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某综合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合肥市某综合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姓名:季广学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 2010级2班
学号:
指导教师:梁泽德
2014年 6月3 日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季广学日期: 2014 年 6月 3 日
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季广学日期: 2014 年 6月 3 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合肥市某综合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季广学
指导老师梁泽德
摘要:本设计为合肥市保一集团公司科研信息中心综合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通过对建筑内部的空气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的控制,从而营造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工作环境。

建筑性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二级。

地上,9层办公楼、地下,一层。

占地面积为㎡,总建筑面积为8326㎡(不包括地下室),地下室为㎡,总高度为㎡。

由于所在地冬季无集中供暖,故采取热泵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供热。

设计的内容包括:1~2层是大厅、产品展示区、外贸部,都是大空间;3~9层是大空间的活动厅和会议室以及面积相对较小的办公室和休息室。

所以,1~2层可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系统;3~9层可采用全空气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混合系统。

楼梯间做加压送风,厕所设置机械排风。

其中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承担室内围护结构和人体照明等冷负荷,新风机处理室外新风,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而风机盘管承担全部室内冷湿负荷,盘管在湿负荷下工作。

新风负荷由新风机组承担,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的结露现象可得到改善。

1.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

2.室内热湿负荷的计算,利用焓湿图进行冬、夏季工况分析。

3.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定。

4.完成风、水管道的布置及水力计算。

6.进行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计算,并确定出各种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

7.空调机房设计。

8.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消声防振设计等。

关键词:空气—水热泵机组一次回风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气流组织
Abstract: The design of Hefei City,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tegrated office building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center, a group of compani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control and cleanliness,thereby creating the body feel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The building property: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grade, grade two. On the ground, 9 storey office building, underground, a layer of. Covers an area of square meters,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8326 square meters (not including the basement), the basement of square meters, the total height of meters. Since thewinter without heating, so th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summer cooling, heating in winter.
Design elements include: the 1~2 layer is the hall, product display area,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is a large space; the 3~9 layer is large space activitieshall and meeting rooms and a relatively small area of the office and lounge. So,the 1~2 layer can adopt the who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transition seasoncan be a new wind system; hybrid system 3~9 layer can adopt the whole air andfan coil plus fresh air. The staircase do pressurization, toilet se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fan coil processing indoor air, undertake indoor enclosure structure and human lighting and cooling load, fresh air machine processingoutdoor fresh air, fresh air to indoor air enthalpy value, do not assume the indoor load, and the fan coil undertake all the indoor cold wet load, coil to work in wetload. Keywords: air - water heat pump, an air return,
Fan coil unit and fresh air system, air flow organizat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第二章选择系统方案. ..................................... ........................................ ......................... . (1)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空调系统的比较............................................................ 空调系统的选着...............................................................
第三章工程概况及参数依据.......................................................
工程概况..................................................................... 参数依据..................................................................... ........................................................................... ........................................................................... ...........................................................................
第四章空调负荷计算.............................................................
围护结构瞬时冷负荷计算原理................................................... ........................................................................... ........................................................................... ........................................................................... ........................................................................... 房间内部冷负荷.............................................................. .1室内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2室内照明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3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4 新风冷负荷.............................................................. 房间的湿负荷................................................................. 综合办公楼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 送风量及房间设备负荷的确定...................................................
...........................................................................
空调机组型号的确定......................................................... ...........................................................................
风机盘管型号的确定......................................................... 第五章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选型.......................................
全空气系统空调机组的选型..................................................... 风机盘管的选型............................................................... 新风机组的选型...............................................................
第六章空调风系统...............................................................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确定....................................................... 风口的布置的基本原则......................................................... 风口的选择原则.............................................................. 风管阀门的选择原则........................................................... 空调系统的风管的设计......................................................... 风管的水力计算............................................................... 排风风管的设计计算:......................................................... ........................................................................... ...........................................................................
第七章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的比较选择........................................................ 空调水系统水管的水力计算..................................................... 空调系统冷冻水和冷却水量的确定............................................... 空调风机盘管水系统供、回、凝水管............................................. 空调水管系统中的阀门.........................................................
第八章制冷机房................................................................
方案设计..................................................................... 机房设计数据................................................................. 冷水机组选择................................................................. 机房设备选型................................................................. ........................................................................... ........................................................................... ...........................................................................
第九章管道保温、防腐........................................................... 总结........................................................................... 参考文献 ....................................................................... 致谢........................................................................... 附表4-1 ........................................................................ 附表5-1 ........................................................................
第一章绪论
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都在修建高标准的综合办公楼。

