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
回顾第四单元内容
调整心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自由猜测自由发言
思考交流
代表发言
看书学习知识点
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仔细倾听了解“国法”的由来
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想一想看书回答问题
案例分析:
案例:阿珍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小英成家后阿珍又拖着病体为她操持家务,照看孙子。孙子长大后先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了累赘,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老人悲愤难忍,走上了悬梁自尽的绝路。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证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
自主探究:请大家看书,四人小组交流找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完成表格
区别
道德
法律
表现形式不同
实现方式不同
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过渡: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这就说明了法律和道德之间除了区别之外,还有着紧密的联系。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苏教版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设计人审核人
课题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课型新授第1课时总第10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交流、合作探究教具讲义、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1.识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理解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2.人民法院是依据什么对陈建明进行审判的?
3.人民法院在这个案例中是一个什么机构?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那国家的强制力除人民法院外,还有哪些呢?
畅所欲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吗?
听故事谈感受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自读书本完成表格
小组交流
板演展示
点评小结学习知识点
听故事
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结合书本45页案例小组交流
每组3号同学解答
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自由竞答
积极参与活动每组推选代表参加辩论
公正评价
深化理解知识点
回顾本堂课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同桌互说
阅读教材42页
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欣赏图片理解“强制力”
读知识点
小结学习收获
小组交流
积极发言
课
堂
小
结
今天我们的欢乐思想品德课堂就要结束,让我们从今天起,不仅要分清是非,还要以法为伴,与法同行!
教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
思
下
节
课
课
前
准
备
小黑板准备下列题目: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法律是()意志的体现。
3.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什么?
概括的说:法律道德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
小小辩论:
那有同学要问了,道德和法律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请大家先分组讨论,我们开展一个小小辩论赛:道德和法律谁更重要?
正方:法律比道德重要
反方;道德比法律重要
(辩论过程略)
通过刚才大家激烈辩论,我们都看到了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各自的重要作用,其实,他们的作用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所以今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首先,我们来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法律是不是在人类诞生时就开始存在?
(学生猜测略。分析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他们如何来管理自己的群体,教师归纳。)
可见,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同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在再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些规范的名称:《宪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中学生守则》、《生产安全纪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思考一下它们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吗?
课时方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设计人审核人
课题14(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课型新授第2课时总第11课时教学方法自读交流、合作探究教具小黑板、讲义
教
学
目
标
1.懂得法律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增强法制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2.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师: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那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法律这个特殊的特征呢,请看下面视频:
观看视频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1.审判前郑筱萸是什么身份?
2.郑筱萸犯罪之后也要接受法律的惩处,这说明了什么?
插播视频:《郑筱萸被判死刑》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具体含义:
导
学
练
流
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回到欢乐思想品德课堂。上一节课我们结束了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的学习,知道了要想分清是非,不仅心中要有杆秤,面对诱惑要学会说不,而且还要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那是不是做到这些就能够分清是非呢?
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个人的安危来说,仅仅靠分清是非,也就是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学习。
探究:
(1)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说明了什么?
(2)怎样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的重演?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净化社会风气,而且还要依靠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究的问题。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特殊(三):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请大家讨论一下《被告山杠爷》
讲述了发生在一个非常偏远的、治安秩序很好的山村的故事,山杠爷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品质很好,非常受人尊敬,村里有个年轻媳妇经常虐待甚至多次打伤婆婆,受到全村人的谴责,,山杠爷看不过,派人把这个媳妇抓起来游村,羞愤之下,年轻媳妇自杀了,事情捅到了上级司法机关,山杠爷被依法逮捕,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特殊(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
(出示图片)
部门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群体法:宪法、刑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生回答略。
师:所谓行为规范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而法律却和一般的行为规范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的“特殊”表现在哪里呢?
特殊(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说它特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重点: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难点:
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养健康文明习惯,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导学练习流程
前
置
测
评
测评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设计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法律是()意志的体现。
3.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什么?
