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声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铺平大道通长安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在作品演唱中,想要塑造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不仅是考验歌者的歌唱技能,更是对作品情境生动、形象的表现。

本文以歌剧选段《铺平大道通长安》为例,来探究关于声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铺平大道通长安》是选自民族歌剧《张骞》的音乐唱段,根据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题材而创作的,该唱段曲调优美,音域宽广,人物形象刻画的鲜明,充分的展示了民族歌剧的魅力。

关键词:民族歌剧;形象塑造;声乐艺术;咏叹调
Abstract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s, to create the integrity of the image is not only a test of the singer's singing skills, but also the vivid and image of the works. The opera "Changan" as an example to pave the road, to explore the shape about the characters in the image of the vocal music works. "Changan" is selected from pave an avenue through national opera "Zhang Qian" aria, according to Zhang Qian to the western regions of historical theme creation, the aria melody, wide range, distinctive characters, fully display the charm of national opera.
Key words: National Opera image shaping vocal music art Aria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1" 摘要 I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2" Abstract II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3" 目录 III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4" 一、作品分析 1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5" (一)作曲家张玉龙 1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6" (二)创作背景 1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7" (三)剧情简介 1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8" 二、《铺平大道通长安》声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 2
HYPERLINK \l "_Toc480967659" (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0" (二)音乐与表演 3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1" (三)人物与情景的融合 7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2" 三、如何完整的塑造《铺平大道通长安》中的人物形象 7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3" (一)认识作品 7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4" 1、了解作品的剧情、人物形象 7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5" 2、把握作品中的情景及语气 8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6" (二)深入作品,把握突出的音乐风格特征 8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7" (三)掌握作品,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8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8" 总结 10
HYPERLINK \l "_Toc480967669" 参考文献 11
HYPERLINK \l "_Toc480967670" 谢辞 12
一、作品分析
(一)作曲家张玉龙
张玉龙,陕西西安人,国家一级作曲家,1973年开始,张玉龙先生便进入陕西
《司马迁》,并荣获了第三届“文华大奖”,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大奖,为陕西歌剧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玉龙先生是一个情感十分丰富细腻的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让他对陕西文化
有着一种浓郁的情怀,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创作愿,1973年他毅然的选择回到
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西安,开始了歌剧的创作生涯。

在他的创作方面选用的题
材基本上都是以重大的历史故事为主,彰显着英雄主义色彩。

其中《张骞》和《司马迁》这两部故事情节更是以古城西安为背景,这不仅是他对古城人文地
理的熟悉更是因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创作背景
在20世纪初期,西方歌剧开始在中国盛行,我国的艺术家也逐渐开始了民族歌剧的探索之路,但是早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较低,以及缺乏观众基础,我国借鉴欧洲的大歌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为了
宣传推广白话文,音乐家黎锦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造就了中国歌剧的萌芽。

到了20世纪中期,歌剧《白毛女》的问世,使民族歌剧的创作有着突发性的进步。

之后中国歌剧便进入了繁荣时期阶段,民族新歌剧犹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的
涌出,如《红珊瑚》、《刘胡兰》、《草原之歌》、《原野》等优秀的民族歌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歌剧随着时代的发展,破除旧观念,摆脱旧模式,与时代
思想的结合,展现了歌剧的新形势,大大的扩宽了歌剧的发展道路。

具有历史
题材写照的歌剧《张骞》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作曲家张玉龙先生在九十年
代受任于陕西歌舞剧院,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歌剧《张骞》。

《张骞》一部以歌颂民族英雄,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西部本土特色的歌剧,借鉴了欧
洲歌剧的创作技法,将带有秦腔风格,西域风格的音乐的融入其中,中西完美
的结合,使歌剧《张骞》更具有其丰富的魅力。

歌剧《张骞》的首演取得了极
大的成功,并获得很多大奖,轰动各界,还多次受到邀请演出,全国各地巡演,充分的提高了西部歌剧在我国的艺术地位。

(三)剧情简介
《铺平大道通长安》是大型歌剧《张骞》中的唱段,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张
玉龙先生选自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题材故事改编的。

歌剧《张骞》中的男主人公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

在西汉之初,正处于楚汉战争时期,匈奴为了大势范进将东北,北部,西部控制起来。

为了瓦
解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接下诏令后,便带着一百多人一
路向西行驶,年轻的张骞满怀抱负,为国家的重任任重而道远,却不想在西行
的道路上如此的艰难,张骞途径匈奴境内遭到了俘虏,意外与匈奴公主成婚,
匈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各种威逼利诱,但他始终没有向匈奴妥协,张骞在艰
难的环境下没有因为个人的苦难失去自己是大汉子民的尊严,一心坚持完成君
命通使月氏,就这样在匈奴留居了整整十年之久。

