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单元综合检测 岳麓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岳麓选修4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意思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B.《资本论》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工人运动兴起
D.《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资本主义已经走向衰亡
2.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发现是由于()
A.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阐明
B.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
C.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有一本书英文版的最后一句话是——“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S,UNIT!”这本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推测一下该书最有可能是()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神圣家族》
4.1850年初春的一天,女房东来要房租,由于马克思夫人手头没有钱,女房东就找来法警,将马克思不多的家当都查封了。
马克思夫人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就只能睡地板。
此图和文字所反映出的最主要的信息是()
A.女房东不仁慈,属于逼租
B.说明法警残酷无情,办事不灵活
C.说明马克思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幸福
D.反映了马克思及其夫人不会理财
5.下图描绘的分别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恩格斯陪同马克思与曼彻斯特纺织
女工交谈。
这主要反映了()
A.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主要创始人
B.科学理论的创立离不开社会实践
C.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D.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弊端日益暴露
6.史学界认为: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主要依据在于()
A.第一国际成立前,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B.第一国际成立时,马克思被选入中央委员会
C.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
D.马克思亲自组织工人斗争,并为工人阶级制定斗争策略
7.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它第一个宣称要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②推翻沙皇统治③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十月革命的胜利④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8.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以下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
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C.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D.经过实践检验的列宁主义是适合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9.列宁说:“沙皇政府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俄国的国内矛盾变得异常尖锐突出
B.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
C.半封建的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缓慢
10.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
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
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11.小张在整理老宅时发现一封旧信件,信件内容是抱怨当时警察到处抓人,人心惶惶,信上所署的时间是“民国十六年”。
写信者当时有可能看到的是()
A.五四运动爆发,学生罢课,北洋军阀政府逮捕了许多学生
B.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陈炯明逮捕孙中山的追随者
C.国民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大肆逮捕共产党员
D.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挑起内战,捕杀共产党员
12.下列毛泽东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井冈山斗争》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1927年,毛泽东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他赞颂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的结合④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6.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其形成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地位的确立时期
C.创造了以和平改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
D.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
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
”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B.“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
19.下图为1984年邓小平首次视察深圳。
当看到建设国贸大厦的“深圳速度”时,邓小平说:“要的就是这种速度。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哪一实践活动()
A.对外开放
B.经济建设高速度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论断: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而且是所有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
材料二列宁认为,由于资本的国际联合已经破裂,以及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
材料三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
”
请回答:
(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10分)
(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10分)
22.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中的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8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宣言》指的是《共产党宣言》,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B、C、D三项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2.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信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知,该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有关,故选B项。
3. 答案:B 解析:“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S,UNIT!”应译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据此判断最有可能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故选B项。
4. 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来考查观察和理解能力。
所设计的四个选项迷惑性较强,解答本题不能“就事论事“,要联系相关史实,结合当事人的特殊背景来思考。
5.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走访工人区”“与纺织女工交谈”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调查,故选B项。
6. 答案:C 解析: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
7. 答案:B 解析:《四月提纲》发表于1917年4月,推翻沙皇为二月革命的结果,时间应为1917年3月,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通过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和平法令》,故正确顺序应为②①③④,答案为B项。
8. 答案:D 解析: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列宁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需要结合各国的实际。
故答案为D项。
9. 答案:A 解析:上述四个方面都是原因,但B、C、D三项都是A项的原因和表现,因此最全面的应该是A项,矛盾的集中使俄国成为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变得容易被推翻了。
B、C、D三项都只是反映了一个方面。
10.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时间1922年可判断此时苏俄在经济上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余粮可以自由支配。
11.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故选C项。
12. 答案:A 解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1939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著作,二者都不是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均排除。
13. 答案:B 解析:C项出现于1934~1936年,D项出现于1928年,时间不符合题目要求,可排除。
再从“工农革命”“镰刀斧头”和“秋收时节”,可知答案应为B项。
14. 答案:B 解析:“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不等于脱离第三国际,结合红军被迫长征的史实,可知当时的中国仍受第三国际的领导,故①错误;通过题干中信息“农民”体现了新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而该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故②③正确,④错误。
15. 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新中国的成立都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
B、D两项均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意义,C项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属于二者的共同点。
16. 答案:D 解析: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故可直接排除,答案为D项。
17. 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在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出现的,但④不属于科教文化领域的内容,排除含④的选项。
18.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78年”,故结合当时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来进行理解,“催人跑”的寓意是世界发展非常迅速,必须通过改革才能追赶世界,故选B项。
19. 答案:A 解析: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速度”得益于对外开放,因此是对开放
的充分肯定,故选A项。
20.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中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都取得效果,可以看出政策的实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故选D项。
21. 参考答案:(1)因为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与当时国际和俄国国内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仍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2)启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我们应尊重;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在实践中应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是如此,对待所有的理论都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发生和取得胜利的,而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而列宁主要是根据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因此第(1)问得到解决。
至于第(2)问,可以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展开分析说明。
22. 参考答案:(1)①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潮流。
②思想:三民主义。
③作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①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②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③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世界潮流”,其重要思想要结合材料一中图2内容归纳概括,“作用”一问要注意限定语“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总结“背景”和“情怀”,“两大理论”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教材作答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可在不脱离材料的前提下,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