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中江县初中2024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德阳中江县初中2024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或(jiàn)糜.子(méi)强.词夺理(qiáng)
B.俯瞰.(kàn)龟.裂(guī)伤痕累.累(lěi)
C.畸.形(jī)旌.旗(jīng)锱.铢必较(zī)
D.罅.隙(xià)追溯.(shù)唠.唠叨叨(láo)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它不仅是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更是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
(把“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与“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调换)
B.在遭受强烈地震海啸后,印尼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展开。
(删掉“在”和“后”)
C.在第十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把“抗灾”与“防灾”对调)
D.近年来,我校围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主题,让师生通过阅读扩大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
(把“扩大”改为“增加”)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预示着中国将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代。
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D.通过《黑豹》这部电影,使我从服装、道具、场景、语言、仪式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了非洲文化。
4.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谈论岭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B.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C.《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大片。
D.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冰红茶、农夫山泉等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料之一。
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歌的首联作者从回忆人生经历入手,写了自己明经入仕和起兵勤王抗元的两件大事。
B.颔联中作者先写个人命运,再写国家局势,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出二者都已经无法挽回。
C.颈联中作者先追忆往昔战况,再慨叹眼前处境,表现出当时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格调也变得豪放洒脱,表现出坚贞的气节和舍身取义的决心。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 -10)自主研发的一系列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这些节目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经播出,快速引发了全民的关注,大家在议论节目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节目内容后面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很多人喜欢这个节目,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层、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一部电影火了——《流浪地球》;一首歌热了——《我和我的祖国》;大到博物馆里熙熙攘攘,民俗活动热热阐闹;小到家门口的春联福字,街道上的大红灯笼。
春节期间,各种文化元素,或时尚或传统,时时处处,伴随着人们欢度新年。
节日与文化历来密不可分。
随着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国人的精神追求日益增长,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节日的重要角色。
而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犹如一条来自远古,经过现在,而又流向来来的河。
由此看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动力。
材料三部分文化节目的图标。
(见下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分析村料三的几个图标,写出它们的共同点。
(不少于两点)
(3)请介绍材料三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图标的构图要素,并提示其含义。
7.古诗文填空。
①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写出江上夜晚的美景。
②《雁门太守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战事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简·爱》中,简·爱的反抗性格和她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水浒传》中,武松曾斗杀西门庆痛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火烧瓦罐寺。
C.《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不顾刘四爷的反对,毅然嫁给祥子,表现了她泼辣、直率的性格。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和钢铁般的意志。
(2)学者何锡章认为《西游记》中的沙僧是“君子之德的楷模”。
请写出沙僧身上的一种美德,并简述一个能够表现此美德的情节。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冰雪”一词表明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里。
B.诗中运用类比的手法突出梅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赞,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间。
C.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平实却富有韵味。
D.作者在诗的结尾处,点明了主旨。
2.作者通过对梅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养浩执法
仁宗①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②为谕德③。
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
移时饮归,中使④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①即宋仁宗,当时还是太子。
②鲁肃简公:即鲁宗道,卒谥肃简。
③谕德:官职名,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
④中使:即前文中的“使者”,指宦官。
1.下列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微.行饮其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B.中使与.约曰/选贤与.能
C.上若.怪公来迟/关山度若.飞
D.但以实.告/名副其实.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结合选文,说说真宗“奇”鲁肃简公的原因。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
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分析、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
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要、对要、对要。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
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
