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基础夯实
1.1992年初,先后到某某、某某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某某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某某合作组织
解析: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内容,故A项正确;开发开放浦东是在1990年,故排除B项;C项的时间是在1978年以后,应排除;某某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建立的,故排除D项。

答案:A
2.在改革开放中,经过3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所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八大
解析:中共十五大明确规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C
3.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国家指市场调
定价导价节价
1978
97 —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25 45

2006
4.63 —9
5.37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图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定价体系中,国家定价越来越少,市场调节价越来越多,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答案:A
4.据调查,房地产、汽车制造与销售、电信与手机、医药等10个行业成为近十年国内十大暴利行业。

社会上相当多的游资涌入这些行业,表面上资金的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着重理解“看不见的手”的含义,“看不见的手”指市场的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答案:D
5.导学号52440041“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

”(据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中苏关系恶化
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解析:国家计划委员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机构。

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其落寞也在情理之中。

故本题选D项。

A、C两项与题意无关,B项中的“彻底”表述错误。

答案:D
6.中华人民某某国某一时期,报纸上出现大量的“推倒铁交椅”“打碎铁饭碗”“资产重组”“股份制”这样的报道,请判断这样的报道与政府哪一政策有重大关联(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改革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从“打碎铁饭碗”“资产重组”“股份制”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属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故D项正确。

答案:D
7.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
解析: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用品直接相关,由抢购到任意挑选,反映了人们生活用品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8.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
D.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9.私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被明确肯定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分,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故答案为D项。

10.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的这一论述说明( )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
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
,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结合题干材料分析,A、D两项的表述错误。

B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故C项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
11.导学号52440042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某某浦东
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解析:1984年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12.“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GDP的规模现在是世界第二,超过了日本……我们把握住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这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

”材料中“我们把握住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
A.设立某某省,划定某某岛为经济特区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A项发生在1988年,不符合时间要求;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有利于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故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C、D两项排除。

答案:B
13.导学号52440043(2016某某六市一模)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以上认识的变化( )
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
20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故B项错误;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故D项错误。

14.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加入世贸组织
世纪90年代初”,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召开都发生在1992年,符合题意。

B项发生在21世纪初,D项发生在2001年,均排除。

C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材料二1998—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1)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变化: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或国民生产总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2)相同: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体制(或都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允许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所有制方面,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标志:浦东开发(开放)。

(3)新变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材料二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年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注:E、F分别为某某省内的城市和地区)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1)内涵:改革开放。

(2)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

(3)A:某某;B:某某;C:某某;D:某某;E:某某;F:闽东南地区;G:某某岛;H:浦东。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本质区别: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逼迫下打开国门有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对外开放,而过去的开放是在被迫的、不平等的背景下开放的,无独立自主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