办公楼的建筑水准和设备水准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标志,其空调方式应能适应办公楼的功能需求,大量采用先进设备和相配套的设备而成的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创新舒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

人们对空气调节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现代的综合办公大楼中,通过采用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保证了办公人员在工作生产时的舒适性感觉。

因此,设计一项经济、节能、舒适的中央空调工程是很有意义的。

设计过程(1)查询相关资料和利用网络资源,同时针对本设计的核心多次全面的调查,获得气象条件和参数。

(2)根据教材描述的符合方法和气象条件参数多办公楼进行负荷计算。

(3)根据所算的负荷、气象条件和办公大楼的实际性质,确定两个或两个头以上的设计系统,对比后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并利用焓湿图进行冬、夏季工况分析,进行室内气流组织的设计。

(4)进行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计算,并确定出各种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

(5)根据建筑合理的进行风管和水管的布置,使运行效果达到最好,同时进行相关水力计算。

(6)空调机房设计。

(7)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消声防振设计。

(8)并根据所选择的空调机组选配合适的辅助设备:冷冻水循环水泵,冷却水循环水泵,风冷冷却水塔,及相应的水管风管阀门等
第二章选择系统方案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查相关资料[1],空调系统一般均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分配设备组成,根据需要,它可组成许多不同形状的系统,在工程上,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性质,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调节和控制的要求,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定合理的空调系统。

表2-1查相关资料[1],空调系统分类
、空调系统的比较
表2-2 查相关资料[1]各种空调系统使用条件和使用特点
、空调系统的选着
在常用的集中空调设计中,一般大空间建筑多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而小空间建筑多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

本设计是合肥市某综合办公楼的空调系统,1~2层是大厅、产品展示区、外贸部,都是大空间;3~9层是大空间的活动厅和会议室以及面积相对较小的办公室和休息室。

所以,1~2层可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系统;3~9层可采用全空气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混合系统。

楼梯间做加压送风,厕所设置机械排风。

其中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承担室内围护结构和人体照明等冷负荷,新风机处理室外新风,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而
风机盘管承担全部室内冷湿负荷,盘管在湿负荷下工作。

新风负荷由新风机组承担,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的结露现象可得到改善。

本栋建筑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

第三章工程概况及参数依据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合肥市,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二级。

地上,9层办公楼、地下,一层。

占地面积为㎡,总建筑面积为8326㎡(不包括地下室),地下室为㎡,总高度为㎡。

地下一层为水泵房,消防水池等。

地上一层为大厅、产品展示区,层高为米。

地上二层为大厅、外贸部,层高为。

地上三层为大厅,办公室,会议室,活动休息室,层高。

地上四、五层为大厅,办公室,层高。

地上六层为大厅,办公室,会议室,花园,层高。

地上七层为大厅,办公室,层高。

地上八层为大厅,办公室,会议室,中厅,层高。

地上九层为大厅,办公室,层高。

屋面:
W1,二级防水二道设防(上人屋面)
1、保护层: 40厚c20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
2、隔离层:干铺无纺聚脂纤维布一层
3、保温层: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25厚
4、防水层:SY115 高分子复合卷材
5、找平层:20厚1:3水泥砂浆
6、结构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W2,三级防水一道设防(不上人屋面)
1、保护层:卵石保护层(粒径流10—30)
2、隔离层:干铺无纺聚脂纤维布一层
3、保温层: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25厚
4、防水层:SY115 高分子复合卷材
5、找平层:20厚1:3水泥砂浆
6、结构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外墙:厚240 烧结多孔砖实砌 M5 混合砂浆
外门窗:塑钢门窗采用80系列,除特殊标明以外均为普通净白玻璃。