张骞两次西行出使历尽艰难
险阻,终于不负众望打通了内地与西域的通商关系,密切了与外域的联系,开
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著名的作曲家张玉龙先生受任陕西歌剧院的委托,根据历史题材故事的改编,
创作了民族歌剧《张骞》,整部歌剧总共五个篇章,《铺平大道通长安》是第
四章阏云公主的死前最后的唱段,当偷听到单于要与汉朝起兵时,张骞愤然的
选择了逃离,受到阏云公主的帮助继续向西行,匈奴单于又逼迫阏云公主通婚
大月氏国,最终阏云公主为了张骞能够完成使命选择牺牲了自己,这一揪心的
情节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

二、《铺平大道通长安》声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
(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铺平大道通长安》是歌剧《张骞》中的高潮唱段,剧情中女主角的唱段出现
在她为了丈夫的大义,选择喝下毒酒牺牲自己来帮助丈夫实现大愿之前,毒酒
是单于为了毒害张骞而准备的,阏云公主得知后,为了保丈夫的平安使他安全
的回大汉,完成自己的心愿,阏云公主选择了牺牲自己。

舞台中的阏云公主在
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耀眼,旋转舞台缓缓的上升,一边是割舍不下的血亲,一边是夫妻深情,悲凉的音乐将生离死别的气氛渲染到了最大化,最后阏云公
主还是毅然的选择喝下毒酒,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了丈夫的平安。

阏云公主是匈奴单于的女儿,也是张骞的妻子,性格热情奔放,有着草原豪情
的匈奴女子,在小情大义之下她“忘小家”而“顾大家”的取舍,使整个人物
形象得到了升华,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上升到对国家民族的和平向往,堪称一
代女中豪杰。

阏云作为匈奴的公主:马背上长大的公主,从小受到草原子民的尊敬与爱戴,
她的性格勇敢果断,热情张扬,就是这样的草原豪情女子,她甘愿自己牺牲,
保全张骞重回大汉完成大业。

阏云作为单于的女儿:阏云公主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是匈奴王的掌上明珠,阏
云是草原上长大的女子,单于带兵打仗军事策略都会影响着她的生活,在单于
外出起兵时,阏云公主还是偷偷放走了张骞,背叛了自己的父亲。

当父亲又逼
迫她与月氏国和亲,阏云公主为了丈夫与孩子忍辱负重来去了月氏国,最终还
是被自己的父亲左右为难,选择了牺牲。

阏云作为张骞的妻子:当草原长大的公主偶然抓住了满满书生卷气的张骞,便
彻底被他的文人气质吸引了,娇生惯养的匈奴公主为他放下身段,亲自煮奶茶,像汉家女子一样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做一个恪守本分的好妻子。

当放走张骞
被逼和亲月氏国,为了丈夫能够完成心愿回汉,她选择用自己的牺牲阐释对妻
子的忠贞角色。

阏云公主牺牲前的绝唱《铺平大道通长安》将整个故事推到了高潮,生动形象
的刻画了阏云公主的人物形象,演唱者对阏云公主这一角色的拿捏的准确度,
对角色的把握是成功塑造作品形象的关键。

(二)音乐与表演
歌剧选段《铺平大道通长安》这是一首女高音咏叹调,由ABC三段体构成,该
唱段曲调优美,音域宽广,情感丰富,精心的刻画出了女主人公一生的爱恨情
长与民族之间的矛盾。

A段采用的是草原牧歌的形式,女主角歌声一响起便将我们带入了回忆之中,
歌词“恍惚中,恍惚回到草原……”女主人公回忆起自己跟张骞在草原的幸福
时光,此时刚喝下毒酒的阏云公主还处于恍惚状态,整个人沉醉在回忆中。


一段的音乐背景很平静,演唱时“恍”字一出来一定要轻柔,像讲故事一样缓
缓流淌出来的。

“放佛”两个字稍快,“原”字适当拖长,把回忆的画面唱出来。

“漂浮的往事在眼前出现”这句的音域跨度较大,要稳住声音控制好气息。

如下谱例:
图1.1谱例
B段快板进入,整个速度与力度的增加,音区跳度大,急切的渲染出了战场上
的刀戈铁马。

“悲切切啊恨绵绵啊”两句一样的歌词重复,这时候的閼云公主
情绪是激动悲切的,演唱这段落时声音的力度要强,音域较高的地方气息要把
声音控制好,连续的高低音区的“啊”字气息要连贯,才能充分的表达出情绪
的转变。

