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讲义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教学讲义第21讲:常见的酸(学生版).docx

初三化学教学讲义第21讲:常见的酸(学生版).docx

第X讲纟见的酸大脑体操)(不用添加内容,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行添加)作业完成冠)(不用添加内容,也不做修改)知识梳理)一.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1> HW H2SO K H2CO3等。

HCK+Cr; H2S04=2H f+S042_;(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5(011)2等。

NaOH=Na++OH_; Ca(OH)2=Ca2++2OH_;(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女口:l^aCK NH1NO3等。

NaCl=Na*+Cr; NHNO3二NHj+Wh ;二、常见的酸1.生活中常用的酸:胃液中含有的盐酸(HC1),蓄电池屮含有硫酸(H:$OQ,酸雨屮含有的硫酸及硝酸(HNOQ,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OOH或HAc);饮料中可能含有的碳酸、柠檬酸等2.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注意:浓硫酸具有一定的特性:(1)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气体干燥,但除等碱性气体除外[2NH3 + IbSO.i = (NHO2SO.1l (2)脫水性(化学性质)一一黑血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使之炭化。

)(3)强氧化性,腐蚀性一一与金属发生反应,不生成氢气而是水(4)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器壁,不断搅拌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水分沸腾,并且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

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就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致使水沸腾而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造成事故。

(5)安全事故的处理:首先迅速用抹布将其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3%~5%的NaHCO:. 涂敷。

稀硫酸溅到皮肤上后,应该马上冲洗,因为随着稀硫酸屮溶剂的蒸发,也会变成浓硫酸。

3.酸的化学性质(1)实验: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化学性质的比较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初三化学第一章讲义

初三化学第一章讲义

精锐一对一学科教师指导讲义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学员编号:学员姓名:年级:指导科目:化学课时数:学科教师: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讲课日期实时段1. 1. 掌握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教课目标2.2. 学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掌握基本实验技术教课内容【知识点梳理】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 )定义: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2 )特点: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 )形式:破裂、扩散、蒸发、凝结、消融、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问: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吗?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 )定义:变化时生成了其余物质,又叫化学反响(2 )特点:生成了其余物质(3 )常陪伴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积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响、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复原性、热稳固性、腐化性。

问: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吗?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差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差别是:能否有新物质生成注:化学变化中必定陪伴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必定不陪伴化学变化。

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实验研究步骤:察看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说( 1 )、点燃前:①察看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密度比水小②用小刀切下一块白腊,投入水中,察看:浮在水上。

结论:难溶于水,硬度小,( 2 )、点燃蜡烛:①用火柴点燃蜡烛,察看蜡烛火焰,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光亮,内层暗。

结论:白腊拥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②取一根火柴,快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初三化学讲义(全套)

初三化学讲义(全套)

退伍军人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化学》讲义(学时:90)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重点:原子的组成同位素核外电子的排布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时安排:4课时一、原子的组成和同位素1. 原子的组成原子核中子:不带电荷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原子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2. 质量数(A):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并相加所得到的数值。

质子:Z原子核原子A Z X 中子:N=A-Z核外电子:Z关系式:①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3.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歨认识1.电子层(1)定义:离核距离远近不等的电子运动区域(2)电子层的编号电子层序数n:1 2 3 4 5 6 7 …对应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的能量:电子离核由近到远,电子的能量同低到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4)除第一层为2个电子外,其余各层电子数为8个、18个或32个时都是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带正电,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难点:元素周期律课时安排:4课时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屋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成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即周期表中各“横行”。

①周期的序数 = 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②现已发现的元素中,核外最多有7个电子层,所以一共有7个周期。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分别有2、8、8种元素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分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有28种元素2.族:周期表中的纵行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除第8、9、10三个纵列合称为第VIII族外,其余15个纵列,每一个纵列标作为一族。

范卿平初三化学讲义

范卿平初三化学讲义

范卿平初三化学讲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化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海水、饮料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元素的化学符号用来代表元素的名称,例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置换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相互置换形成新的物质。

电解反应是指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四、常见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化学理论。

