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一节古诗词课,涉及到三篇古文经典的赏析,包括《关雎》、《蒹葭》和《君子于役》。

学生已经学过古代诗词的字词注解和诗句的朗读、背诵。

本节课重在深入学习三篇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关雎》、《蒹葭》、《君子于役》的内容提炼出主题思想,理解古代时期的生活和道德观念。

2.能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准确朗读诗句,掌握诗歌韵律。

3.能将自己的理解与同学分享,提升交流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三篇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背景。

2.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准确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
1.初步领悟古代思想,提炼主题思想。

2.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隐喻。

四、教学步骤
1. 热身(5分钟)
利用一些简单的言简意赅的古诗词让学生们回忆与复习所学。

例如:
仲夏之夜,月色皎洁,________ 美女弹琴。

A.素手擎长杯
B. 金粉耀尘衣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 玉笛谁家听落梅
2. 学习《关雎》(2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板书先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然后结合诗歌的韵律,让学生们朗读每句,并解释生僻字的意义和内涵,最后让学生们逐一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蒹葭》(20分钟)
同样的方式呈现《蒹葭》的内容,注重讲解诗句间的意境和隐喻,让学生们有自己的理解和启发。

4. 学习《君子于役》(20分钟)
学习《君子于役》的重点在于理解文中的“役”的意义和它与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联系,通过对三篇古诗词的学习和比较可以出一幅当时社会的生动画面。

5. 结束(5分钟)
通过对三篇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们思辨能力和提炼主题思想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古代诗词和当代的联系,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评价
1.评价基于学生阅读诗句的朗读准确性、对三篇古诗词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批改学生分组讲解的结果是否符合正解,是否在讲解过程中启发了其他组同学的思考或准确朗读韵律。

3.采用小组讨论、情景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
1.可以将三篇古诗词和在当代的诗词进行关联和比较。

2.探究古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加强国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