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
事情就是这样:以已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已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
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
人的容量和他成现的事业是成正比的。
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论话》中说:“宽则得众。
”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
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
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
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
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
今天我们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
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
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
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祥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重重关山最终实现。
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
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于细微。
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快乐是一种能力
B.快乐是能力,能力兴于细微。
C.实现快乐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的。
D.快乐能力的形成过程和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
(2)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对_____要_____、对_____要_____、对_____要_____。
3.(1)下列内容填入第⑥段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慎思不断,好学不倦,笃行不变,明辨不止
B.笃行不变,慎思不断,好学不倦,明辨不止
C.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
D.明辨不止,慎思不断,笃行不变,好学不倦
(2)请简析这样选填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相关链接内容,可用作第段的事实论据。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不超过15个字)[相关钵接]1896年.居里夫妇立志向放射性研究领域进军、在一间原来用作贮藏闭塞潮湿的房子里,利用极其简
单的装置开始工作。
2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但研究成果并未得到科学界的承认。
为此,以后的4年,不论寒冬酷署,还是繁重的劳动,毒烟的熏烤,居里夫妇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艰辛的工作变成了生活的真正乐趣,百折不挠的毅力使他们终于在1902年,从7吨沥青铀矿的炼渣中提炼出0.12克的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得镭的原子量为225。
使那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奇迹
朱莉亚望着襁褓中的弟弟迈克,他躺在婴儿床里不住地哭,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药味。
爸爸妈妈告诉朱莉亚,迈克病得很重。
她并不清楚迈克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弟弟不太高兴。
他老是哭,现在也是。
朱莉亚轻轻抚摸着弟弟的小脸,细声细语地说:“迈克,别哭了。
”迈克果然不哭了,盯着姐姐看,眼里闪着泪花。
她牵起他的小手,他满是汗水的手指求救般地抓住了她的一根指头,朱莉亚安慰地紧握了一下。
这时,她听到父母在隔壁房里说话。
朱莉亚虽然只有6岁,但她知道,当大人压低声音说话时,就是在讨论重大的事情。
朱莉亚很好奇,她亲了亲弟弟,踮起脚尖走到门边去。
“开刀太贵了,我们付不起。
我最近连账单都付不出来。
”这是父亲的声音。
母亲回答:“老天保佑,现在只能靠奇迹来救迈克了。
”
朱莉亚感到疑惑:“奇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去弄一个来?”她跑进房间,从存钱罐里倒出了惟一的一块硬币,她要去买个奇迹给弟弟。
朱莉亚跑进街对面的超市,收银台前人们在排队付账。
好容易轮到她了,朱莉亚把那枚攥得
热乎乎的硬币递过去。
收银员看见是个脸色红扑扑的小女孩,便弯下腰
...微笑着问道:“小妹妹,你要买什么?”
“谢谢,我要买个奇迹。
”
“什么?对不起,你要买什么?”
“嗯,我弟弟迈克病得很重,我……要买个奇迹。
”
收银员一头雾水。
于是对周围的人说:“谁能帮助这个小孩?我们没卖过什么奇迹啊!”
一个穿着体面的先生问:“你弟弟需要什么样的奇迹?”
“我不知道,爸爸妈妈说迈克病得很重,他需要动手术。
”
穿着体面的先生弯下身
...,拉着朱莉亚的小手:“你有多少钱?”
朱莉亚说:“一块钱。
”
他拿起一块钱:“嗯,我想,现在一个奇迹大约就是这个价钱。
我们去看看你弟弟,也许我有你需要的那个奇迹。
”
几个月后,朱莉亚看着站在婴儿床上的弟弟在高兴地玩耍。
她的父母正和那位穿着体面的先生交谈,原来他是一位知名的神经外科医生。
朱莉亚的妈妈说:“大夫,我们还是不知道手术费是谁付的,您说是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善心人士,他一定花了不少的钱。
”朱莉亚的妈妈一再要求大夫把医疗费用的账单拿给她看,好设法筹措支付这笔费用。
大夫答应很快会把账单寄来。
几天后,朱莉亚一家终于收到了大夫寄来的信,打开一看是一张收费凭证单,上写:全部医疗费用我已经收下——
一块钱和一个小女孩的一颗爱心。
1.结合文章情节,给文章标题“奇迹”作一个解释。
2.文中有两处细节“弯下腰”“弯下身”,这表现了什么?
3.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朱莉亚的爱心?举出两个例子说明。
4.文中“穿着体面的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5.如果你是朱莉亚的母亲,在看到收费凭证单后,会对朱莉亚说些什么?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①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
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②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
父亲视它如同家珍。
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
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
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③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左拐子支在跷起的腿上,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
犹如行云流水……
④在村子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
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一样哩!
⑤于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⑥父亲晚年得子。
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
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九死一生后才幡然猛醒地跑回家里草草成了个家哩。
⑦村里的人羡慕得要死,说父亲一人两件宝。
父亲也说:“祖传的烟杆晚到的崽,给个金伢子也不卖。
”
⑧“卖了吧,能填半个月的肚子哩。
”母亲说。
⑨父亲好久没有出声。
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
烟窝子也不再掏了,拿到门坎上“咚咚”地磕,倒出一窝子烟灰,然后把烟杆往背后一插,扛着锄头上山了。
⑩光阴似箭,转眼我就初中毕业了。
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跑到队上正在挣那不值钱的工分的父亲和母亲那里及时报告了这一喜讯。
可是,母亲并不为这个全村唯一的高中生高兴,相反脸色沉沉地显不出一丝快活来。
我知道家里已欠下队里“缺粮款”一百多元了。
那时候,一百多元就是两个劳力一年的收入啊!