常见的化学实验有酸碱中和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电解实验等。

酸碱中和实验是通过将酸和碱混合,观察酸碱反应产生的现象。

金属活动性实验是通过将金属与酸或其他物质反应,观察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电解实验是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电,观察电解质的分解和反应现象。

五、化学的应用化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化学在医药领域中用于药物的合成和药物的分析。

化学在农业领域中用于肥料的生产和农药的合成。

化学在工业领域中用于塑料的制造和化学工艺的开发。

化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用于废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

化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初三总复习《电学》讲义

初三总复习《电学》讲义

初三总复习《电学》讲义一.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⑴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⑵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自由电子实际移动方向的反方向。

⑶电流强度: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物理量符号“I”①定义公式:I =Qt,②单位:是安培单位符号“A”,1安=1库∕秒即1A=1c/s。

③单位换算:1A=103mA 1mA=103µA⑷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可以表示电流强弱程度。

例1:1A的物理意义一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1库仑。

⑸基本物理量估测:例2:①一只白炽灯泡工作电流约 0.2A 左右;②一台电视机工作电流约0.5A 左右。

二.电源和电压1.电源及其作用: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能持续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它的作用是提供了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所需之动力——电压。

从能的转化角度看,电源是一种把化学能(干电池)、机械能(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或其它形式的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使用电源时的注意点:绝不允许用导线将两极直接连接起来(称为电源短路),否则会损坏电源。

3.电压作用:电压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维持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提供电压),电路必须是通路。

⑴物理量符号:“U”电压单位:“伏特”简称“伏”单位符号:“V”⑵单位换算:1KV=103V 1 V=103mV⑶基本物理量估测: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伏,照明电路电压为220伏。

高压输电线电压约几千伏到几百千伏。

4.电流、电压的测量:⑴几点说明:电流表、电压表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又短又粗的导线,所以电阻很小,在电路里可近似认为电阻为0; 电压表相当于一根又长又细的导线,所以电阻很大。

在电路里可近似认为电阻为∞。

例题1:下列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接法正确的是………………………( )A .甲图;B .乙图;C .丙图;D .丁图。

三.电阻:1.电阻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⑴计算公式:R = U I单位:欧姆“Ω” 单位换算:1MΩ=103K Ω 1K Ω=103Ω ⑵关于R = U I的物理含义:电压与电流强度的比值大小反映了电阻的大小,电阻大小决定了比值的大小。

初三英语总复习语法讲义

初三英语总复习语法讲义

名词一、特别区分不可数:weather, news, information, advice 可数:message, instruction, suggestion,二、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1、month2、half thief knife leaf oneself wife life shelf wolf loaf3、hero tomato potato4、foot tooth mouse man woman child5、human being man doctor woman teacher6、sheep deer7、Chinese Swiss Japanese Englishman FrenchmanAmerican Australian Canadian IndianItalian Russian German Greek Swede8、people police shorts trousersplants clothes scissors glasses9、human human三、名词所有格1、词尾已有--s的复数名词,词尾加2、词尾不带--s的复数名词,词尾加3、名词所有格可以表示地点(一般省去某人的家、店铺、办公室等)4、双重所有格: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

of +名词所有格、名词性物主代词代词一、人称代词1、主格:句子中作,2、宾格:句子中作,在或之后。

3、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句子中作,在之前。

4、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一个词。

句子中作或,后不能再接二、反身代词1、enjoy oneself2、teach oneself = learn…b y oneself3、help oneself to…4、leave sb. by oneself5、dress oneself6、lose oneself7、for oneself 8、keep sth. to oneself 9、make oneself P.P三、不定代词each every both neithereither all none四、复合不定代词冠词1、such a/an + adj…. so adj. a/an +…2、quite/rather a/an… a very…3、a/an + adj. + 三餐/天气4、a/an +序数词= another… 。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你好!欢迎使用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该讲义的主要内容。

