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西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真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2年江西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真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阻遏(è)颓圮(pǐ)漫溯(suò)鲰(zōu)生
B.长篙(gāo)彘(zhì)肩叱(chì)骂青荇(xíng)
C.犒(kào)赏忸怩(nì)濡(rú)湿船舸(kě)
D.浮藻(zǎo)淬(cuì)火河畔(pàn)游说(s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惆怅星辉斑澜檐头瓦菲披荆斩棘
B.叱骂天伦叙乐秋毫无犯忸怩不安
C.长篙书生意气篱墙颓圮离别笙萧
D.寥廓沧茫大地峥嵘岁月凄惋迷茫
3.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
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
澎湃。
C.某市玩六合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
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
门高度重视。
D.阿富汗重建资金匮乏,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临时政府呼吁
国际社会,解冻前塔利班政权的海外资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出,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
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
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
D.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的诗句。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而且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B.有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诗人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D.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6.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卒起不意
B.秦伯说,与郑人盟图穷而匕首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毋内诸侯
D.秦王还柱而走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沛公居山东时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B.范增数目项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C.樊於期乃前曰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前面
D.群臣怪之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认为奇怪
9.下列每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大王来何操
C.①取之百金②卫士仆地
D.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具告以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0-12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
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统治
B.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让他活下来
D.故幸来告良幸:侥幸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良乃入,具告沛公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君安与项伯有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约为婚姻
12.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第Ⅱ卷(共114分)
三、(28分)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分)
译文: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分)
译文: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分)
译文:
14.阅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回答问题。
(8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内容(4分)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来源:学,科,网]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3),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四、(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与众不同的妈妈
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
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
去其他孩子家玩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开门后,说些“把你的脚擦干净”或“别把垃圾带到屋里”之类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但在我家,却是另外一种情形。
当你按响门铃后,就会有故作苍老的孩子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我是巨人老大,是你吗,山羊格拉弗”,或者是甜甜的假嗓子在唱歌:“是谁在敲门呀”有时候,门
会开一条缝,妈妈蹲伏着身子,装得跟我们一样高,然后一板一眼
地说:“我是家里最矮的小女孩,请等会儿,我去叫妈妈。
”随后
门关上大约一秒钟,再次打开,妈妈就出现在眼前---这回是正常的
身形。
“哦,姑娘们好!”她和我们打招呼。
每当这时候,那些第一次来的伙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仿佛
在说“天哪,这是什么地方”。
我也觉得自己的脸都让妈妈给丢尽了。
“妈---”我照例向妈妈大声抱怨。
但她从来不肯承认她就是先
前那个小女孩。
说实话,大人们都很喜欢妈妈,但毕竟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是我,而不是他们。
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观察家”的存在。
这是个隐形人,妈妈经常跟他谈论我们的情况。
“你看看厨房的地面。
”往往是妈妈先开口。
“哎呀,到处是泥巴,你才把它擦干净,”“观察家”同情地
答道,“他们就不知道你干活有多累”
“我猜他们就是健忘。
”
“那好办,把污水槽的抹布交给他们,罚他们把地面擦干净,
这样才能让他们长记性。
”“观察家”建议。
很快,我们就人手一块抹布,照着“观察家”给妈妈的建议开
始干活了。
“观察家”的语调和妈妈如此迥异,以致根本没人怀疑那就是
妈妈的声音。
“观察家”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不时地挑毛病、出主意,所以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谁在跟你妈说话”
我真不知如何来回答。
时间流逝,妈妈的言行没有丝毫变化,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有了改善,一个偶然事件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拥有与众不同的妈妈
是很不错的事。
我家住的那条街,有几棵参天大树,孩子们喜欢沿着树爬上爬下。
如果一个妈妈逮到哪个孩子爬树,马上就会引来整个街区的妈
妈们,然后是异口同声的呵斥:“下来!下来!你会摔断脖子的!”
有一天,我们一群孩子正待在树上,快活无比地将树枝摇来摆去。
刚好我妈妈路过,看到了我们在树上的身影。
当时,大伙儿都
吓坏了。
“没想到你还能爬这么高,”她大声冲我喊,“太棒了!小
心别掉下来!”随后她就走开了。
我们趴在树上一言不发,直到妈妈
在视野中消失。
“哇!”一名男孩情不自禁地轻呼,“哇!”那是惊讶,是赞叹,是羡慕我拥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从那天起,我开始注意到,同学们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总喜
欢在我家逗留一段时间;同学聚会也经常在我家举行;我的伙伴们在
自己家里沉默寡言,一到我家,就变得活泼开朗,跟我妈有说有笑。
后来,每当我和这些伙伴遇上成长的烦恼时,总愿意向我妈妈求
助。
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
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16、文章第一段说“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为什么“妈妈”是“我的‘心腹大患’”请根据文意回答。
(6分)
17、文章中用较多笔墨写“妈妈”和“观察家”的对话,细读
全文,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人。
那么,“妈妈”为什么
要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呢(5分)
18、文章开头说“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结尾又
说“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
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我”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
如此大的变化请你整合文意回答。
(6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中,“妈妈”开门方式的与众不同表明,“妈妈”尽
管十分想讨好“我”这个公主,但当第一次来的伙伴们一脸迷惑地
看着“我”时,“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脸上无光。
B.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意在说明两代人之间是有代沟的,如何抚平这些代沟,值得每一个做家长的人深思。
C.文章用“别人”的妈妈和“我”妈妈作对比,并用一个男孩情不自禁地赞叹作佐证,意在批评“别人”的妈妈不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
D.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把当今家长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事情生动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觉得亲切而自然。
E.全文记叙条理清晰,议论精当有力,主旨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五、(15分)
20.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15分)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以描写为主。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六、(50分)[来源:学*科*网]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滋味可以指味觉,滋味也可以指人对生活的感悟。
不同的人对滋味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有人认为很充实,过得有滋有味,也有人觉得枯燥无味。
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C
6.A
7.C
8.C
9.A
10.D
11.A
12.B
13.(1)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
(为,兄,事,语句流畅各1分)
(2)希望您(向项王)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的。
(愿,具,倍德,语句流畅各1分)
(3)明天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蚤,自,谢,语句流
畅各1分)
14.(1)(4分,每一点1分)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代的夫
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死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2)(4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分)这些意象都是我乡愁
的物化,是分离的见证。
(2分)
15.略
16.(1)妈妈太与众不同了。
(2)小时候,妈妈不同寻常的言行让
我觉得自己的脸都给丢尽了。
(3)以“观察家”的身份注视着家庭成
员的一举一动,让伙伴们惊愕。
(每点2分,共6分)
17.孩子对父母的管教有一种逆反心理。
妈妈以“观察家”的角
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便减少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时的那种对抗。
(5分)
18.经过“爬树”事件,“我”发现别的妈妈都是“呵斥”孩子,而“我”的妈妈却给予“我”关心、赞扬和鼓励,并由此得到“我”
许多伙伴们的认可和赞叹。
“我”体会到了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良苦用心,这令“我”感到十分自豪。
(6分)
19.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