人数:参考资料(6)
办公室、秘书室:4㎡/人;
会议室、接待室:㎡/人;
大厅、休息室:20㎡/人
照明、设备: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灯罩无通风孔,功率为15W/m2。

设备负荷为5W/m2。

空调使用时间:办公楼空调每天使用10小时,即8:00~18:00。

、参数依据
表3-1 合肥市室外计算参数
表3-2 室内空调设计参数表
外墙:K=㎡·K
外窗:K= W/㎡·K
屋顶:W1:K=㎡·K,W2:K=㎡·K,天窗K=㎡·K
门:K=㎡·K
第四章空调负荷计算
围护结构瞬时冷负荷计算原理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公式: Q = Ko·Fo·[(tlo- t dl)·Ca·Cp-tn] 公式(4-1) Ko——传热系数,W/(m2·℃)
Fo——外墙和屋顶的面积,m2
tlo——墙体或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dl——围护结构的地点修正系数,℃
C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Cp——围护结构外表面日射吸收系数的修正值
计算墙体时:中色,,浅色,Cp=;计算屋面时:中色,Cp=,浅色,Cp=;tn——室内设计温度,℃
表4-1 Ⅰ—Ⅳ型结构地点修正值tdl
表外墙和屋面的放热系数修正值Ca
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玻璃窗瞬变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公式: Q =Fch·Kch·CK1·Ck2·[(tlc + td2)-tn] 公式(4-2)
td2——外窗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的地点修正值
CK1——不同类型窗框的外窗传热系数的修正值
CK2——有内遮阳设施外窗的传热系数修正值
tn——室内设计温度,℃
Kch——外窗传热系数,W/(m2·℃)
Fch——外窗窗口面积,m2
tlc——外窗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
Q = Cs·Cn·Ca·[Fl··+(Fch-F1)··C()N]
Ca——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公式(4-3) F1——窗上受太阳直接照射的面积,m2
——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总辐射照度,W/m2
——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散热辐射照度,W/m2
Cs——窗玻璃遮挡系数
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冷负荷系数(C(cl。

ch)N为北向冷负荷系数),无因次,按纬度取值,并考虑“有遮阳和无遮阳”的因素
Fch——外窗面积(包括窗框,即窗的窗洞面积),m2
α
表4-3 玻璃窗有效面积系数C
表4-4 合肥市市各个朝向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表
当空调房间的温度与相邻非空调房间的温度大于3℃时,要考虑由内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对空调房间形成的瞬时冷负荷,可按如下传热公式计算:
Q = K · F · (tls–tn),tls= +△tls 公式(4-4)
tl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
tn——室内设计温度,℃
K——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内围护结构的面积,m2
——设计地点的日平均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tl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平均温度的差值,℃当相邻散热量很少(如走廊)时, △tls取3 ℃,;当相邻散热量在23~116 W /m2时, △tls取5 ℃
房间内部冷负荷
建筑内部冷负荷的计算包括室内人员散热、室内照明设施、工作用设备散热等引起的冷负荷
.1室内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
Qr= Qs·CCL + Qq ; Qs = n·Cr·q1 ,Qq = n·Cr·q2 公式(4-5) Qq——潜热冷负荷,W
q1——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的显热量,W
n——空调房间内的人数,人
Cr——群集系数
q2——每个人散发的潜热量,W
Qr——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Qs·CCL——显热冷负荷,W
CCL——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表4-5 室内人员的群集系数
计算时需要注意: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电影院、体育场、演艺场等,由于人体对维护结构和室内物品的辐射换热量会相应的减小,可取C
CL
=。