说一说,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导
学
练
流
程
情境导入:
课题14(3)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课型新授第3课时总第1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反馈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讲义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3.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重点: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师: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立法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这里的法定程序是指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和讨论法律草案、对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公布法律四个步骤。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思考:
这个案例说明法律与道德之间怎样的联系。
通过案例:我们知道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那道德对法律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漫画分析:
请大家看两幅漫画,思考漫画说明了什么?
(漫画略)
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扩法,道德的落脚点在于人心,在于人的思想,自觉,而且道德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约束整个社会的各种行为。所以说道德支持促进补充社会主义法律。
重点: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难点: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导学练习流程
前
置
测
评
测评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设计
1.什么是教养?
2.有教养的人有什么品质和表现?
3.如何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说一说,小组交流
单号默写第2题双号默写1、3题互相批改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课
堂
小
结
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教
学
反
思
下
节
课
课
前
准
备
小黑板准备下列题目: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2.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在法治和德治面前,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课时方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设计人审核人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2.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触犯了法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的教学案例,讨论下列问题:
1.陈建明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难点:
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导学练习流程
前
置
测
评
测评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设计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2.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在法治和德治面前,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说一说,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导
学
练
流
程
导入新课:
师:有序的社会生活,如,优美清洁的校园;如诗如画的公园;紧张繁忙的车站;川流不息的公路,……所有这些有序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一定规范的调节,如果没有了规范的调节,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调节我们日常生活最有力最权威的规范是什么呢?那就是法律。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三、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讲授新课:
师: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谁扰乱了公共秩序,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他人,最终都会自食其果,受到法律的制裁。请看案例:
200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3月11日揭幕。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重庆知名球迷陈文武比赛刚结束就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随后被迅速赶来的球场保安人员带离现场。陈文武在以前的比赛中曾有冲进赛场推搡裁判的“前科“。重庆市公安部门对陈文武开出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的第一张“球迷罚单”,依法对陈文武处以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同时禁止他在一年内进入体育场观看同类比赛。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图片,找出图片中属于国家强制力的内容。
展示图片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看守所、学校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可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学习现在我们知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
回顾第四单元内容
调整心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自由猜测自由发言
思考交流
代表发言
看书学习知识点
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仔细倾听了解“国法”的由来
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想一想看书回答问题
案例分析:
案例:阿珍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小英成家后阿珍又拖着病体为她操持家务,照看孙子。孙子长大后先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了累赘,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老人悲愤难忍,走上了悬梁自尽的绝路。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证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
自主探究:请大家看书,四人小组交流找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完成表格
区别
道德
法律
表现形式不同
实现方式不同
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过渡: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这就说明了法律和道德之间除了区别之外,还有着紧密的联系。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苏教版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设计人审核人
课题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课型新授第1课时总第10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交流、合作探究教具讲义、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1.识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理解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2.人民法院是依据什么对陈建明进行审判的?
3.人民法院在这个案例中是一个什么机构?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那国家的强制力除人民法院外,还有哪些呢?
畅所欲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吗?
听故事谈感受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自读书本完成表格
小组交流
板演展示
点评小结学习知识点
听故事
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结合书本45页案例小组交流
每组3号同学解答
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自由竞答
积极参与活动每组推选代表参加辩论
公正评价
深化理解知识点
回顾本堂课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同桌互说
阅读教材42页
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欣赏图片理解“强制力”
读知识点
小结学习收获
小组交流
积极发言
课
堂
小
结
今天我们的欢乐思想品德课堂就要结束,让我们从今天起,不仅要分清是非,还要以法为伴,与法同行!
教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
思
下
节
课
课
前
准
备
小黑板准备下列题目: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法律是()意志的体现。
3.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什么?
概括的说:法律道德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
小小辩论:
那有同学要问了,道德和法律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请大家先分组讨论,我们开展一个小小辩论赛:道德和法律谁更重要?
正方:法律比道德重要
反方;道德比法律重要
(辩论过程略)
通过刚才大家激烈辩论,我们都看到了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各自的重要作用,其实,他们的作用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所以今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首先,我们来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法律是不是在人类诞生时就开始存在?