如下谱例:
图1.2谱例
激烈过后C段从之前的壮烈气氛又回到了广阔的草原,凄凉的气氛涌出,这时
的阏云公主喝下的毒酒已经开始发作了,“唤起世人莫相残…她将心中美好的
向往唱了出来,表达了对民族友邦友好交往的渴望。

“燃闪电”这个地方音域
较高,唱的时候后背要拉紧,软腭吸起来,下巴要放到位,“电”字气息一定
要拉紧,音高到位,尾音适当的拖长“照亮人离恨天”这句的气息稳住歌词咬
字要干净,口型需做到位。

最后的“啊”要唱的轻柔,由高到低渐渐的回归平静,声音缓缓地落下来。

如下谱例:
图1.3谱例
整个唱段在力度与音域的变化上有很大的表现,音乐的旋律起伏大,戏剧性的
表演难度较高,对演员的声乐技巧与表演能力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必需要运用
娴熟的演唱技巧与丰富的表演能力才将作品中的人物表现的栩栩如生。

表演中,音乐响起时便要投入到情景当中,声音低声缓缓的流出“恍惚中,恍惚回到草
原……”运用深情又柔和的声音一把抓住了观众的心。

人物形象把握准确,才
能生动的刻画出一个“活阏云”。

(三)人物与情景的融合
对作品的塑造离不开人物情景的融合,俗话说,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才能使作
品具有生气,打动人心。

在演唱时演唱者要充分的理解作品,才能体会作品的
内涵,把握角色情感的准确度,根据《铺平大道通长安》三段体的分析,可以
了解到首段阏云公主是一位热情奔放的草原公主,与张骞在草原生活了十年之
久的幸福生活,此时的阏云公主是幸福的,这时的唱段悠扬,草原牧歌把人带
到了辽阔的草原上,演唱者与情景融合用轻柔讲故事一样的语气,低声的歌唱。

生动形象的描绘出阏云公主喝下了毒酒在恍惚中像似回到了草原。

第二部分,
快节奏的进入渲染激情悲烈的情景,一句句长腔将人们带入激烈的战场,演唱
者应干净有力度的表达了这一段落的意境。

最后一部分情景,女主毒酒发作,
这时候又转换成慢板,表现出女主人公临死前对丈夫的忠贞之情,对世间和平
的向往。

有人物就一定有情景,人物情景的相融才是完整的塑造出人物形象的关键。


时间、地点、有故事情节与人物才能生动的刻画出完美的人物形象,为人物形
象的塑造添加了活力,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三、如何完整的塑造《铺平大道通长安》中的人物形象
(一)认识作品
在我们刚拿到一个新作品时,不管是民族作品还是外国作品,我们都要对作品
有一定的认识,从简单的了解到掌握,分析作品,明确作品的主题意义,为塑
造作品的艺术形象作准备。

1、了解作品的剧情、人物形象
首先,当接触到一首新歌时,我们要认真的去理解作品剧情背景,以及表达的
中心思想。

其次,再通过分析歌词,细心解剖歌词里蕴含的故事,分析人物性
格特点,以及了解作品人物细腻的情感。

最后,再将自己置身其中,感悟作品
中的人物情景来演绎作品。

例如唱段《铺平大道通长安》,我们便要了解歌剧《张骞》的剧情背景,阏云公主具有什么经历,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会喝下毒酒,助张骞完成大业?在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路上被匈奴俘虏后,
阏云公主对张骞一见钟情,后来成为了张骞的妻子,后来为帮助张骞逃走背叛
了父亲,阏云公主与张骞在草原上生活了十年之久,阏云公主是一个热情、奔
放的草原女子,对张骞的夫妻之情忠贞不二,后来单于逼迫她和亲月氏国,在
亲情与爱情的左右下,阏云公主为了张骞能够完成心中的大愿,为了世间能够
少点战争,友邦和平相处,阏云公主喝下了单于给张骞下的毒酒,选择牺牲了
自己。

可见歌者要演唱这一唱段,必须要把握作品的题材思想以及整体的情感
处理。

了解作品的剧情是完整的诠释出作品的主要途径。

作品的剧情里离不开人物,人物形象的鲜明刻画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作品中的
人物拥有着自己不一样的思想、性格,要想理解这个人物,我们只有通过对人
物心理、行为、细节等描写来接近人物,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才能感受到
她的心理特征,更好地接近角色,演绎出完整的作品,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是
抓住了作品的魂,演唱者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心灵的交流,对于塑造
人物形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把握作品中的情景及语气
情景是作品中剧情与人物的写照,作品中的剧情及人物所处的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便是情境,情景为观众增添了时间,空间的想象能力,以此更能准确表达
人物的形态,例如《铺平大道通长安》这一幕,女主人公所处的情景是在月氏国,她当时的身份是匈奴公主嫁过来月氏国和亲,与汉朝使者张骞在月氏国再
次相遇,两个人因为身份的原因只能四眼相对无法相认,这一情节借助情景的
展现,更加能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挣扎。

