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1章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1 命题点2
2.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4月某日报道:“超级真菌”——耳念珠菌引 起的传染病,死亡率高达60%,被美国列为紧急威胁!纽约、新泽西和 伊利诺伊等12个州为此对医院的墙壁、地板、病床、门、水槽等都进行 了特殊消毒。该传染病预防措施属于( B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计划免疫 3. (2015咸阳)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 别属于( D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 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 ⑤④③①② B. ⑤②③④①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①③②
命题点1 命题点2
6. 关于免疫和计划免疫的说法,恰当的是( D ) A. 人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 抗体能将与其结合的抗原直接吞噬 C. 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不需用免疫抑制药 D. 计划免疫的实质是特异性免疫 7. 下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B )
命题点1 命题点2
8. 下列关于免疫与计划免疫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殊蛋白质 B. 泪液中的溶菌酶和机体内的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D. HIV对人体危害表现在侵犯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
易感染群
一、本章疑难问题剖析 3.溶菌酶常分布于哪里?它有何作用?它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第几道防线? 溶菌酶常分布于血液中,在泪液、唾液中也有。 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溶菌酶既参与第一道防线(如唾液中的溶菌酶)也参与第二道防线(如血液中的溶菌酶)。
命题点1 命题点2
常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 1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方法指导】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定 1.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隔离治疗,及时杀死、掩
埋、焚烧患病的动物,都属于控制传染源。 2.对健康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锻炼、注射疫苗等,都
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 通风、消毒、讲究卫生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 (2019衡阳)对患有腮腺炎的同学进行隔离治疗,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A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清除病原体
一般人群,尤 其是免疫力差
的人
15岁以下儿童 和青少年
性传播、血液传 人群普遍易感。 播、母婴传播 高危人群包括
男同性恋者、 吸毒者等
空气、飞沫、接 一般人群,以
触传播等
青壮年为主
二、深挖教材
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1.概念: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4.如何区分抗原和抗体?在免疫学中可视作抗原的物质或细胞有哪些? 抗原: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在抗原的刺激下,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衰老损伤的细胞;癌细胞; 花粉、粉尘等过敏原;
异体移植的器官;
一、本章疑难问题剖析
5.什么是排异反应?什么是过敏反应?
别是 ( A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 抗原,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命题点1 命题点2
【技巧点拨】抗原与抗体的辨别 1. 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具有
异物性,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型血或某些药物等都是抗 原。 2. 抗体: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特殊抗病能 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 3. 抗体和抗原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 失去致病性,并不是将抗原直接吞噬。 【方法指导】区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依据 1. 看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出生以后获得的; 2. 看是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还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生物(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章末复习
本章知识网络构建 之由间病或原 人体与引动起物的之、间能传在播人的与 疾人 病概念
传染性和流行性 特点
细菌性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 寄生虫传染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类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源 流行的基
传播途径 本环节
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控制传 切断传 保护易 染源 播途径 感人群
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
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一、本章疑难问题剖析 1.如何区分病原体和传染源? 病原体——能引起人或者动物体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传染源——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
2.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空气、飞沫
传染源
饮水、食物 生物媒介 土壤、接触等
命题点1 命题点2
命题点 2 免疫与计划免疫
4. 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将一名进入学校作案的小偷类比成
病原体,那么公安干警、学校的围墙和巡逻的保安分别可以类比成人体
的第几道防线?( C )
A. 一、二、三 B. 三、二、一 C. 三、一、二 D. 二、三、一
5. 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
2.传播途径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发病机理
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系统(主要攻击T细胞),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 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4.预防措施 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
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不过,与艾滋病患 者一般接触(如握手,共同进餐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概念 机体识别“自己”成分,排除
“非己”成分的保护性反应过程。
皮肤及黏膜
人体三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 质和吞噬细胞
分类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功能
计划 免疫
防御、维持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概念: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
疫苗 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原理: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
意义
抗原,将它接种于人体后, 可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
二、深挖教材
传染病名称
病原体
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 甲型肝炎 艾滋病 甲型H1N1
流感病毒
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
甲型H1N1流感 病毒
患流行性感冒的 人
急性甲型肝炎病 人及无症状感染
者 患艾滋病的人或 艾滋病携带者
甲型H1N1流感病 人和此病携带者
空气和飞沫
患者的粪便、尿 液、呕吐物等
排异反应: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 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若不能抑制排 异反应,器官移植将会失败,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过敏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会发生过敏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找出过敏原并尽可能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 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