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2)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根据ρ=m/V计算密度。
演练场:1.某人买得一尊“金佛”,测得它的质量为4450克,体积为500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若不是,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求物体的质量。
例2.一个实心铜像,密度是8.9克/厘米3,体积是10米3,则这个铜像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
演练场:(1)P138课后练习第1题。
延伸:在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中,哪些物质的密度比水大(或小)?如何判断?
一般物质固态的密度要大于其液态的密度,但水却恰恰相反,它在4℃时密度最大。冬季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总是先结冰,只要湖水不是很浅,湖底的水仍保持在4℃左右而不会结成冰。因此,水中的鱼虾能够生存。
思考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因为水结冰后膨胀引起的?
装满水的玻璃瓶(如啤酒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被胀破。
(2)某工地需用密度为1.4 ×103千克/米3的砂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
3.求物体的体积。
例3.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试估计你的身体的体积?
分析:
思考:在质量一定时,物质的密度越大,它的体积就________。
学以致用:书本读图,养乐多放冰箱里变大。
原因: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辅备人
课 题
物质的密度(2)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2.熟练书写密度单位及其换算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寒冷地区冬天水管会被冻裂。
P138课后练习第2题。
冰的密度比水小,当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于是就将周围的铝膜紧紧地压在钢灌的内壁上。
四、总结
密度的应用,公式的变形
注意:分析计算时,ρ、m、V对应同一物体。
作业设计
1.课件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变式应用、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科学故事:
阿基米德发现王冠不是金子做的,利用密度的知识。
二、复习密度公式、符号、及其单位
问:你知道天平的铭牌中“称量”与“感量”表示什么含义?
三、应用
1、鉴别物质
例1:小明学过密度知识后,想了解一把汤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得汤匙的质量为31.6克,当他将汤匙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由25毫升增大为29毫升。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