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第一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法律是什么。

②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能力目标
①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

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 1 )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 2 )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 3 )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
( 4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
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
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 2 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 4 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
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
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课件出示第 4 页的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

(课
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
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
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不同的法律调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②体会法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
①区分自身生活中所蕴含的法律范畴。

② 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进一步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 1 )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图片。

( 2 )调查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 3 )区别认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区分它们各自的规定?
( 4 )实地采访,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5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点。

2.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与我们小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2.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烦,我们尽量别打官司”,这种说法对吗?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 6 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2.课件出示第 6 页相关链接,了解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结合图片进一步明确民法对于我们生活的相关保障。

3.同上方法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及其作用。

4.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者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5.课件出示第 8 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

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

6.过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者我们的正常生活。

(课件出示第 10 页的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7.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

(课件出示法律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图片)。

情景讨论: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如何维权。

8.课件出示相关链接,了解法律援助。

小结:法律明确我们的行为方向,指引我们的行为方向,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让我们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国家宪法日。

② 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能力目标
①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

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②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一)猜谜游戏,导入话题
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
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
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 ,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

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 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宪法日。

( 2 )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 3 )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 4 )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

2 、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 ____________ 。

是制定其他法律的 ________ ,它规定了
一个国家的根本 _____ 和根本 _____ ,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 _____ 和
必须履行的基本 _____ 。

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
最高的 _____ 、 _____ 、 _____ 。

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
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 _____ 、_____ 、 _____ ,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 _____ 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
人民权益的 _____ 。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国家宪法日图片,了解的宪法地位,以及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3.课件出示第 1 4 页的活动园。

列举国家宪法活动日的活动主题。

4.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课件出示第 15 页的“新中国伟大历史变革” 。

)小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5.了解宪法的主要构建内容。

(课件出示宪法目录)
小结: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说说宪法的主要内容。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②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能力目标
① 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②设计一些宣传宪法的标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一)辩论,导入话题
1.辩论――“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

2.小组讨论。

通过学生对不同法律的陈述和辩论,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

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 1 )从思想上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 2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 3 )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条款,《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保护对象的权利有哪些?宪法又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认为这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宪法和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1 )辩论会:《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
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宪法是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2 )活动园:阅读《刑法》、《物权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知晓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3 )出示 19 页活动园,通过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宪法法律效力的认识。

小结: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树立宪法权威。

( 1 )活动园:“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

小结: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 2 )怎样进行“宪法宣誓”。

小结:进一步感知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

3.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说说宪法权威。

如何进行宪法宣誓。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19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 1 6 分)
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保护着我们的(),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

3 法律由()制定和颁布,具有()和()。

4.刑法是规定()和()的法律。

5.民法是维护()的主要法律。

6.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等法律。

7.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8.()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和()。

9.我国现行宪法是()年()月()日颁布的。

()年,我
国将()月()日设为国家宪法日。

10.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的地位,是
国家的()。

11.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相抵触。

12.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24 分)
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
2.没有法律的规定,我们也能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
3.法律只规定了我们的权利。

()
4.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
5.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
6.在法律的大家庭里,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
7.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
8.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可以不受到制裁。

()
9.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
10.我们依法享有权利,可以不履行义务。

()
11.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
12.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三、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6 分)
1.以下哪些事情与法律有关?()
①学生乘坐大巴去旅游②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③车辆在道路上行驶④顾客到商场购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2.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有哪些?()
①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②法律保护着我们的权利③法律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3.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享有哪些权利呢?()
①受教育权②人格尊严权③人身权④财产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4.生活中我们常涉及的法律有()。

①刑法②民法③行政法④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5.以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正确的是()。

A.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
B.如果有人偷摘我家果园的葡萄,我就去摘他们家的
C.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我会依法要求狗主人赔偿
6.以下是宪法主要内容的是()。

①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③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7.以下关于国家宪法日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②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③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④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8.以下体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①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③宪法是国家总章程④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⑤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四、简答题。

( 24 分)
1.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
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3.在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你发现了什么?
五、活动与探究。

( 20 分)
某小学六年级二班召开了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

张同学 : 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人民生活才美好。

王同学 : 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

李同学 : 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就是为了彰显宪法的权威。

赵同学: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表现。

赵同学 : 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

曹同学 : 要尊重宪法,首先要了解宪法,然后我们一起诵读宪法吧。

1.你对上面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2.你认为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呢?
参考答案:
一、 1.行为权利关系
2.权利义务
3.国家强制力权威性
4.犯罪刑罚
5.人们日常生活秩序
6.行政法
7.方向对错坚强盾牌
8.宪法基础依据
9.1982 12 4 2014 12 4
10.至高无上根本法
11.宪法宪法
12.宪法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1.A 2.B 3.A 4.C 5.C 6.A 7.B 8.A
四、
1.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①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②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③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3. ①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发现路边摆放了许多关于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栏。

②下午,学校请来了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宪法
知识课。

③放学后,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书,书店设置了宪法图书专区。

④晚上,爸爸告诉我,他们单位举行了庄重的宪法宣誓仪式。

五、 1.上述观点都是正确的。

说明了我们要树立宪法权威。

一个国家必
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
权威就是宪法。

2. ①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
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
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②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
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
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