一、目录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实数与数轴第二章:一次函数第三章:三角形第四章:四边形第五章:圆第六章:统计初步第七章:数学思想方法二、主要内容1. 实数与数轴:本章主要介绍实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数轴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2.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以及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3. 三角形:本章主要介绍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4. 四边形:本章主要介绍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5. 圆:本章主要介绍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圆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6. 统计初步:本章主要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统计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7. 数学思想方法:本章主要介绍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以及这些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作业与练习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提供了大量的作业与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作业与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初三人教版必备英语核心讲义

初三人教版必备英语核心讲义

初三人教版必备英语核心讲义Unit 1 My New TeachersPart 1: Introduction (150 words)In this unit, we will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topic "My New Teachers." As we transition to a new school year, we are introduced to new teachers who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 in our education. We will explore different aspects of getting to know and understanding our new teachers, including their personalities, teaching styles, and expectations. Through this unit, we will not only improve ou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buil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ur teachers. Let's begin our journey of learning with enthusiasm and a positive attitude!Part 2: Meeting Our New Teachers (250 words)1. First Impress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a new school year, we are introduced to our new teachers for the first time. We sh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mak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by being polite and showing respect. Remember to greet them with a smile and introduce yourself confidently.2. Getting to Know Their Personalities: Each teacher has a unique personality, and it's essentia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ir individual traits. Some teachers may be strict, while others may be more relaxed. By observing their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m,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ir personalities.3. Understanding Teaching Styles: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such as lecturing, facilitating discussions, or us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Pay attention to how your teachers present the lessons and adapt your learning strategies accordingly to make the most out of their teaching methods.Part 3: Maintain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400 words)1. Respecting Their Authority: Teachers are in a position of authority, and it's crucial to show them respec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Observe their rules and guideline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learning environment.2. Active Participation: Engage in class discussions, ask questions,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group activities. By actively participating, we not only enhance our learning experience but also show our teachers that we are motivated and eager to learn.3.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Clear communication with our teachersis vital for build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If we need help or have a concern, don't hesitate to approach them politely and express ourselves clearly. Listening attentively during class and following instructions also demonstrate respect for their guidance.4. Meeting Academic Expectations: Teachers have certain expectations regarding our academic performance. We should strive to meet these expectations by completing assignments on time, studying diligently, and asking for help when needed. By meeting their expectations, we show our teachers that we are committed to our education.Part 4: Building Rapport Outside the Classroom (300 words)1. Participating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eachers often support and lead variou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allows us to pursue our interests but also helps us connect with our teachers on a personal level. This can further strengthen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m.2. Showing Gratitude: From time to time, it's important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our teachers for their hard work and guidance. Simple gestures such as saying "thank you" or giving them a handmade card can go a long way in showing appreciation.3. Seeking their Advice: Teachers have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eyond the classroom. By seeking their advice on personal or academic matters, we demonstrate our trust in their expertise and form a deeper connection with them.Conclusion (100 words)In this unit, we have explored various aspects of getting to know and understanding our new teachers. Remember that build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ur teachers is not only essential for our academic succes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a supportive and conduc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Let us embrac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our new teachers and make the most of the knowledge and guidance they offer.。

初三物理认识内能讲义

初三物理认识内能讲义

认识内能1、内能(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

(3)内能的特点:①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可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具有多少内能。

③内能是可以变化的。

④对单个分子或少量分子谈内能是无意义的。

(3)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有关。

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③物体的内能还和状态有关。

如:一定质量的固态晶体熔化为同温度的液体时,内能增大。

2、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具有方向性,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不会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从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到高温部分。

4、能和温度的关系1、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2、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

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课堂练习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块的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C.同一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少D.质量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的内能多2.(2021·常德)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3.(2021·青海)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晒太阳B. 搓手取暖C. 用电褥子取暖D. 向双手哈气取暖4.(2021·北部湾)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A. 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B. 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C. 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D. 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5.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

初三化学新人教版讲义

初三化学新人教版讲义

初三化学新人教版讲义介绍本讲义主要针对初三学生,是基于新人教版教材编写的化学课程讲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等的科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内容大纲1. 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础知识-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方程式用于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用于表示元素,化学式用于表示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相变是物质由一态转化为另一态的过程。

