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1
天津医科大学文件
[2012] 6号
关于做好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所,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技能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拟于2012年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次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依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拓宽基础理论、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将研究生课程学习作为科研创新的知识阶梯,进而满足不同学位层次和类型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总体方案
(一)学习时间
为使研究生尽早接触科研和临床,有更长时间潜心研究和实践,产出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将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必修课程)的学习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一学期,即研究生入学后可集中半年在校完成课程学习,并修满相应的学分。
(二)课程结构
改革后的博、硕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统一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附件1。
专业课的考核方式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1)由各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2)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自行命题,各二级培养单位负责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3)本专业的经典论著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三篇,由导师(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
专业外语的考核方式由各专业或导师自行组织,可采用自学和辅导等形式。
各学科专业可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学习需要,于学校已开出的研究生课程中认定本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学分要求
修订后的研究生课程学分标准为按照培养类型划分的最低学分要求,具体学分标准详见表1。
各专业可在此学分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专业学位药学硕士、护理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按照2011年已修订的学分标准执行。
表1 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调整情况
(四)具体课程调整
1.硕士研究生课程
依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对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作出如下调整(见表2):鼓励政治理论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讨论、网络学习等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公共英语课程允许符合条件的同学申请免修,英语免修具体条件详见《天津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免修英语学位课程的暂行规定》。
卫生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2门课程为必选课,研究生可根据个人基础从中选修1-2门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等6门课程由必修课程调整为选修课程,各专业根据培养需要可将其列入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或非学位课程。
注:1. 标有“*”的课程为目前临床班研究生必修课程;2. 表格中学时/学分(修订前)一列括号外为基础班该课程的学时学分,括号内为临床班相应学时学分。
2.博士研究生课程
表3 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调整情况
注:1. 标有“*”的课程为目前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医学进展2门课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为医学进展1门课程。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及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4门课程整合为2门课程后列为博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
日语及高级实用软件2门课程调整为选修课程(见表3)。
三、具体要求:
1.原则上,专业基础课应按照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的二级学科进行拓宽,临床医学学科应向基础医学、生物学学科拓宽。
根据研究方向设置的课程可列为专业课。
非学位课程可由研究生根据个人兴趣及拓宽知识面的学习需求,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修。
2.自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起,研究生任课教师应为学校在职在岗教师,退休教师不再参与研究生教学。
3.本课程改革方案自2012级研究生开始试行。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