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课前必读经典段落 201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史观概要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88-93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 …… 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 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 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统治阶级和统治思想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98—101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 思想。 ……这两种情况使得非统治阶级反对新统 治阶级的斗争在否定旧制度方面,又要比过去一切 争得统治的阶级所作的斗争更加坚决、更加彻底。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对立是社会 革命的基础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 115--116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 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 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学生自学讲解篇目: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1995年 第 2版 )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新版本 2012 年 版
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网址交 往。……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 念的上层建筑。
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1、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5-78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 的事物。 ……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律师在她的视野 之外:当他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 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本次完全脱离的。这一点 从上面 所说的看来已经非常明显了。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81—83 只有现在,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 史的关系的四个要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 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生活的生 产方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往形式就在这些 束缚和界限爱你的范围内运动着。
社会分工及其后果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83—86 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而且又是一家庭中 自然形成的分工和以社会分裂为单个的互相对立的 家庭这一点为基础的。 …… 相反地,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这一系列独特的、不 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 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19952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19952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p6466德国的批判直至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
课前阅读的原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l卷(1995年第2版)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现收录于《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l卷(1995年第2版)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新版本2012年版, 写论文引用马恩原著必须用最新版。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66—68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 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 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 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 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生产决定的。
生产和交往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68—71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 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 在比较老的城市中,工业和商业早就分工了; 而在比较新的城市中,只是在后来当这些城市彼此 发生了关系的时候,这样的分工才发展起来。
唯物史观的本质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1—74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 生产活动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 这里我们只举出几个我们用来与意识形态相 对照的抽象,并用历史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最初的历史关系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8-81
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 条件和后果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122——124 共产主义和过去额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 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 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群体的自发性, 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 …… 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 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 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 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我们谈的是一些没有任何前提的德国人,因此我们首先 应当确定一切人类顺从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 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 能够生活。 …… 这样,生命的生产,……因而就表现为 “历史”,她 不需要有人专门把人们联合起来的任何政治的或宗教的呓语。
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形式
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64—66 德国的批判,直至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 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 …… 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 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 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
唯物史观的前提ຫໍສະໝຸດ 生产力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86-88
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当然只有在具备了实际前 提之后才会消灭。 …… 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可以看出过去那种轻 视现实关系二局限于言过其实的历史事件的历史观何等荒谬。
P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