-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相关,物理性质则与物质的外观、密度、熔点等性质相关。

- 酸碱性和pH值: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碱性物质具有碱性,pH值用于表示物质的酸性碱性程度。

3. 常见物质与应用常见物质与应用-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非金属则相反。

- 化合物与化学方程:常见的化合物有水、盐酸、硫酸等,化学方程用于描述化学反应。

-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用于呼吸、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等。

4. 化学实验与安全化学实验与安全-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如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实验室安全等。

- 常用实验器具和试剂:如量筒、烧杯、试管等,以及常用试剂的特点和用途。

- 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分析和总结。

以上仅为初三化学新人教版讲义的概要内容,具体章节和细节可根据教材结构进行安排和编写。

希望这份讲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意安全。

注: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初三化学讲义《酸碱盐之酸和碱》

初三化学讲义《酸碱盐之酸和碱》

一、酸的特点:1.酸可以看作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2.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阴、阳离子,并且阳离子全 部都是氢离子(H +)酸−−−−→水作用下H + (阳离子)+ 酸根离子(阴离子) 3.不同的酸在水中的阴离子是不同的,如SO 42-,NO 3-,Cl-等都称为酸根离子4.不能说是酸就一定有酸味,绝大部分的酸都没有酸味5.大部分酸都溶于水二、碱的特点:1.碱可以看作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2.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阴、阳离子,并且阴离子全部都是氢 氧根离子(OH -)碱−−−−→水作用下金属离子(阳离子)+ OH -(阴离子) 【特例:一水合氨:NH 4+和OH —】3.不同的碱在水中的阳离子是不同的,如Na +、K +、Ca 2+等4.碱可以分为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三、盐的特点:1.盐可以看作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2.盐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阴、阳离子知识导航模块一 认识酸、碱、盐2酸碱盐之酸和碱图2-1 常见的酸图2-2 氢氧化钾固体盐−−−−→水作用下金属离子(阳离子)+ 酸根离子(阴离子)【特例:铵盐:由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组成】 3.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溶解性表见附录)四、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一些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里解离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后,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溶质−−−−→水作用下自由阳离子 + 自由阴离子例如:+33KNO K +NO −−−−−→水分子作用下—【注意】①溶液的导电性,与单位体积溶液内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②不论是什么溶液,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一定相等,即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③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却能导电。

这说明,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

例1. ①下列各组离子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 )A. Na +、HCO 3-B. OH -、K + C. H +、Cl -D. H +、SO 42-、Na + 【答案】C②下列各组离子属于碱的电离产物的是( )A. Na +、CO 3-B. OH -、Na +C. H +、K +、CO 32-D. Cu 2+、OH -、CO 32- 【答案】B③(2012扬州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 .CO 2B .HClC .NH 3·H 2OD .K 2SO 4 【答案】C例2.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的是( )A .MgSO 4B .NaNO 3C .NaHCO 3D .P 2O 5基础达标图2-3 常见的食盐【答案】D模块二常见的酸及酸的性质知识导航一、常见的酸1、盐酸(HCl)(1)物理性质:HCl气体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为无色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如Fe3+)而显黄色)。