情景的表现为作品剧情的发展及人物
形象的描写具有推波助澜的功能。

作品中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情景下随着心境的变化语气也有所不同,如果在一首
歌曲中,演唱者如果只是表达出了声音的技巧,没有理解到剧情变化的语气,
把节奏与速度都一样平平淡淡的唱下来,那么所演唱的作品就显得特别生硬,
无法打动人心。

因此,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运用最贴近人物心境的语气来演唱
才能生动形象的诠释出作品。

(二)深入作品,把握突出的音乐风格特征
不管是声乐作品还是其他领域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作品本身的风格。

音乐的风
格主要指的是音乐范畴内音乐表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经典的作品被多个
演唱者反复演唱,但是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只有寥寥少数的歌者。


者演唱歌曲时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必须要掌握的就是其突出的音
乐风格特征。

因此,歌者也必须具有较高的歌唱技能,以及专业素养,通过对
作品的研究,并深入的掌握作品中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人物情感,用自己的内心与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进行交流,才能将自己融入到歌曲中,成功的演绎
作品。

(三)掌握作品,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艺术的源泉是想象,在演唱新的声乐作品前,当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曲谱歌词,
或者了解到作品中的故事时,通过脑海中想象而产生的画面形成情感,在对作
品有一定的掌握后,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演唱中,从而贴近人
物情绪,塑造出完整的艺术形象。

例如《铺平大道通长安》这首歌剧选段,在
刚开始的时候描绘的是一副辽阔草原景色,演唱者的声音缓缓进入,像诉说故
事一样讲诉着女主人公与张骞草原上的幸福时光。

到了第二段,节奏速度的加强,音乐声音放大,仿佛到了激烈残酷的战场,这时演唱者要激情,干脆的展
现出场面的惊心动魄。

当唱到第三段的时候,进入慢板,女主人公喝下的毒酒
开始毒发了,歌词里“生不相从死相伴,忠魂随你回玉关···”生不能相伴,死相随,这时的阏云公主作为妻子的她对丈夫的忠贞之情,表现出了女主人公
的坚决的信念。

尾声声音开始缓缓的慢下来,这时的心情是凄凉的,生前的爱
与恨皆化成了她对未来世间的美好向往,感受到了一代公主为了友邦之间的和
平牺牲了自己。

听完这一首唱段就好像真的把观众带去了一两千年前,体会到
了张骞西行路上的艰难坎坷,以及与阏云公主之间的爱恨情长,一幕幕紧扣人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动人的歌声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当歌唱与艺术想象结合,演唱者才能更好
的抒发出内心的共鸣情感,以声传情。

总结
一个作品的成功演绎,这其中倾注了演唱者对整个作品的诠释,本文通过对歌
剧《张骞》中的唱段《铺平大道通长安》为例来探究关于如何塑造声乐作品中
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让我们学习到了想要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需要演唱
者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深入的理解及掌握作品,才能塑造出完整的作品。

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民族歌剧正值发展,传承中国文化,与时
代结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于亚欣. 声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 艺术教育, 2008(11):70-70.
[2]梁琳. 从莫扎特的两首咏叹调分析歌唱呼吸与情感的联系[D]. 天津音乐学院, 2012.
[3]陈婷婷. 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挪威舞曲》的独特性[J]. 黄河之声,
2013(4):79-79.
[4]江芳平. 《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第一集)》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5]付明佳. 歌剧《苍原》人物娜仁高娃主要唱段演唱与教学研究[D]. 江西师
范大学, 2014.
[6]刘建国. 试论典型和典型人物的创造[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1):67-80.
[7][1]赵万梅. 《铺平大道通长安》艺术塑造与音乐表现[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张北北. 论花腔女中音的演唱艺术[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9]宁馨锐. 浅议中国民族歌剧“美声化趋势”[J]. 黄河之声, 2013(6):109-109.
[10]胡佳昕. 探析中国歌剧的借鉴与发展[J]. 才智, 2014(4):282-282.
[11]戴强胜.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6):263-264.
[12]刘建国. 试论典型和典型人物的创造[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1):67-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