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方法,发现和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体验生
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将数学问题有机结合,合理整合
知识,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
习,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
定律。2.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为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就会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
的自信心及好奇心。
一、模拟激趣,引入学习
同学们,两个运动中的物体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
系,你知道吗?
(学生思考回答。)下面我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演示
一下,看哪个同学观察的最仔细。请学生交流汇报。
二、进行新课,迁移新知
教学过程
1、观看图片,学习铺垫 这些图片是我们看到济青高速公路的场景,同学们
样的形式之后,有很多的学生都能够写出来。我不明白 这是为什么,时间我给了,小组也交流了,在小组交流 时我已经发现我们班上的学生根本无法发现其中的规 律,所以也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难道是坡度给 得不够吗?还是平时的教学中出现了问题。这些都要一 一地去分析。练习中注意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还应考虑 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
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和根据的
过程。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简洁分配律的
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教学用书上写道:教学的
重点和关键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
课例研究综 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述
在教学时,我是按照如上的步骤进行教学的。可是
在我引导学生把算式写成等式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左右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
变的思想.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
学生学习能 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对这方面
力分析 的经验学生已有了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
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策略选
七步式对话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有效地
都看的很认真,你们了解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自主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信息窗图片),从图中你得
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相遇
时大客车比小客车多行市驶了多少千米?济南到青岛 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合作探究 我们来解决“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同学 们分组交流、解答。 (3)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解答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 的回答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4)学生独立列式,并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3、精讲点拨 刚才我们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同学们 用了两种方法,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说一说,大 胆猜想。 请你在小组内举出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我们的猜 想。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帮助完善发现的规律。 同学们真棒!发现并验证“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的规律,叫做乘法的分配 律。”教师板书课题名称:乘法的分配律
我们能像前面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哪 样,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一想,连一连 (15+85)×7325×(99+1) 325×99+32534×45+34×55 34×(45+55)15×7+85×7 23×24+23×7623×(24+76)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70)×5=80×□+70×□ m×153+m×47=□×(□+□) (a+b)×9=a×□+□×□ m×n+m×16=□×(□+□) 3、火眼金睛辨对错 (1)13×(16+24)=13×16+13×24() (2)12×4×4×13=4×(12+13)() (3)(a+b)·c=a+(b·c)() (4)78×101=78×100+78() 四、感悟收获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 学生谈一谈。 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乘法分配律》
称
本单元包含两个信息窗,主要内容有: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结
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延
续。这节课以济青高速公路为背景素材,通过对行驶在
教材分析 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的相遇信息,由解决相遇问题的
择与设计 预习,搜集资料,极大的扩充了课上有限的 40 分钟的
时间。本节课的预习要求是:熟悉课本知识,并从生活
中寻找分配率实例进行验证。有效地预习不仅节约了课
堂时间,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创设有
效地活动体验,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内化
乘法的分配律
(a+b)?c=ac+bc
110×2+90×2(110+90)×2
=220+180=200×2=400(千米)=400(千米)
抓住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材按
照得出两道算式,把两道算式写成等式,分析两道算式
之间的联系,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发现规律,用语言
或其他方式交流规律,给出用字母式子表示的运算律。
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学生就根本不知道从
何下手。在他们的印象中,联系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
进行联系。根本没有从数字上面去进行分析。可以说,
局限在原先的思维中,而没有跳出来看。而让学生写出
几组算式后,观察分析几组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之后,
学生也还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一规律。场面一时之间
很冷,后来我只好直接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变化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