如果在全天24小时之内室温不能保持恒定(例如夜间停止使用供冷系统),
可取C
CL
=。

.2室内照明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根据照明灯具的类型和安装方式不同,其冷负荷计算式分别如下:
Q = N·n1·Ccl(白炽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公式(4-6) Q =(N1 + N2)·n1·Ccl(明装荧光灯:镇流器安装再空调房间内)公式(4-7) Q = N1·n1·n2·Ccl (暗装荧光灯:灯管安在吊顶玻璃罩内)公式(4-8) N——白炽灯的功率,W
N1——荧光灯的功率,W
N2——镇流器的功率,一般取荧光灯功率的20%,W
n1——灯具的同时使用系数,即逐时使用功率与安装功率的比例
n2——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为,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为——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系数
.3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Q=1000·n1·n2·n3·N/η(工艺设备及其电动机都放在室内)公式(4-9) Q=1000·n1·n2·n3·N (只有工艺设备在室内,而电动机不在室内)公式(4-10)
Q=1000·n1·n2·n3·1η
η
-
N(工艺设备不在室内,而只有电动机放室内)
式中: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公式(4-11) n2——电动机负荷系数,定义为电动机每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机器设计时最大实耗功率之比;
n3——同时使用系数,定义为室内电动机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率
之比,一般取~。

η——电动机效率,可由产品样本查得,一般可取08~
n1——利用系数,是电动机最大实效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可取~可用以反映安装功率的利用程度;
查资料[ 1]当办公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事先无法确定时,可按下表给出的电气设备功率密度推算空调区的办公设备散热量。

表4-6 电器设备的功率密度
.4 新风冷负荷
向室内供应新风带入的热量所需的冷量称为新风冷负荷,即将新风由室外状态处理到室内状态所需抵消的冷量,这就是新风冷负荷的定义。

新风全冷负荷计算公式为:
W = 1/1000·ρw·L·(dw – dn) 湿负荷公式(4-12) Qx = 1/·ρw·L·(tw-tn) 显热负荷公式(4-13) Qq = 1/·ρw·L·(Iw-In) 全热负荷公式(4-14) tw——室外空气调节计算干球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Iw——室外空气焓值,kJ/kg干空气
In——室内空气焓值,kJ/kg干空气
ρw——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下密度:一般取:m3
L——空气量 m3/h
dw——室外空气含湿量,g/kg干空气
dn——室内空气含湿量,g/kg干空气
房间的湿负荷
建筑物的湿负荷的定义是室内人体和设备的散湿量,在现在高层建筑中,主要是人体散湿量,其次是游泳馆等水表面的散湿量。

人体散湿量由下式计算: Wr = n·Cr·w 公式(4-15) Wr——人体的散湿量,g/h
Cr——群集系数
n——空调房间内的人数,人
w——每个人的散湿量,g/h
综合办公楼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
以一层的大厅和产品展区为例,其他见附表4-1
表4-7 采用天正暖通计算软件计算
送风量及房间设备负荷的确定
查资料[2]新风量的计算采用的方法如下:
(1)满足卫生要求:新风量Gw=人数×满足卫生要求所需新风量
(2)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新风量:
查资料(1)一般舒适性空调的室内正压,宜取5—10Pa,最大不大于50Pa.故可以取换气次数为h.
新风量Gw=房间体积×保证室内正压所需的换气次数+局部排风量
(3)最小新风比为:10% 新风量Gw=送风量×最小新风比
最小新风量取上述三者最大的一个。

全空气系统送回风量及空调系统负荷的确定
1~2层的大厅、产品展示区、外贸部,3~9层的大空间的活动厅和会议室,采用一次回风的全空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量通常按照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按下式计算确定:
1000o
N o N d d W
i i Q G -=-=
公式(4-16)
式中:G ——送风量(kg/s );
o i ——送风状态下的空气的焓值(kJ/kg );
N d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
o d ——送风状态下的空气的含湿量(g/kg ); Q ——室内冷负荷(kW ); W ——室内湿负荷(kg/s );
N
i ——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
房间热负荷Q 和湿负荷W 都是已知的,室内状态点N 在d i -图上的位置已经确定,因此只要过N 点作惹事线ε线,也能确定送风状态点O ,从而算出送风量G 。

