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法检测花生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联免疫法检测花生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
黄钟标;郑思珩;吴思敏;金佳佳;严家俊
【摘要】使用浓度为40%的甲醇-水对花生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进行提取,再做1:5稀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样本中AFB1含量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线性,重现性、回收率.结果表明,AFB1在2.5~75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507x+0.413,相关系数R2=0.999.重现性实验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不同加标实验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7%、3.73%、4.85%.本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高效的定量检测花生样本中的AFB1含量.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9(047)009
【总页数】3页(P124-125,136)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黄曲霉毒素B1;花生样品
【作者】黄钟标;郑思珩;吴思敏;金佳佳;严家俊
【作者单位】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广东佛山 528300;国家酒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 , 广东广州 51073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广东佛山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广东佛山 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广东佛山 52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6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

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其中以花生、玉米污染尤为严重[1-2]。

我国作为粮食产业大国,受饮食习惯影响,对花生的需求
量远高于西方国家[3]。

日常生活中花生的使用量较大,因此建立一种高效快速检
测花生样本中AFB1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检测AFB1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4-5]、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6-7]、薄层层析法[8-11]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12-13]。

薄层层析法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灵敏度较低,操作过程比较繁琐,且实验过程需大量接触到有机试剂和毒素标准品,严重威胁实验员的身体健康,并不适用于检测大量的样品。

液相色谱法其缺点在于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较为昂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不利于大规模的应用。

而酶联免疫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无需接触标准物质,不会危害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检测中[14-16]。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黄曲霉毒素B1 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美国sigma公司;黄曲霉毒素B1阴性质控样品,中国检科院;甲醇(分析纯)、去离子水。

无菌离心管(50 mL);移液器;MULTISKAN MK3 酶标仪;Thermo高速离心机;G&G 电子天平;涡旋振荡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前处理
称取5.0 g粉碎后待测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浓度为40%甲醇的甲
醇,于涡旋振荡器上振荡10 min。

离心(4000 r/min,5 min),取离心后上清液1 mL加入4 mL去离子水。

混匀备用。

1.2.2 AFB1含量的测定
将所需酶联免疫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置于室温(20~25 ℃)平衡1 h以上,取出所需要数量的微孔板。

将标准品和样品按序编号,并记录标准品孔和样品孔的位置。

加入50 μL 标准品和样品于对应微孔中,加入50 μL酶标物,振荡混匀,用盖板膜盖板后置于25 ℃避光反应15 min。

将孔内液体甩干,用洗涤液250 μL 每孔充分洗涤4次,于吸水纸上拍干。

每孔中加入100 μL底物液,用盖板膜盖板后于25 ℃反应5 min。

加入终止液,振荡混匀后,于酶标仪(双波长450/630 nm)检测,测定每孔OD值。

1.2.3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计算
以标准品的百分吸光率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将样本的百分吸光率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出样本所对应的浓度。

1.2.4 精密度实验
取相同的花生样品,按试剂盒检测方法,按上述检测方法测定6次,计算RSD。

1.2.5 回收率实验
选取阴性花生样品,分别添加10 μg/kg、20 μg/kg、30 μg/kg三个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按上述检测方法,每个样品平行测定后,计算平均回收率和RSD。

2 结果与讨论
2.1 标准曲线
以标准品的百分吸光率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如图1所示。

图1AFB1标准曲线Fig.1 The curve of AFB1 standard
由图1可知,AFB1在2.5~75 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线性回归方程为:
y=-0.507x+0.413,相关系数R2=0.999。

2.2 重现性实验
由表1可知,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RSD<5%,说明该方法检测AFB1的随机误差较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表1 精密度实验结果Table 1The results of precision test
2.3 回收率实验
由表2可知,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均大于97%,RSD分别为2.07%、3.73%、4.85%。

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花生样品中AFB1的定量检测。

表2 样品加标回收实验结果Table 2The results of sample recovery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花生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结果表明,AFB1在
2.5~75 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507x+0.413,相
关系数R2=0.999。

由重现性实验结果可知,对相同花生样品的6次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

由加标实验可知,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7%,相对标
准偏差(RSD)分别为2.07%、3.73%、4.85%。

说明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该方法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大幅简化了实验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也避免实验人员使用过多的有毒有害试剂,有利于实验室对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与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罗小虎,王韧,王莉,等.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12(10):54-58.
[2] Moss M O. Risk assessment for aflatoxins in foodstuffs[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02,50(3):137-142.
[3] 丁小霞.中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与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4] 李可,丘汾.免疫亲和层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米中4种黄曲霉毒素[J].中国卫生检验杂
志,2014,24(16):2328-2330.
[5] 罗小虎,王韧,王莉,等.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
报,2014,29(6):99-103.
[6] 杨静,哈益明,王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J].分析试验
室,2009,28(6):35-38.
[7] 刘晓茂,李学民,王飞,等.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513-518.
[8] Stroka J, Anklam E. Development of a simplified densitomete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0,904(2):263-268.
[9] 柳其芳.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薄层色谱法联合分析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
学,2006,6(2):246-248.
[10]朱云,徐琳娜,艾兰红,等.粮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
济,2014,39(5):41-43.
[11]冯莉.薄层色谱法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J].现代畜牧科技,2018,44(8):24.
[10]Kolosova A Y, Shim W B, Yang Z Y. Direct competitive ELISA based on a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1 Stabilization of ELISA kit components and application to grain samples[J]. Anal Bioanal Chem,2006,384(1):286-294.
[11]刘冬儿.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J].食品工业科技,2002(10):79-80.
[12]管笛,亢子佳,贾迪,等.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J].食品研究与开
发,2016,37(5):101-105.
[13]吉小凤,陈笑芸,魏巍.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瓶装黄酒中黄曲霉毒素B1[J].浙江农业学
报,2015,27(11):2006-2010.
[14]Roderick N, Hikoya H, Vibeke B, et al. Chemopreventive properties of chlorophylls towards aflatoxin B1: a review of the antimutagenicity and anticarcinogenicity data in rainbow trout[J]. 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1998,399(2):245-253.
[15]黄惠明,徐群英,胡敏.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的概述[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11(4):510-512.
[16]徐荣,张佩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J].湖南饲料,2018(1):38-39,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