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学生绘画与手工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残疾学生绘画与手工教学的有效策
略探究
摘要:任何人都有拥有美术教育的权利,即便是心智有一定缺陷的学生。


据专项研究调查表明,智力障碍的孩子虽然大脑和思维等有不同程度的思维迟缓,但是对于一些艺术类课程都具有极强的天赋和不同于一般人的表现力,虽然可能
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较一般水平来说较差,但是对于颜色、动手能力都十分
擅长,一部分智力障碍的学生甚至比一般学生更加优秀,对于绘画和手工方面十
分有耐心,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的美术手工教学方案方式值得进行仔细的研讨分析。

关键词:智力残疾;绘画与手工;教学策略
前言:在智培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特殊群体在绘画与手工课程上表现突出,对于智力残疾的学生来说,在绘画与手工类艺术课程学习中能够进行一定的
情绪调节和增强学习能力,在实际实践中也证明了艺术类课程的开展对于智力残
疾学生的重要性。

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应当要注意教学氛围和学生个体情况,课堂氛围要尽量轻松愉快,在对学生情绪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也使其感情认知、
语言沟通等方面得到进步,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教学难点。

1.
绘画教学的有效策略
1.1色彩的感知
对任何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让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学习动
力的根本所在,智力残疾的学生也是如此。

对于智力残疾的学生而言,由于受到
身体原因以及年龄特征的限制和影响,多数学生都表现为纯真和懵懂,对于周边
的新鲜事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教学
时可以结合实际,将教学课堂的氛围打造成愉快、生动、轻松的形式,在吸引学
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接受度提高,为后续教学做好基础铺垫。

绘画
课程中会运用到众多的颜色颜料,其本身对于智力残疾的学生就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授课要注意学
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和认识,并且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
力进行锻炼。

在讲解色彩认识时,教师可以不拘泥于书本中纸质接触,可以运用
各种有强烈色彩的小玩具、玩偶,加深学生对于色彩的认识,让色彩感受更加立
体化。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小游戏,例如将一样颜色
的玩偶放在相对应颜色的篮子中,教师在一旁进行控制教学进度。

之后在学生对于颜色有初步认识之后,让学生对于课堂助教工具进行观察或
者抚摸,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的不同变化,构建初步的色彩感知体系。

在学
生能够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后,在接下来让学生对色彩进行一定的排序,教师给予
一定的要求,例如按照颜色的深浅、颜色的明暗程度等,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逻辑
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关于色彩感知的教学方案中集合了多个层
面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智力残疾学生从自身的不同方面出发,得到全面的能力提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教学项目要持续进行,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躁,
由于智力残疾孩子的各方面感官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进行引导教学时要具备十
足的耐心和亲和力。

在一堂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记忆情况做不同的巩
固训练,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可能学生的记忆力会较普通水平来说略弱,经过一
定周期的学习训练和巩固训练,学生会对色彩感知有初步的系统认识。

最终通过
色彩感知课程的教学达到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效果[1]。

1.2色彩的运用
由于智力障碍学生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官心智缺陷,认知系统和思维模
式发育都较为缓慢,其想象力和创新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色彩运用课程可
以帮助学生将以上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和矫正。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运用色彩原
理进行教学,并将学生的动手实践训练相结合。

对于实践中的绘画构图内容和颜
色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侧面提升学
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想象空间格局。

对此,色彩的运用课堂上可以采取引导教学,
在此以吹画为例,教师在讲解吹画的课程内容时可以将吹画用多种颜色进行构图,
进而引导学生在基础的色彩感知系统上进行辨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一幅画一
共使用了多少种颜色、这些颜色学生要如何分类、两种或多种颜色的混合是不是
可以带来新的颜色等等,这种带有强烈逻辑思考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很好的
思维锻炼。

在学生对图画进行仔细观察后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教学阶段,让学生
讲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

多数智力障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可
能对于语言描述十分抗拒或者不知道从何讲起,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
的情绪引导,并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表扬。

当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达到最高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图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并添加
颜色,在完成绘画后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适当让学生表达自己在绘画
使的心路历程。

可能学生对于讲述内容各自都有不同奇思妙想,但是这项教学环
节的目的并不用注重答案的统一性和标准性,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和语
言表达能力,在色彩原理的运用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素质。

1.
手工教学有效策略
2.1在手工教学中融入游戏
在美术课堂中,手工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合部分,也是训练智力残疾学
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教师进行授课时可以结合剪纸、陶艺、贴画等手工美
术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

在学生中不管任何年龄和群体都对游戏充满了热爱,甚至智力残疾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程度更高,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手工教学时可
以将手工游戏与课堂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素
养时也能加大动手能力。

对于智力残疾学生来说,单一沉闷的游戏会使其失去对
于手工教学的兴趣。

所以在准备课堂游戏时教师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小调查,收
集学生喜爱的游戏,再将其与手工课堂教学相融合。

如可开展废纸“变”玫瑰花
的手工小游戏,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适当勾起学生的
好奇心,在课程开始时用黑布蒙住玫瑰花,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布下面到底是什么
物品,当学生被成功引起好奇心时就达到了初步的教学成果,此时再揭晓本节课
堂中要完成的手工小作业。

让学生使用废纸进行手工艺品制作,此时也不局限一
定需要做成一样的手工作品,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进行手工操作。

教师在一旁给予一定的帮助支持,当学生完成手工作业后可以在其中抽取几个进
行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并且对其他学生的作品也要做出肯定和鼓励[2]。

2.2在手工中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手工课开展的根本意义就是使学生在完成一定程度的手工作业时协调运用手、眼、脑等感官感知能力,并将其进行统一综合培训,一定程度缓解其自身的缺陷。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像对普通学生那样过于要求完美的手工作品结果和课堂
严肃的氛围,要让智力残疾学生能够在进行手工实操时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快乐
和成就,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通过辅助手段进一步加强身体功能的开发使用。

1.
总结
对于智力残疾的学生来说,绘画与手工等艺术类教学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要。

此类课程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上都有强有力的支撑和缺陷改善作用,学
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艺术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情绪有很高的稳定作用,
也可以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兵.让绘画与手工启迪智障学生的灵魂[J].小学教学参
考,2021(12):95-96.
[2]丁文玲.论在特殊教育中开展绘画与手工教学的意义[J].天天爱科学(教
育前沿),2020(08):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