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东莞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提高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m/s v =甲,0.2m/s v =乙
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
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
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3.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 .2:5
B .5:2
C .9:10
D .5:8
4.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

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 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70m 。

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刘速度最大
B .小韩速度最大
C .小王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 v t
=
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6.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

从物理学角度,若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诗人自己
B .空中飞鸟
C .岸边青山
D .天上云朵
7.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2m/s
B .5m/s
C .4.8m/s
D .4.5m/s
8.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2v v +
B .1
23v v C .12122v v v v + D .1212
32v v v v + 9.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 ,中途的速度是8m/s ,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 .如果他的成绩是10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9.7m/s
B .10.0m/s
C .10.3m/s
D .10.7m/s
1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A .2:1
B .1:1
C .1:3
D .4:1 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
A .经过6s ,甲在乙前面1.2m 处
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12.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 .4:9
B .3:4
C .3:1
D .1:3 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
D .0~20s ,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1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15.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 内通过900m, 比较可知()
A.甲运动最快B.乙运动最快C.丙运动最快D.三个物体一样快二、填空题
16.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此速度为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该车匀速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m/s。

17.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比t2~t3时间段内的速度______(填“大”或“小”),如果t1=2s,t2=6s,
t3=15s,s1=40m,s2=90m,则在0~t3时间段内的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在t1~t2时间段内,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_____的。

18.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25s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______;57s内物体做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m/s。

19.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69_____(请填写合适的单位)。

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
是1500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_____h。

20.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min。

则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的路程为___________;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21.如下图所示,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而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22.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秒表的读数为____。

23.甲、乙两车同时8:00均从A地出发同路线行驶到B地,甲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8:45,而乙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9:15,则甲、乙两车在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_____,若甲车到达B地之后不停留,立即返回;_____min后与乙车相遇。

24.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5.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厘米,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

26.如图为用打点记时器测量时间时,一位同学打出的纸带中的一段,已知打点记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在图中,从A点到达F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秒,从A点F点的过程中,纸带拉动的快慢情况是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_______从D点到F点所用的(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解答题
27.刘萍在上海浦东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所示为她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36 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28.厦门高速公路实现“区间测速”全覆盖。

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求:
(1)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多少s?
29.在某路口有一处斑马线,一辆长10m、宽2.2 m的客车正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马路上,如图所示。

当客车的车头与斑马线上的B相距60 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从斑马线上的A点出发沿AB方向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 m。

假设客车司机没有礼让行人。

求:
(1)客车车头到达B点的时间
(2)若小王同学以2.5m/s速度快速穿过斑马线,当客车车头到达B点时他通过的路程
(3)为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小王同学穿过马路的速度是多少?30.国庆长假,小敏一家自驾汽车到广西某景点游玩,导航给出了“时间最短”,“备选方案
二”,“备选方案三”3个方案,如图所示,已知1公里等于1千米。

(1)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2)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的路径行驶,求全程所需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