初三数学讲义

初三数学讲义

初三数学讲义几何初步一.课前练一练二.教学内容(一)教纲要求1、线段的定义、中点。

2、线段的比较、度量3、线段公理。

4、直线公理,垂线性质5、对顶角的性质。

6、平行线的性质、判定7、射线的定义。

8、射线的性质9、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10、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垂线段最短的性质1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13、探索平行线性质14、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直线的平行线15、度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二)基础知识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_____________叫两点间距离.2. 1周角=__________平角=_____________直角=____________.3.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这两个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对顶角___________.5. 过直线外一点心__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7. 平行线的判定:________相等,或______相等,或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8.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三)例题1.下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6,第三边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10 B.12 C.14 D.163.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少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4.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 )A .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B .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C .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D .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5. 如图(2)所示,1l ∥2l ,AB ⊥1l ,∠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 A .60° B .50° C .40° D .30°6. 适合C B A ∠=∠=∠3121的△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7. 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外角和的5倍,则边数n 等于( ) A .24 B .12 C .8 D .6 8.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线段DE 的长,求线段DE 的长.9.(08益阳) 如图,在△ABC 中,AB =BC =12cm ,∠ABC =8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1) 求∠EDB 的度数; (2) 求DE 的长.EDBA图(2)21l l αCBA一、 教学练习1. 于直线AB ,线段CD ,射线EF ,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 )2. 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A 、1∠=3∠B 、31801∠-︒=∠C 、3901∠+︒=∠D 、以上都不对3. P 为直线l 外一点,C B A 、、为l 上三点,且l PB ⊥,那么( )A 、PC PB PA 、、三条线段中PB 最短 B 、线段PB 叫做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C 、线段AB 是点A 到PB 的距离D 、线段AC 的长度是点A 到PC 的距离4. 如图,115︒∠=,90AOC ︒∠=,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A 、75︒B 、15︒C 、105︒D 、165︒5. 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 、南偏西50度方向B 、南偏西40度方向C 、北偏东50度方向D 、北偏东40度方向(2) 作图并分析1、⑴在图上过A 点画出直线BC 、直线AC 的垂线;⑵在图上过B 点画出直线AC 的垂线,过C 点画出直线AB 的垂线。

初三化学教研讲义第一单元

初三化学教研讲义第一单元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水蒸气液化、胆矾的研碎、胆矾溶于水四种变化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向石灰石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两种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其他新物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注意:我们日常看到的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水铸成锅、电灯发光等都是物理变化。

而木柴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变质、酒和醋的酿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都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伴随现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注意:①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和产生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②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为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为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爆炸前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③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如果一种化学变化中出现了某一现象,我们说这个变化开始了,而当现象消失时,说明变化结束了。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技巧: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所有的燃烧现象均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2)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注明条件。

由于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把101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3)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标准大气压)(4)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初三化学第一节讲义

初三化学第一节讲义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白色粉笔研碎后成为白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初三数学课堂讲义---相似

初三数学课堂讲义---相似

初三数学课堂讲义---相似学校 姓名Ⅰ.知识归纳1.几个重要概念与性质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ba =dc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有关性质①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ad=bc 。

如果ad=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d c b a =。

②合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d dc b b a ±=±。

③等比性质:如果d c b a ==∙∙∙=n m (b+d+∙∙∙+n ≠0),那么ban d b m c a =+∙∙∙+++∙∙∙++ ④b 是线段a 、d 的比例中项,则b 2=ad.补充:射影定理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它分斜边所得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且每条直角边都是它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如图(1):Rt △ABC中,若CD为高,则有CD 2=BD•AD 、BC2=BD•AB或AC2=AD•AB。

(尽管义务教材中没有列入,但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应用很广泛,若能很好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它,常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ABDEAD 图3E BCF GⅡ.典例剖析例1① 在比例尺是1:38000的南京交通游览图上,玄武湖隧道长约7cm ,则它的实际长度约为______Km 。