(学生猜测略。分析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他们如何来管理自己的群体,教师归纳。)
可见,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同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在再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些规范的名称:《宪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中学生守则》、《生产安全纪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思考一下它们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吗?
课时方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设计人审核人
课题14(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课型新授第2课时总第11课时教学方法自读交流、合作探究教具小黑板、讲义
教
学
目
标
1.懂得法律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增强法制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2.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师: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那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法律这个特殊的特征呢,请看下面视频:
观看视频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1.审判前郑筱萸是什么身份?
2.郑筱萸犯罪之后也要接受法律的惩处,这说明了什么?
插播视频:《郑筱萸被判死刑》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具体含义:
导
学
练
流
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回到欢乐思想品德课堂。上一节课我们结束了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的学习,知道了要想分清是非,不仅心中要有杆秤,面对诱惑要学会说不,而且还要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那是不是做到这些就能够分清是非呢?
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个人的安危来说,仅仅靠分清是非,也就是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学习。
探究:
(1)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说明了什么?
(2)怎样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的重演?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净化社会风气,而且还要依靠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究的问题。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特殊(三):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请大家讨论一下《被告山杠爷》
讲述了发生在一个非常偏远的、治安秩序很好的山村的故事,山杠爷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品质很好,非常受人尊敬,村里有个年轻媳妇经常虐待甚至多次打伤婆婆,受到全村人的谴责,,山杠爷看不过,派人把这个媳妇抓起来游村,羞愤之下,年轻媳妇自杀了,事情捅到了上级司法机关,山杠爷被依法逮捕,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特殊(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
(出示图片)
部门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群体法:宪法、刑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生回答略。
师:所谓行为规范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而法律却和一般的行为规范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的“特殊”表现在哪里呢?
特殊(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说它特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重点: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难点:
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养健康文明习惯,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导学练习流程
前
置
测
评
测评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设计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法律是()意志的体现。
3.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什么?
说一说,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导
学
练
流
程
情境导入:
课题14(3)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课型新授第3课时总第1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反馈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讲义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3.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重点: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师: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立法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这里的法定程序是指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和讨论法律草案、对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公布法律四个步骤。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思考:
这个案例说明法律与道德之间怎样的联系。
通过案例:我们知道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那道德对法律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漫画分析:
请大家看两幅漫画,思考漫画说明了什么?
(漫画略)
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扩法,道德的落脚点在于人心,在于人的思想,自觉,而且道德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约束整个社会的各种行为。所以说道德支持促进补充社会主义法律。
重点: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难点: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导学练习流程
前
置
测
评
测评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设计
1.什么是教养?
2.有教养的人有什么品质和表现?
3.如何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说一说,小组交流
单号默写第2题双号默写1、3题互相批改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课
堂
小
结
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教
学
反
思
下
节
课
课
前
准
备
小黑板准备下列题目: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2.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在法治和德治面前,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课时方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设计人审核人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2.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触犯了法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的教学案例,讨论下列问题:
1.陈建明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难点:
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导学练习流程
前
置
测
评
测评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设计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2.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在法治和德治面前,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说一说,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导
学
练
流
程
导入新课:
师:有序的社会生活,如,优美清洁的校园;如诗如画的公园;紧张繁忙的车站;川流不息的公路,……所有这些有序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一定规范的调节,如果没有了规范的调节,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调节我们日常生活最有力最权威的规范是什么呢?那就是法律。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三、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讲授新课:
师: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谁扰乱了公共秩序,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他人,最终都会自食其果,受到法律的制裁。请看案例:
200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3月11日揭幕。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重庆知名球迷陈文武比赛刚结束就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随后被迅速赶来的球场保安人员带离现场。陈文武在以前的比赛中曾有冲进赛场推搡裁判的“前科“。重庆市公安部门对陈文武开出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的第一张“球迷罚单”,依法对陈文武处以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同时禁止他在一年内进入体育场观看同类比赛。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图片,找出图片中属于国家强制力的内容。
展示图片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看守所、学校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可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学习现在我们知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