全空气一次回风处理过程如下图:
全空一次回风系统焓湿图
夏季处理过程如下:
W
C →L →N ,
N 以一层的产品展区为例进行计算:
热湿比:ε=W Q
=(81702)/*=47145 公式(4-17)
在焓湿图上找出室内状态点:
室内状态点:N--干球温度(℃):25 焓(kJ/kg.干空气):56 相对湿度(%):60
热湿比ε和室内状态点N 确定在焓湿图上确定送风状态点L ,干球温度:18 焓io =48kJ/kg 相对湿度(%):90; 由于δt=25-18=7℃<10℃,故可以采用露点送风。

送风量: G=O N i i Q
-=(81702)/(56-48)=s=30600m3/h ;
新风量:
(1)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新风量:G=*V=3795m3/h ;
(2)满足卫生要求: 新风量Gw=人数×满足卫生要求所需新风量=1100m3/h ;
(3)最小新风比为:10% 新风量Gw=30600m3/h ×10% =3060m3/h 故一层产品展区的新风量为3795m3/h ,新风比m=3795/30600=%,回风量为27540m3/h
由=
--N W N
C i i i i m%得:混合点=c i kg ;查i-d 图得到露点焓值il=48kJ/kg ; 空调系统所需冷量: )(L C O i i G Q -=/=58000W ; 公式(4-18) 空调机组型号的确定
以一层的产品展区为例, 已知,空调系统所需冷量:
)
(L C O i i G Q -=/=58000W ;公式(4-19)
送风量: G= O N i i Q -30600m3/h ; 公式(4-20)
故可选取两个海尔G-18WF 空调机组,
表4-8
3~9层是面积相对较小的办公室,休息室,秘书室等,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的空调系统,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的等焓线上,新风不承担室内负荷。

而风机盘管承担全部室内冷湿负荷,盘管在湿负荷下工作。

以房间3001办公室为例,室内的冷负荷为=Q 3116W ,∑W=h ,26=n t ℃,
0060=n φ,=n i 57kJ/kg ,0065w =φ, 5.13=w t ℃,w i =98kg kJ /。

总送风量:确定室内热湿比=∑∑=W Q ε22893,取送风温差为C o 8,过室内点N 做热湿比线与18℃等温线的交点即为空气处理器送风状态点O ,
O
i =kg
总风量为
1000
6.3⨯-=-⨯=
o
N o N d d W
i i Q G =h 。

公式(4-21)
风机盘管风量:
(1)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新风量:G=*V=h ;
(2)满足卫生要求: 新风量Gw=人数×满足卫生要求所需新风量=240m3/h ; (3)最小新风比为:10% 新风量Gw=1082m3/h ×10% =h 满足要求的新风量为,240m3/h; 风机盘管风量
f w
G G G =-=h 。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焓湿图
考虑到机组的盘管使用后积垢积尘对传热的影响,要对冷负荷进行修正,对于仅用于冷却使用的,修正系数α=。

温升后的新风状态点:00L 08=φ,5.23L =t ℃,L i =62kg kJ /。

风盘回风点M : 00m 95=φ ,5.16m =t ℃,m i =45kg kJ /。

夏季新风冷负荷:
)(w L i iw G Q -==240*(98-62)=*36= kw 公式(4-22) 夏季风盘冷负荷:
)(m f i i G Q n -==*12= kw 公式(4-23)
风机盘管型号的确定 以房间3001办公室为例, 已知, 夏季风盘冷负荷:
)(m f i i G Q n -==*12= kw 公式(4-24)
风机盘管风量
f w
G G G =-=h 。

故可以选取YGFC06CC2S 型风机盘管。

表4-9 各房间空调系统风量和负荷统计表
第五章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选型
全空气系统空调机组的选型
全空气系统全部由处理过的空气负担室内空调负荷,本设计的全空气系统统一采用一次回风的露点送风形式,空调机组的选型主要是根据系统的总负荷和总的送风量进行选择,根据“各房间空调系统风量和负荷统计表”进行空调机组的选取。