② 若b a =32 则b ba +=__________. ③ 若b a b a -+22=59 则a :b=__________.④ 已知: 2a =3b =5c且3a+2b-c=14 ,则 a+b+c 的值为_____.⑤ 某同学想利用影子的长度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在某一时刻他测得自己影子长为0.8m ,立即去测量旗杆的影子长为5m ,已知他的身高为1.6m ,则旗杆的高度为___m.例2.如图1,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与△AED 相似.(20XX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试题)例3、如图18-6,在□ABCD 中,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DE ,交AC 于点G ,交BC 于点F ,那么图中相似的三角形(不含全等三角形)共有( )A. 6对B. 5对C. 4对D. 3对例4.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摆成如图3的样子,假设图形中的所有点、线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图形中有相似(不包括全等)三角形吗?如果有,把他们一一写出来.(20XX 年吉林省中考试题)例5、如图18-4,∆ABC 中,E 为中线AD 上一点,且AE=1/3AD.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则AF:FC=___ .A F EB DC 图18-4ADGCBEF 图18-6N M Q P E D B A 例6、 如图1,AD 是△ABC 的高,AE 是△ABC 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 ·AC=AE ·AD.图1例7、在△ABC 中,AD 是高,矩形PQMN 的顶点P 、N 分别在AB 、AC 上,QM 在边BC 上.若BC=8cm ,AD=6cm ,且PN=2PQ ,求矩形PQMN 的周长.Ⅲ.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1.已知5y -4x =0,那么(x +y )︰(x -y )的值等于………………………………( )(A )91 (B )-9 (C )9 (D )-91 2.在比例尺为1∶20的图纸上画出的某个零件的长是32mm ,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 ) (A)64m (B)64dm (C)64cm (D)64mm3.已知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 则AC ∶BC = ( )(A)(5-1)∶2 (B)(5 +1)∶2 (C)(3-5)∶2 (D)(3+5)∶24 如图18-25,在□ABCD 中,G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AG 与BD 交于点E ,与DC 交与点F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 3对B. 4对C. 5对D. 6对(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5、小明在打网球时,为使球恰好能过网(网高为0.8m ),且落在对方区域离网5m 的位置上,已知他击球的高度是2.4m ,则她应站在离网的( )ABCDNDABEFGA.15m 处B.10m 处C.8m 处D.7.5m 处6、如图,在□ABCD 中,如果M 为CD 中点,AM 与BD 相交于点 N ,那么S △DMN ∶S □ABCD 为 ( ) A 、1∶12 B 、1∶9 C 、1∶8D 、1∶67、如图是一束平行的阳光从感教室窗户射入的平面示意图,光线与地面所成角AMC=30°,在教室地面的影长MN=23米。

初三语文讲义教案设计模板

初三语文讲义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文名称)》讲义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正确书写;(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表达技巧。

2. 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提高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课堂讨论。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表达技巧;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词语;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3.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课文学习中。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教具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情节;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生字、生词教学:(1)教师板书生字、生词,讲解字词的读音、字形和词义;(2)学生跟读,巩固字词。

2. 课文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2)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的写作手法;(3)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词语。

3. 修辞手法教学:(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 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2.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课课文,为下节课做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 Hi, Tim. How are you doing?
---
A.Watching TV
B. I’m OK
C. That’s all right
D. It’s a pleasure
不用谢:You are welcome./That’s all right./Not at all/
28. --- 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
--- .
A. Never mind
B. Well done
C. Yes, please
D. I’d lov e to
29.Jack is supposed to _____for Carmen while she is on wedding leave.
A . take over B.look over C.go over D.turn over
Take over:接管,接收 I'm going to take over the company one day.
我总有一天会接管这家公司。

Look over:检查,察看 They presented their draft to the president, who looked it over, nodded and signed it. 他们把草案呈交给总统,总统看了看,点了点头,签了字。

go over:复习,重温,仔细检查 I usually go over my homework when I finish it.
Turn over:移交给,翻阅,反复考虑 I would have to turn the evidence over to the police. 我将不得不把证据交给警察。

30.He truly believed that his wife would _____from dead.
A.rise
B.live
C.wake
D.raise
Rise from dead:重生
一般事物自身可以升高,上升的,常用rise,例如太阳东升,河水上涨.而raise一般是人为地让事物升高,例如举起胳膊,提高薪水等.
31.”can you help me ?”she asked, a ____of hope in her voice.
A.beat
B.note
C.line
D.sound
A note of hope 一线希望 It’s a small note of hope in the din. 在喧嚣中这是个小小的希望。

31.He’d been out celebrating and _____his wife drive him home.
A.hoped
B.preferred
C.expected
D.waited
Hope to do 或者是hope that...而没有hope sb to do
expect to do 或者expect sb to do 或者expect that...
32.The women was really ____with her son at his bad behavior.
A.pleased
B.satisfied
C.strict
D.cross
be cross with (对..)生气,发脾气
Don't be cross with the child for being late.
不要对迟到的孩子发脾气。

33.I’d like a mobile phone.could you show me ____?
A it B.one C.anything D.another
one是“同类不同个”, it就是同一个
如 I have no pen and I want to buy one (任一支钢笔,同类)
There only one pen there, I have to buy it ( 就是前面那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