⑪晚上,母亲还在长吁短叹,我睡在床上听她跟父亲商量:“让伢子学裁缝去吧,这年头有门子手艺比读书强。
”
⑫父亲默不作声,烟窝子吸得“叭叭”响。
我这是第二次听他这么吸烟了。
他平时吸烟是很斯文的,轻轻吸入,慢慢吐出……
⑬“你倒是说话呀。
”母亲说:“读来就是十几块哩,手伸惯了现在哪儿也借不到。
”
⑭“咚咚咚”。
父亲有生以来第二次敲烟头子了。
烟头子打在门框上,发出空旷而悲凉的声响。
⑮“让伢儿读,我把这烟杆子让了”。
父亲的这句话,像是憋足了劲才说出来的。
⑯“几十年了,你都舍不得。
”母亲说。
⑰“卖吧,能换伢儿的学费就行。
”父亲说。
⑱第二天母亲就带着父亲的那根烟杆走进了保管家里,出来时,手上攥了一把十五元钱的毛票子。
⑲打那后,父亲再也没有那个优雅的吸烟姿势了,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有时侯,那烟呛得他直咳嗽。
咳得腰弯成了一把弓。
吸几十年的烟,还被烟呛着,父亲一下子老了。
⑳转眼又是二十多年。
我长大了。
有一天我从当年保管家的后代手中换回了父亲的烟杆。
(21)烟杆依旧,还是铜头子,玉石嘴,指头粗细的水竹杆子,圆溜溜的,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可是,烟杆的主人却不在人世了。
那天,是父亲的祭日,我装好一窝烟点燃,把它轻轻地放在了父亲的坟头……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______→父亲背插烟杆,扛着锄头上山→“我”考上了高中,母亲为“钱”发愁→母亲跟父亲商量,让“我”学裁缝去→______→父亲用报纸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吸烟
2.小说第⑨段写到“父亲好久没有出声”,请你描写此刻父亲的心理活动。
3.阅读第⑲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有时候,那烟呛得他直咳嗽,咳得腰弯成了一把弓。
4.小说第①段和第⑳段先后写到父亲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有何用意?
三、语言表述
14.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并简述理由。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1日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最新统计,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一年来,累计分水水量22.2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
汩汩清水让京津冀豫10余个大中城市解渴,受益人口达到3800万人。
一条输水线成为发展“保障线”,沿线城市供水保证率提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四、写作
1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文。
(1)请以“假如可以重来”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来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和子”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写作,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题分析】
A.强.词夺理(qiǎng);
B.龟.裂(jūn);
D.追溯.(sù);
故选C。
2、B
【解题分析】
B缺少宾语,在“物资短缺”后补充“的问题”。
3、C
【解题分析】
A.搭配不当,删去“感受和”;
B.否定词使用错误,删去“不”;
D.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C。
【题目点拨】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A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B项“辉煌地”不能修饰“取得”,应该改为“中国女排取得了八战全胜的辉煌战绩”;C项应该改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大片,我对它非常有兴趣”;D项应该去掉“之一”。
故选A。
5、B
【解题分析】
B错误,颔联中作者先写国家局势,再写个人命运,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比喻祖国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
6、(1)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与源泉。
(2)图标中都有文化节目的标题。
图标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图标》整体是一个圆形图案,圆的内部是常用的偏旁和部首。
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圆同时也象征着无限,象征着包容、和谐、圆满。
图标中的文字笔画还预示着中国汉字几千年来的造字变化和传承。
【解题分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如可提取材料一“很多人喜欢这个节目,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层、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等句进行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字眼分析,图标中都有文化节目的标题。
再如第一个徽标的主要是由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第二个是由汉字“成语”字形组成的图案,第三个主要是由变形的“中国诗词大会”文字组成的图案,所以可分析出图标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3)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如。
该徽标的主要是由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下方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个汉字。
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博大、圆满等。
其中的偏旁,可组成任何汉字,预示着组合的无限可能性。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