1)若n=4,则核外电子数为14,表示原子,说明m=14,为14号原子;故填:Si;(2)该粒子有三个电子层,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得到两个电子,一共18个电子,则质子数m就为16,为硫离子;故填:S2-;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已知相对原子质量为a,质子数为m,则中子数=a-m;故填:a-m;
(4)表示原子时,m=2+8+n,即m-n=10;则m至少大于10,推出满足要求的有钠元素、镁元素、铝元素;故填:Na、Mg、Al。

【点睛】
找准原子和离子之间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三、解答题
20.
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 1 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故填: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第一层电子数最多是2,因此a=2,b=79-2-8-18-32-18=1。

故填:2;1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可知,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填: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1.
⑤ A D S2- MgCl2
(1)①由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正确;
②由图可知,碘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正确;
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故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故正确;
④碘元素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⑤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7,易得到1个电子,故错误;
⑥碘是固态非金属元素,碘单质(I)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故不正确的是⑤(2)①A、该粒子示意图是氦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稳定的结构示意图,故正确;
B、该粒子示意图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是阳离子,故错误;
C、该图中随着x的变化,要么是离子,要么是不稳定的结果,故错误;
D、该粒子示意图是不稳定的结果示意图,故错误。

故选A。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碘元素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D粒子中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故选D。

③若C为离子,则得到2个电子后得到稳定结构,故是硫离子,符号为S2-。

④B元素是镁元素,D元素是氯元素,镁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2.
22.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Na+ BC 分子种类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1)
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8;
②“11”表示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表示为Na+;
(2)
①要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结论,那么要比较相同分子在不同温度时
的运动速率,故选BC;
②通过AB可知氢分子和氧分子在相同温度时运动速率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和分子的种类有关;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3.
72
【解析】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那么:这种原子的中子数=125-53=72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24.
C中无色酚酞溶液快速变红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所以用热水对盛有浓氨水的一侧微微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无色酚酞溶液快速变红。

故填:C中无色酚酞溶液快速变红;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5.
N2 Li、Be、Na、Mg、Al 得到 AlCl3 A
(1)表中空格②内的元素是氮元素,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氮气,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因此氮气的化学式为N2;
(2)表中1至18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Li、Be、Na、Mg、Al;
(3)表中17号元素(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可以表示为AlCl3;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