表5-1 空调机组的选型
风机盘管的选型
空调房间多,空间小,且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温度,或空调房间面积较大,但风管敷设困难时。

宜采用独立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

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承担室内围护结构和人体照明等冷负荷,新风机处理室外新风,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而风机盘管承担全部室内冷湿负荷。

新风负荷由新风机组承担,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的结露现象可得到改善。

本设计的新风系统不承担室内冷负荷,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点,冷湿负荷由风机盘管承担。

采用卧式盘管,暗装于室内。

风机盘管的选取方法主要是根据房间的热湿负荷,室内状态点,新风量,管道温升等来确定风机盘管的冷量和风机盘管的回风量。

进而选取风机盘管的型号和数量。

以三层房间为例,其他见附表5-1
表5-2 根据“各房间空调系统风量和负荷统计表”进行风机盘管的选取
风机盘管的型号
新风机组的选型
本设计的新风系统不承担室内冷负荷,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点,冷湿负荷由风机盘管承担。

新风机组的选取方法主要是根据送入房间的新风量,室内状态点,新风冷负荷,管道温升等来确定新风机组的额定冷量和新风机组的额定新风量。

进而选取新风机组的型号和数量。

表5-3 新风机组的选型
第六章空调风系统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确定
本综合办公楼的空调系统为舒适性空调,设计室内温湿度状态参数:夏季空调26℃,φ=60%,冬季供暖18℃,φ=50%;房间送风高度最高为米,送风温差小于10℃,查资料[1]表中所示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本设计一层大厅,六层大会议室,八层中厅采用散流器侧送风,上部送风下部回风,其他房间采用散流器上部送风上部回风。

风口的布置的基本原则
查资料[1]可知散流器布置原则:
1.应利于送风气流对空气的诱导,布置时应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避免有障碍物(如柱)对散流器送方向产生阻挡。

2.散流器与支管连接采用柔性风管,从而利于施工。

3.吊顶的上方应当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安装调节阀来调节风管和散流器的风量。

4.可按对称均匀或者梅花形布置,侧墙与散流器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1m。

风口的选择原则
表6-1 查资料[1]表散流器最大的送风速度(m/s)
本综合办公楼的风口,均采用散流器送风。

散流器尺寸由风量和风速要求确定。

散流器的风量风速确定公式:A= G/(v?3600)(m2)
以一层的产品展区为例:
送风量G=30600m3/h,回风量G回=26805m3/h,房间的面积650m2。

风口布置:送风口20个,风量1500m3/h;回风口10个,回风量2700m3/h。

故根据公式:A= G/(v?3600)(m2),可确定送风口喉部风速为V=s,风口尺寸400×300的散流器;回风口喉部风速为V=s,风口尺寸400×400的散流器:其余送回风口的计算方法如此,详见风管平面图送风风管尺寸标注。

风管阀门的选择原则
查资料[1]可的风管阀门的确定原则
对于一般的空调系统要求风管的并联管路之间的不平衡率应小于15%。

若超出15%,则应采用下面几种阻力平衡的方法:(1)在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支管管径;(2)阀门调节。

1.送、回风口处应按放有(手动)风量调节阀:
(1).对于矩形风管长边宽度<320 mm的情况,应当采用蝶阀调节;
(2).对于矩形风管长边宽度≥320mm的情况,应当选用对开式多叶调节阀调节;
2.新风机组送风口应设有软连接,防火风阀和止逆阀:
(1).新风机入口前设置防火阀风阀,与新风机联动运行,期作用是当冬季新风机内,盘管温度低于保护温度而导致停机时,可以联动闭合风管。

(2).止逆阀可以防止气流倒流,并且可以防止处理后的空气被污染。

空调系统的风管的设计
查资料[4],空调风管系统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风管布置合理;风管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