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步步高2012版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9第21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21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
掠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主要是因为() A.美洲的发现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C.殖民扩张的开始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2.“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D.富尔顿发明汽船
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
4.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5.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6.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这反映了西班牙出现了() A.商业危机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经济危机7.近现代历史上称为“手伸五大洲”“后发制人称霸世界”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德国B.英国、美国C.荷兰、英国D.日本、德国
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情景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9.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10.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11.“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下列哪两个国家()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荷兰D.英国与法国1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这里的“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2010·山东文综,27)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6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6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0分)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10分)
答案
1.D2.B3.A4.A5.D6.C7.B8.A9.C10.D11.C12.C 13.(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一半分。

)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
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14.(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作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如考生根据文化遗址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不可估价性、不可再生性等回答文化遗址保护的意义,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高。

考%试-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